鄭丹
[摘 要]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小學生害怕寫作、不愿意寫作,寫出的作文語言干澀乏味、內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生活。面對這種狀況,語文教師通常也束手無策。要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從激發他們的興趣入手,讓他們養成隨時觀察的習慣,通過仔細研讀教材課文以及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優美的語句,再通過積極思考和組織素材,才能得以實現。
[關鍵詞] 作文教學;閱讀
對于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任務。通過認真學習領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依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筆者歸納總結出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六個步驟。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讓學生的習作得到認可和欣賞,這樣,他的寫作欲會越來越強烈,即使教師不做要求,他都會主動去寫。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從鼓勵入手,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比如在評改學生作文時,首先要關注文章中的閃光點,不吝惜地表揚激勵學生;評分標準宜松不宜緊,對優秀作文盡量打高分,對寫得不佳的作文要表揚其中的閃光點,并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足之處。通過教師的賞識和鼓勵,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收獲自信的同時更好地接受教師的意見建議。這能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不斷提高作文的能力。
二、認真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
現行小學語文課本收錄的絕大部分是名家名篇,這些課文就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最好范本。教師要從分析課文中幫助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比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陶醉在桂林美麗如畫的風景之中,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了強烈的熱愛之情,于是按照觀察的順序,先寫水,再寫山,然后寫全景,把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寫得令人神往。這就是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生學習了《桂林山水》后,對這類文章的寫法就可以略知一二,以后寫這類作文就不會無從下手了。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學習作者確立主題、選定素材、使用詞語的技巧。如學習《撈鐵牛》,使學生懂得如何寫一件事;學習《我的戰友邱少云》,使學生懂得如何去寫一個人;學習《落花生》,使學生懂得主次與詳略……在對不同課文的分析中,使學生摸到了作文的門徑。
認真學習課文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通過對課文的全面分析,可以讓學生懂得怎樣確立主題以及組織素材,怎樣準確地選擇詞語寫出通順、連貫、生動的語句,使文章具有“靈魂”。
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
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小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特別是經典的書籍、文章,小學生的眼界才會開闊,欣賞品位才會得到提高,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語感,提高寫作水平。
開學時,教師可以將歸納整理出的1~6年級小學課外必讀與選讀經典書目,推薦給學生和家長。早自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誦讀《中華古詩文讀本》,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又積累了大量的優美詞匯。此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積累并背誦一些優美的篇章段落,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隨時記錄下自己讀后的感受。然后可以要求學生仿寫一些優秀的文章。
為了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筆者要求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書包里必須裝著課外書,作業完成的同學就可以看,午休的時間可以看;每周安排兩節讀書課,匯報讀書心得。筆者還根據學生的特點,推薦了楊紅櫻的作品,鼓勵學生像楊紅櫻一樣寫一寫班級里的真人趣事,學生寫起來興趣盎然。
為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筆者在班級里還嘗試了課外閱讀考評制度,將課外閱讀與綜合成績掛鉤。考評內容包括:必讀書目,讓孩子們同讀一本書,然后寫讀書筆記;自選書目,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然后寫讀書筆記;家長考核,讓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讀完之后與孩子一起寫讀書筆記,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家庭的書香氣,用書香氣熏陶孩子的書卷氣。每次課外閱讀考評獲得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讀書卡,積累了五張讀書卡后,可以到教師那里兌換一本課外書作為獎勵,而且獲獎學生的照片會貼在班級展板上。這能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寫作興趣,也能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獲得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養成留心觀察和寫日記的習慣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少小學生的作文,往往語言貧乏,千篇一律,文章缺乏魅力,這就是缺少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記錄所致。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讓學生立足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是一種好的方式,凡是學生看到的生活中的小事、自己思考的東西、覺得有意思的都可以記錄下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重要的是養成觀察和記錄的習慣。這樣一來,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記錄的對象,這就是鮮活的寫作素材。
當孩子寫日記的時候,必定要把一天的見聞在腦海里“過一遍電影”,并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種回顧和內省。久而久之,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這對提高他們作文的品位也是大有裨益的。
筆者還會把寫得好的學生日記定期在班級中交流、展示,學生都很期待這樣的交流。
五、積累豐富的詞匯和語句
學生在寫作中要準確、熟練地掌握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的詞匯越多,越能運用自如,越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掌握得少,文章就顯得蒼白無力。教師應從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方面讓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詞匯??陬^語言是表現實際生活的,它具有詞匯極其豐富、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形象生動的特點。口頭語言還包括諺語、歇后語等??陬^語言很實用,很有生活氣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日常人們的談話中,從看電影、看電視、聽廣播中去學習積累口頭語言。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練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要求,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詞匯。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仿寫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得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六、深入生活去寫作
要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就要讓他們多深入生活,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就是他們的寫作素材,寫出來的文章會真實生動。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聽音樂、看電影、游覽山水、看體育比賽……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這樣既增加了孩子的體驗、開闊了眼界,又為寫作提供了新鮮的素材和靈感。
比如在一次作文課上,筆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各種聲音,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入手,通過大膽的想象及聯想,寫出自己喜歡的聲音。有孩子說,她喜歡小貓的叫聲,當它生氣時,會朝你“喵嗚”一聲,表示不滿。如果你給它好吃的,它就會朝你溫柔地“喵”一聲,表示感謝。有的孩子立刻補充說,他看見過貓和狗吵架的樣子,貓生氣的時候,尾巴會豎起來,瞪大了眼睛,身體上的毛也全部立起來,感覺這貓一下子就變胖了,嘴里還會發出“嗚——”的聲音,以示對狗的警告。只有親歷過生活的孩子才會有這樣細致的觀察和總結。筆者適時地引導他們,把剛才所說的連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段落,文章就是由一個個小的段落組成的。孩子們的思路打開了,有的寫鳥的聲音,有的寫四季風的聲音,有的寫校園里讀書的聲音,有的寫媽媽炒菜的聲音……學生都能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他們在各自的行文中感受到聲音的美妙,發現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