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山
【摘要】本文論述在新的課程改革下,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通過靈活多樣、差異化、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評價。
【關鍵詞】語文課堂 評價語言 多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084-01
小學語文課堂的評價語言是教學環節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將教學的各個部分緊密聯系的橋梁,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次數最多、最為有效、方便的教學評價方式。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評價語言的恰當使用,避免采用刻板、單一、晦澀難懂的詞語或語句,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語言,使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性、探索性。
一、評價語言靈活多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生動、靈活、多樣的評價語言,會極大調動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如在語文課堂朗誦環節,教師就可以用“你朗讀得真好,真棒”“你的聲音真好聽”“你是最勇敢的”“你是讀得最好的”等類似語句,當學生聽到這些語句時,都想再次得到教師的稱贊,因此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互動當中。教師在上《田忌賽馬》一課時,先讓學生進行分小組學習,模仿賽馬的過程,小組討論田忌最終取得賽馬勝利的原因,每個小組再選出一名代表總結發言。在發言環節,有一名學生提出:孫臏不遵守比賽規則,手段不光明,贏得不光彩。筆者及時引導并評價:你很善于思考,真棒!課文可能一方面反映了孫臏是一個投機取巧的人,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跟你一樣是一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我們要學會從中看到他的長處。這樣教學,師生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新穎的想法,使得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濃厚。
二、評價語言差異化
差異化的評價就是要求教師能夠進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在適當的時候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將其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師在對待優等生時,要遵循他們學習的習慣并進行引導,教師只發揮輔助的作用。對于中等生而言,教師應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學生身上,進行不斷培優,使他們逐步轉變為優等生。而學困生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能力相對差一些,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生回答正確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全班學生鼓掌表示激勵;當某位學生主動幫助其他學生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用眼神向他表示肯定;當有些學生背誦課文忘記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和他一起背誦,從而緩解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當中。
三、評價語言準確得體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使用得體準確的評價語言不斷鼓勵學生,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教師首先肯定學生表現好的一面,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如在對作文進行點評時,首先點明文章出彩之處,接著提示點撥“如果換一種方式思考,文章會更好”,“你真聰明,如果能注意一下書寫的話文章會更加漂亮”等,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肯定,還間接指出了問題。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可以用“你讀得很通順,如果能帶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會更好”,“你的聲音真好聽,若能再大聲些會更加出色的”,當有些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說“勇敢一點,相信你是最棒的”,“試一試,錯了沒關系”。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使得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在朗讀的節奏、語調、語速、音準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朗讀《夏夜多美》時,有學生用鏗鏘有力的語調進行朗讀,教師指出“你的聲音很洪亮,但是你這么大聲會不會把睡蓮吵醒呢”,然后再讓學生用稍微柔和的語調進行朗讀。這樣客觀得體的課堂評價,不僅指出了學生存在的問題,還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最后,使用幽默的課堂評價語言,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風趣,打破原本比較枯燥的課堂教授模式,更好地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語言,以靈活、生動、幽默、創新的方式進行適當的評價,打消學生厭學的念頭,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