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傳宇
【摘要】本文論述了優化化學實驗教學的途徑,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課堂,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和遵從客觀規律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理解化學基礎知識,在客觀認知中準確把握化學規律,提高化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116-01
初中生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充滿好奇心,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優化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充分理解化學的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化學素養。
一、設計演示實驗
實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在課堂教學之前如果能用演示實驗將本節課的內容先行演示,對提高學生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在實驗演示時,讓學生學會觀察是重點,因此,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想好學生要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對實驗過程產生的現象一定要起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感官的作用,讓學生融入到分析現象的過程中,在猜想和驗證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
在驗證“空氣的組成成分”的實驗中,教師先設計了演示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中體會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但是很多學生在實驗開始前對實驗的目的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引導學生觀察:
問題1:如果將點燃的紅磷放入集氣瓶中會有什么現象產生?
問題2:等待實驗完成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彈簧,會產生什么現象?
問題提出后,學生會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增加了實驗的指向性,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會更加細心。同時,實驗現象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思維,更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并提出問題:“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不是和物理中的大氣壓有關?”“最終水占集氣瓶的[15],是不是意味著氧氣占空氣的比例也是[15]?”
學生的提問顯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甚至與正確的結論很接近,教師在學生的結論的基礎上補充:“上述結論是正確的,但是要排除紅磷量不夠,沒有使瓶中的氧氣消耗完全的情況。”通過教師的補充,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二、設計驗證實驗
在演示實驗之后,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他們躍躍欲試想要動手操作,此時,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根據學生的判斷和猜想,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并探究。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自主操作實驗的機會,還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驗證“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把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行猜想實驗的結果,并利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此外,還要求學生將實驗的依據和過程進行闡述。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主動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注意實驗的關鍵點。
教師提出問題:“在實驗之前點燃酒精燈和通入氫氣的順序有沒有要求?如果有要求,那么先后順序是什么?”“實驗之后兩者順序又有什么變化?”這樣的問題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兩者分別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在思考中不斷使自己的思維變得嚴密。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最終得出“要先通入氫氣排除原試管中的氧氣,最后要先冷卻再停止通入氫氣”的結論,這樣通過實驗和討論得出的化學性質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設計課外實驗
化學要習于課堂,用于生活,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透徹。課外實驗對學生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并且課外實驗對學生的限制很小,不像課堂實驗那樣受到約束。因此,教師要積極設計課外實驗,讓學生有更加自由廣闊的操作平臺,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鐵生銹的原理時,讓學生在課堂進行這個實驗的可行性很小,但教師可以先講解這個實驗的原理——鐵生銹是由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產生的現象,然后設計課外實驗讓學生完成。學生了解這個實驗的原理后,他們就會注意生活中的現象,或者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針對出現的現象作出調整,如有學生會把鐵與氧氣(空氣)隔絕進行實驗,也有學生會把鐵放在干燥的環境里進行實驗等,這種不斷改進實驗過程的操作環節,會使學生對鐵生銹的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總之,優化化學實驗設計,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感悟到化學與生活的重要性。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