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鋒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和更艱巨的挑戰。而企業中基礎性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職業教育作為輸送能技能性人才的第一戰線,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但是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關鍵詞】基礎性人才 職業教育 發展
隨著國內經濟條件的改變和不斷發展,國內的實體制造業從上一波經濟苦難期逐漸的開始復蘇,越來越多樣化的消費訴求和個性化要求,使得很多企業的產品由以前的“廣”變為“精”,產業內的職能劃分更為顯著。大量的個性化消費訴求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就是急需各種人才,特別是在制造類企業,現在最急缺的就是基礎性的技能人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使得基礎性人才儲備匱乏。
首先,最主要的是在大環境上,職業教育得不到重視,職教觀念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在目前的社會主觀認知上,中國文化里“士農工商”的理念到現在還在根骨里傳遞著,但是現在在這個金錢至上的年代,逐漸演變成“士商農工”,而職業教育,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歸類為“士商農工”中的“工”,本來該齊頭并進的這幾類行業,結果逐漸被主流社會默然的劃分了等級。大家都迫不得已才最后選擇職業教育,這樣的后果帶來的就是職教的入門要求只能比較低,才有生源,導致的結果就是職教生源的參差不齊,又反過來相當程度上影響到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看法,覺得職教并沒有起到很大作用,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給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干擾。
其次,許多職校的學校教學環節上存在問題。第一是現在大部分職業學校很多教學內容已經遠遠落后制造業所用的設備、方法,例如化工分析、電氣控制、數控等專業,很多學生通過職校培訓以后,仍然需要重新開始學習,而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上崗。學校作為一個培養機構,而不是一個盈利機構,很難達到與時俱進,隨時保持與最主流、最先進的技術手段相匹配,目前作法就是聯系企業進駐學校,校企合作或者工學交替。但是目前就中西部地區而言,很少有企業愿意更深的與職校進行合作,僅僅只是達到表面上的合作,沒有更深的交流,企業需要什么技能人才?我們學校能達到什么程度?等等這些都存在許多問題[1]。第二是專業設置問題,現在很多院校不斷的在開設新的專業。看著社會上什么火熱就開什么專業,一味的追求在校就讀率和招生名額完成情況,而很少考慮教學資源條件是否足夠?就業是否會過于飽和,導致有些學生很難從事專業相關工作?職校目前的優勢就在于快速而又針對性的培養合格的機能性人才,這樣一來相當于浪費了資源而得不到回報[2]。第三是課程安排設置問題。職業院校的出發點就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對于一些基礎性的課程,例如數學、物理、英語,已經在中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了,而到了職校或者說大學,是延續基礎知識并加于運用的階段,對于此而言,就可以適當減少一些,而相對增加一些專業基礎性課程的學習,給更多時間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第四是缺乏就業指導和相關的思想工作[3]。現在很多職業學校對于就業這塊不是很重視,只有學生快到就業實習的時候,才開始進行就業方面的指導和培訓,這樣的一個短期過程其實達不到什么作用。很多學生出來工作以后,缺乏正確的引導,覺得在學校的時候學不到什么能,而且覺得公司各種制度都是限制約束他的,都是對他不利而對公司有好處。這樣很容易造成企業對學校的不滿意,同時學生對學校,對企業都感到不滿意。
最后的問題是缺乏來自家庭的支持和認可。現在很多家庭對于教育的支持和認可很少,總是覺得送孩子來學校了,那教育的事情就完全歸于學校和老師了,對于學生就不管不問,對于一些突發情況,全都歸類到學校和老師上。而對于學校,對于老師而言,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兩個學生,而是很多個,我們無法做到每個學生都關心到位,每個學生都能時刻監督他學習。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不僅僅是學校的職責,還是需要家庭的參與和支持。
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給職業教育帶來了一些新的政策大力扶持和幫助職教發展,社會新聞媒體也在不斷的引導民眾正確的看待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職教,并且開始將職教與大學相提而論,社會氛圍的轉變,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針對上述的一些問題,我在這里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在教學方面,一是可以借著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加大校企合作,可以借鑒國家的鐵路學校或者一些水電學校,讓學生從進學校開始,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開始逐漸融入企業。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一邊培養了適合企業的技能性人才,另外也培養了員工的忠誠,同時也讓學生從“學生”這個角色變化到“員工”更為平緩、更容易接受。二是發展學校特色專業,通過打造重點專業、品牌專業,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獲得更多用人單位的認可,將此作為一個品牌效應,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同時獲取更多的關注,以此為基礎,調查開發一些新的專業,不要盲目發展。三是精簡課程設置,壓縮一些基礎性學科知識的教學范圍,增加專業性學科知識運用時間,多一些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貼近生產的環節下,鍛煉自己的能力,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其中。四是從開始就將就業指導和思想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步步的了解以后即將面對的工作情況,有更長的時間來認知以后的工作,潛移默化的讓學生逐漸的接受角色的轉變,同時培養學生的個人道德和職業道德。于此同時,能有更多的投入和精力,聯系家庭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增開一個月工作日,主動去聽取家長的反饋,加深學校與家庭的練習;開學和畢業的時候,邀請家長來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學習階段等等,同時也凝聚一下學生和家庭對學校的榮譽感或者歸屬感。
綜上所述,雖然現在還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前行,職業教育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和改變。
參考文獻:
[1]張華.當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5):395+397.
[2]董袁泉,溫一軍,易順明.職業教育的專業管理和建設的成
效與不足[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2):12-14.
[3]王飛.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