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麟
【摘要】財務工作是企業長久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質量的財務工作是企業在巨大的競爭環境中生長的關鍵基礎。但是由于競爭市場的瞬息萬變,財務工作隨時都在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這使得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十分的重視企業中各類的財務風險。正是由于財務的巨大風險,對財務工作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需要企業結合市場的具體發展情況建立一套合理的財務防范體系,將財務風險減小至最大化。
【關鍵詞】財務風險 分析 防范
由于市場發展的巨大風險性,每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企業中的財務風險可大可小,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具有遠見和防范意識,能夠合理的預估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風險。財務工作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因此企業管理者應該針對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財務工作方案,嚴格分析企業財務工作的風險,最大限度的避免財務工作帶來的風險。
一、企業財務工作的具體分析
(1)分析企業資產負債風險。就我國現行階段的企業發展狀況而言,第一類企業具有穩定的企業資產結構。這類企業的流動資金均是由流動負債來籌集的,固定資產所需資金由是由長期負債加上一些企業的自有資金來構成。這類企業資產結構固定,財務風險較小,適用于中小型企業。第二類企業發生資產危機。這類企業在財務工作中資產負債呈現負增長趨勢,財務收支信息在企業正常運行中發出預警信號。這表明企業中的固定資產已經由于某些原因被侵蝕,企業資產的資金鏈易出現斷裂。如果企業的財務工作出現這類問題,表明企業一定在財務工作上出現較大的風險危機,企業的管理者應該予以重視。第三類情況是企業的財務工作隨時面臨著崩潰的狀況。這主要是指企業的管理人員在企業財務出現危機時沒有足夠的自危意識,將財務危機不斷擴大化,導致企業資金全面崩潰,無法挽救,企業隨時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在這種狀況下生存的企業,基本上處于破產的邊緣。
(2)企業收益風險分析。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和期間收益是企業收益的主要的三種模式,企業的經營收益是指企業在正常的運營期間的經營收入排除掉所用的成本費用后的凈收入資金;經常收益是指企業在經營收益中出去財務成本后的剩余利潤;而經常收益和營業外的利潤總和是企業的期間收益。根據企業經營模式的三種收益方式,發現企業財務工作存在以下的風險:第一,如果企業的經常收益呈現負增長趨勢,那么企業就會出現資產結構異常的情況,迫使企業的貸款比率急劇升高,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增加財務風險;第二,如果企業的期間收益呈現副增長趨勢,則表明企業在正常經營中存在管理不善等問題,導致企業的資產出現巨大的虧損,這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抵御這一風險,度過資金難關,企業的管理者需要高度的重視;第三,如果在企業經營的最初出現資金虧損的情況,那么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重新審視企業的結構以及發展狀況,做出及時的調整或者企業轉型,避免出現進一步的企業風險,導致企業出現面臨更大的危機。
(3)企業財務決策風險分析。細致分析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前景。第一,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詳細信息的核實,如果受到不真實的信息誤導,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的核心項目或者財務工作出現弊端。第二,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更多的體現在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但是這種對未來的投資策略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因素,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財務在決策上的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1)籌集資金的風險防范。企業的資金籌集一般包括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資,權益資金籌集與負債資金籌集等。各類型資金在企業的財務份額上占有各自的比例,共同把控著企業的整體發展的大方向。多資金籌集類型的企業在發展中會取得更大的利潤收益,同時也可以降低企業發展中財務風險。在企業發展中降低負債的比例,讓企業在可以承擔的范圍內控制負債的規模,降低了企業的償債風險。
(2)企業收益分配的風險防范。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經濟利潤最大化,因此如何進行合理的企業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工作的核心工作內容。企業收益分配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主要為企業提供擴大生產規模的資金支持,是企業進一步提升企業經濟實力的一個有力保障。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一些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財務工作主要是由企業的幾位大股東做主,股份越大,股東越具有發言權和決策性,容易發生過度分配股息。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為了能夠使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擴大規模,通常會將企業的部分留存收益進行再投資,如引進專業的人才、購買先進的生產設備等,但是在競爭壓力巨大的經濟發展市場中,在沒有進行全方位的市場分析之前,過于武斷的投資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財務風險。尤其是對于已經上市的公司來說,如果企業的股息分配不合理或者因為投資不善造成經濟損失,將會直接導致企業的資金鏈出現斷裂,直接造成破產。因此,在企業的收益分配風險分析上,企業管理者應十分謹慎小心,從根本上杜絕上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3)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強化監督職能。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獲得利潤與投入成本的無限循環過程。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各項成本的投入情況,進行詳實的記錄。如對固定資產的資金投入、無形的企業投資以及各投資者的利潤分成等成本支出,還要包括企業正常運營中的材料成本、違約金交付和意外事件的預留成本等。這些在財務工作上都要有詳細的記錄,并進行分類保存,便于企業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檢查與核對。對于資金的支出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項目的專項費用需要有專門的負責人進行審批,才可以進行財務撥款,不可以存在連帶關系或者走后門等現象。對資金的使用一定要嚴格按照企業規定的流程進行,避免出現資金的不合理使用或者資金去向不明的情況,給企業發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重視會計工作的防范管理。完善企業的財務工作,保證財務工作的透明性,專業而又有責任心的會計是企業財務部門不可缺少的力量支柱。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財務系統防范機制是企業保證財務工作規范進行,降低財務風險的一個必備的環節,因此需要從根本上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在給予會計人員合理信任的基礎上,也要進行嚴格的監督與考核,保證企業財務工作的安全性。如企業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考核,同時要注重專業人員的道德培養與責任意識的培養。財務部門要從根本上樹立端正的金融工作理念,全方位抵制一切違反國家法律的不良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