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幸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前沿科技得到廣泛的運用。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教育承擔著國家發展、民族素質提高的重任,應該與最先進的前沿科技整合,培養出大批高素質人才,創造出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76-01
在信息化、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單憑語文教師經驗式的講授,已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不僅從手段上,而且從觀念上、教學模式上都引起教學的深層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了教學改革的一個大的突破口。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使學生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對話情境,讓學生在入境、析境、建構表達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建構,并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訓練,開闊視野,重視生活體驗。
1.運用網絡平臺,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習交流工具
1.1 促進個性學習,實現知識建構。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單純地由教師傳授知識、訓練技能,不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葉圣陶先生指出:“一個人有了自學能力和習慣,將一輩子讀書,將一輩子受用。”可見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魚,只應一時,授之以漁,終生受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基于網絡的以學生獨立探索為主要形式的個別化學習,恰恰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集中體現。
1.2 增加溝通渠道,實現平等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網絡的交互性,讓課堂不再是老師獨自占有,學生被動接受,實現了師生之間雙向的平等交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的監督功能,適時地調出任何一臺學生機的資料,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在網上學習狀況,為學有困難者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學生也可以在“討論區”內發表自己在課堂中得到的感悟及課堂的建議,教師可據此適當調整教學的速度與內容。在這個過程既有師→生的交流互動,又有生→師的交流互動,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平等交流的機會,每個人都處在一種與電腦、同學、老師交流的過程中,與各層次的交流使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
2.適當開展網絡名著閱讀
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意在課內外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觀的良好設想如何落到實處呢?我們的做法是在班級網站上設立電子圖書室,指定名著進行精讀,并讓學生借鑒有關網站上的賞析性文章和評論性的文章,在"雁過留聲"中做好讀書筆記并寫出讀后感。網絡教室發揮著比圖書室、閱覽室更巨大的作用。我們每學期都向學生列出書目,學校統籌安排,組織學生利用網絡教室,圍繞一定的中心和目的,開展有辯論、有演講、有匯報、有競賽的豐富多彩的"讀書周、讀書月"活動,千方百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事實證明,名著閱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相關網站上的專家評析對引導賞析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極大地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的心得交流和個人情感體驗,效果顯著,為實現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名著閱讀探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3.訓練學生求異思維
促進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辯證分析能力,有助于撞擊出智慧的火花。有人說,愛因斯坦的偉大就在于他不為任何人的意志所支配。還有人認為,“他的天才的相對論也就是在這種無拘無束的思考空間中產生出來的”。人們的這種看法是不無道理的。
4.導資料檢索,培養信息素養
教師要指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并教育學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上資源來學習語文。發達的網絡在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長期接觸網絡,會使學生變得不愿意動手,學生之間可能存在抄襲、剽竊他人作品的現象,而作文中引用的實例、數據等又可能來自同一出處。因此,學生的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5.淡化難點,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難點的突破是語文老師最為棘手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像于一體,能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從聽覺、視覺多方面溝通現實,引發想象,化靜為動,虛實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協調舊知,內化新知,淡化難點,創設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感知時空。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語文課堂引進現代信息技術,能給學生的學帶來生機,給教師的教帶來活力。現代信息技術將是21世紀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技術手段,必定成為信息時代重要的課程資源。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是“與時俱進”的表現,能激活語文課堂,提高教學效益,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許方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