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煌平
學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師。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它不僅影響著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而且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從而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本文就我校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校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積極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職業幸福感搭建平臺,談談一些做法。
一、以人為本,營造寬松的組織氛圍
“以人為本,為師生可持續發展奠基”。我校從人的本性出發,關愛生命,尊重個體,重視人的情感和尊嚴,滿足人的求知、審美及自我實現的愿望,促使每個人達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狀態。
1. 努力打造一個理解力和執行力強,團結協作的管理團隊。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既發揮每位行政干部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又發揮統籌的功能,合理安排,避免政出多門,讓教師工作順心。
2. 積極營造氛圍,實行合理人性化的管理系統。重點進行了教研組團隊的改組,加強了“磨課”團隊、“青藍工程”的建設,通過開展師徒結對、同課異構以及蹲點教研等形式,讓教師群體抱團發展。同時,在日常管理中把學校的一些熱點、焦點問題置于陽光下。將學校的需要轉化為教師的需要,達成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如根據工作安排,學校成立了“黃斗笠少年宮”,相應開展了22個項目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雖然豐富了師生的課余活動,但無形中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為此,我們集思廣益,讓教師代表、段長、行政人員一起來研究解決方案,使活動得以開展,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受益。
3. 提倡人文關懷,讓教師“暖心”。投資改造教師公寓,改善教師的住宿條件;興建教師書吧、教工活動室等館室,讓教師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充分發揮工會作用,開展“五必訪”、生日祝福、組織教師外出踏青等活動;為教師營造和諧、幸福氛圍,讓他們懷著幸福的心情工作。
二、以校為本,開展校本研訓活動
1. 教師專業化,從反思教學開始。加強學校教科室的建設,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師資培訓與教學改革、課題研討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首先,通過講座、專題學習,讓全體教師明確:備課不等于寫教案;教學反思本質上就是教學研究過程,它最終目標是教師專業化;了解到從教師成長的規律看,教學反思能使教師的成長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因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其次,在教師取得共識的同時,鼓勵他們不拘一格,大膽嘗試,提倡個性化教學。但是,這仍然不能解決教師的所有疑問,在實際推行過程中,教師因習慣的約束,不敢大膽放手,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因而學校針對教師疑問,必須作隨時反饋,并給每位教師發了“有關教后反思記的問答”。
2. 撰寫“我的教育故事”,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在教研工作中我們發現,要與時俱進,教師不僅要研究學生、研究課程,更要研究自己。我們提倡教師撰寫“我的教育故事”。撰寫“我的教育故事”的主要目標是:追求教師的專業化,建立一套完整的適合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有效機制。因為在教學專業中存在大量隱性知識。我們常見的“新老教師結對子”“拜師活動”“向名師求教”“向校長派名校長指導”等活動的實質都是通過觀察、模仿、練習的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屬于從隱性到顯性的傳遞過程,有很大的局限性。探尋促進隱性知識顯性化的策略十分必要。撰寫“我的教育故事”是實現專業知識顯性化的有效策略。
3. 校本研討點線結合,在碰撞交流中全員提高。首先,重新建構學校各教研組,以校本教研活動為載體,通過“同伴互助邀請”“教與學十分鐘賞析”“人人上一節公開課”“青藍工程師徒同上一節課”等活動,聚焦課堂,有效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其次,發揮各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領頭羊作用,以“博雅教育”等課題研究活動為載體,通過課題引領,名師指導,聚焦問題,形成通過科研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教學經驗、提煉教科研成果,進而提升教師的課題研究水平。第三,通過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閱讀、外出培訓、專家引領等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不斷提升團隊的文化底蘊。通過各種校本研訓活動,讓教師在碰撞交流中實現思維互補,智慧交融,情感溝通,同伴互助和資源共享,拓寬了發展方向,溝通了便捷的渠道。
三、以規律為本,走內涵發展之路
1. 更新管理觀念。我們認為,學校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學校的功能和價值不僅在于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我們必須向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學校的各種教育資源中,教師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學校應該致力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以最大可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在學校獲得最良好的教育。
2. 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方面,遵循學校管理的客觀規律,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是當前學校改革的首要任務。學校管理的重點工作應該放在促進發展上,通過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來促進教師各自的專業化成長。其次要重視建設校園管理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才觀。通過師生的語言和行為,把學校的管理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讓教師不斷追求,力求完善自身的理念和行為。這些都是我們所不斷追求的理想。
3. 關注教師成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保證。2016年9月,學生核心素養的正式提出,給教師專業成長的要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教師專業知識的儲備以及高質量技術水平都有待提升。我們是一所新辦校,新入職教師占70%。現在大學的職業教育對即將步入教壇的新教師的培養模式,存在不少問題,突出問題就是許多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沒有實踐基礎,有的新教師從教前竟然沒有進入過課堂實習。因此,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加注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采取措施加強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強化基本功訓練,扎實推進課堂教學,讓新教師一踏入職場便走上教師專業發展之路,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極大地推動了學校內涵發展。
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是學校長期發展的戰略決策。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就必須堅持人本管理思想,從生命的視角來改進學校管理,在不斷的改革中謀求不斷地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溪南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