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
摘 要: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給教育帶來的更是從理念、形式到技術的革命,在網絡平臺下,教師自身儲備了多少知識不再是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教師是否具備了迅速尋找、選擇、學習、轉化信息資源的能力才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于是,網絡平臺下的園本研修及管理成為教師成長和教育管理不可回避的現實。
關鍵詞:網絡平臺 園本研修
一、發揮網絡資源共享優勢,提升園本研修實效
在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過程中,園本研修已經成為幼兒園解決教學實踐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網絡技術以其先進的資源共享理念為園本研修突破時空地域界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1.以網絡為平臺,突破時空限制,提高園本研修的實效性
教學行為回放是園本研訓中一種常用的形式,這是一種在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及相關理論基礎上,利用聲、像手段對教師應掌握的各種教學方法、技巧進行選擇性模擬,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錄像后,授課教師與專家、聽課教師一道共同對教師的教學做出客觀的評價與分析,使執教者形成清晰的自我圖式,并最終優化掌握整個教學過程。即通過錄象完整客觀的記錄,使教師能及時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如:通過看錄像,能對自己的許多不良語言習慣或多余動作等外顯行為起到了較好的矯正作用;同時還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幼兒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教學方法。在網絡平臺下,教師感受教學實況、參與教學討論、收集反饋信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教學研討更為廣泛和深刻,教師的學習和反思更加深入,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園本研訓效率,降低了研修成本。
2.以網絡為平臺,資源共享,豐富園本研修內涵
優質的教育資源,應該讓更多的傳播者和學習者去應用、去共享。教育資源同其他資源一樣,不交流、不使用就會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導致價值流失。幼兒園的園本研修就是一個教師對教育資源進行分享、研討、選擇、重建的過程,也是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專業獲得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研修資源的豐富程度將影響著園本研修的廣度與深度,也影響著教師在研修中的視野與思維方式。而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正是網絡平臺的優勢,在幼兒園園本研修中,充分利用網絡的這一優勢,將園內外教師制作、收集的課件、典型課例、精彩案例、熱點講座等豐富的內容作為園本研修的資源,進行合理選擇、專題梳理、分類管理,并利用這些資源,一是通過園內局域網便于園內教師的研修探討、交流借鑒和利用,二是通過互連網與外界加強研修信息的溝通交流,徹底打破資源與研修的地域、時空限制,使教育資源的共享更為方便、快捷,使園本研修更加廣泛、深入。
二、利用網絡平臺,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自主性
1.以網絡為平臺促進教師自主研修
教師的專業發展帶有明顯的個人特征,它不是一個把現成的某種教育知識或教育理論學會之后應用于教育實踐的簡單過程,而是蘊含了教師將一般理論個性化并與個人的情感、知識、觀念、價值、應用場景相融合的過程。如何融合?這就要靠教師自主的研修,而以網絡為平臺,為我們教師的自主探索研修提供了更為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信息,使教師可以更加理性地、靈活地自主選擇那些對專業生活有影響的“關鍵事件”進行研究和反思,尋求答案,形成反思的良好品質,促進教師的自主研修和自我成長。
2.以網絡為平臺提升教師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即研究者”。在教育教學實踐的創新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各自工作中的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只有在更多的幼兒園、教師及專家的參與下,通過研修的方式,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有計劃、系統地研究,才有可能在幼兒園及教師層面上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而這種發現問題、廣泛討論問題、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自主學習、有效提升的過程。我們鼓勵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嘗試與專家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學習,通過參與網絡學習、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實踐新方法、創造新成果,提升教師自我精神追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為自主學習型、研究型教師。
三、利用網絡平臺,提高園本研修管理水平
幼兒園教學管理現代化,需要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實踐證明:在園本研修管理中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有效的促進管理水平,優化管理過程,提高園本研修管理效率和質量。
1.教學信息管理網絡化。
教學信息管理是園本研修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及時性和交互性是衡量教學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而網絡無疑是使教學信息管理實現這些指標的重要平臺。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園內局域網和幼兒園網站平臺,進行教學信息的收集、傳遞和交流,開展園內教師間、園內與園外、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加強探討與學習,在提高教學信息管理效率方面,網絡管理的特點和優勢越來越突出。
2.教學資源管理系統化。
網絡技術平臺下,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資源呈現的形式日益多樣化。怎樣才能有效地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使其更加方便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呢?我們利用網絡技術,對教學資源進行了分類系統管理。首先按照資源的整體呈現形式建一級庫,比如素材庫、課件庫、主題學習網站庫等。在一級資源庫下,按照資源所包含的知識屬性分類建二級庫,比如素材庫中再次分別建植物類、動物類、人物類等二級庫。在二級庫下,再按照資源的媒體屬性或知識點進行分類建三級庫,比如,在素材一級庫植物二級庫下,再建花、樹、蔬菜、水果、糧食等三級庫,在三級庫下建圖片類、文字類、多媒體動化類四級庫……。這樣系統分類后,使教師可以從園內局域網中的任何一臺終端機上訪問并迅速地尋找到已有的教學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整合或重組用于自己的教學,而經整合或重組后的教學資源又可按照其整體呈現形式進入教學資源庫作為新的課例資源。通過實踐,我們認為資源的基元性、開放性和方便性,是教學資源以網絡為平臺進行系統化管理的基本特點。
3.教學評價多元化。
以網絡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為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搭建了平臺。首先是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網絡下的教學評價,可以是教師、學生、家長、教學管理人員、專家、社會其他領域人士等,就教師而言,既可是本園教師,也可是園外教師。評價主體的多元,無疑帶來的將是評價視覺、評價內容、評價層次、評價互動的多元,而這種多元的教育評價對于教師全面反思教學行為,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學實踐,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好的環境和途徑。
4.課題管理特色化。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我們提倡的園本研訓的重要途徑。但是,在課題管理中,由于課題研究的周期性、針對性、地域性和不可重復性特點,使得課題的交流、管理和成果推廣受到許多限制。為此,我們在課題管理中,注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以主題網頁形式進行課題管理。在課題立項初期,就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和管理要求構建課題主題網頁的框架結構,此后,隨著課題的進展,所有來自課題研究的相關多媒體資料、素材,整理后源源不斷地分類放入主題網頁的框架模塊,當課題結束時,課題主題網頁模塊也全面完成。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認為:以主題網頁的形式進行課題管理,有這樣一些優勢:一是使課題管理思路更加清晰,課題管理的整體性和規范性更加突出;二是課題管理過程中原始資料收集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收集的原始資料可以及時分類處理,便于保存,避免遺漏;三是便于隨時全面了解課題研究情況,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及時調控;四是課題管理的多媒體形式便于通過網絡,不受時空限制與外界溝通和交流;五是由于主題網頁形式含蓋課題研究信息的全面性、豐富性和真實性,無論通訊結題還是現場結題,都將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六是課題主題網頁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研究成果,只要課題組愿意,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互連網在行業內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
綜上是我園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園本研修的一些實踐探索,我們相信,伴隨教育現代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互聯網于教育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將給教育帶來種種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