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威
摘要:文化的種類千差萬別,內容更是豐富多彩。然而,不管它們怎么變化,終究要遵循各自的發展規律。群眾文化作為當前較為重要的一種文化類型,同樣有著自己的內涵及發展規律。在遵循其發展規律的同時,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事業,既可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旋律,又可有效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關鍵詞:群眾文化;內涵;發展規律
現今,群眾文化建設是文化藝術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為主要內容,以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為主要目的一種新形式的群眾文化機構,它推動了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面協調發展。配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這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所要面對的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對此我們要認真探討、研究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責任。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如何跟上新時代的步伐,適應新時代的形勢,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首先是一種文化活動,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第一、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第二、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隨著時代發展,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也被稱為公共文化。
二、群眾文化的發展規律
據考證,“群眾文化”這種提法,最早使用是在1953年,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的含義十分廣泛,凡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都包含在內。
第一,自我參與,在群眾文化中,顯現著的是自我為主體,自愿、自由、自為的個體意識。同時,也活躍著自我對群體的加入,自我意識的欲望和其他人互相作用的聚集意向,也是自覺自愿與一定文化的群體的融合。
第二,自我娛樂,是人們對一種基本精神生活的需求,它是群眾基本文化活動,也是群眾文化生活發生的重要因素。人類在生產勞動之余,需要自我娛樂、實行自我調節與自我完善,而被文化生活需求所驅動,就以活動的形式消除疲勞,達到愉悅的功效,然后便產生了群體文化,群體性的行動,以獲得自身的滿足和快樂。
第三,自我開發,是人們自我參與文化活動,并依托群體文化的演變,面對生產技能的認識和改善,使人們的智能得到進步與提高發展的這一效應,而這一效應,恰恰推動了群體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樣使之產生了良性循環。人們思維能動性的發揮,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等方面的提高,可以說這是群眾與文化緊密聯系的產物,從而,又產生了群眾對文化活動涌動不息的自我參與,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近些年,群眾文化活動越來越多地成為文化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之一,于是產生了很多新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建設,比如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等等。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大量描寫勞動人民生活和勞作場面的民歌。這些場面其實就是群眾文化的最早形式。因為,據比較可信的歷史論證,《詩經》之所以成書,是周朝朝廷派出使臣,在農忙季節,到民間采集民歌,由史官整理后獻給天子,以了解民情所用。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我們可以得出的一個推論是:早在上古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自發的集體文化活動,創編民歌,并讓民歌流傳。可以說,這是群眾文化的最初形式
不是官方組織,是群眾自發形成。
發展到近現代,有據可考的群眾文化活動非常豐富。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活動規模的大小。在全國各地,都存在各種民間集會,這些集會基本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這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規模很大,參加人數至少有數千人。期間,唱大戲,做生意,非常熱鬧。除了這種大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在農忙或者農閑時節,也會有小型的群眾文化活動舉辦。城市中的群眾文化活動時間規律不是很明顯,受到很大的空間限制。規模一般都很小,參加的群眾層次也相對集中。比如,小游園主要以老年人為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正在走向微型。據媒體報道,有些農村都出現了空村現象。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村中只剩下老年人和孩童。這就導致集會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規模越來越小,消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城市中,群眾文化活動是否活躍,越來越多地受到市政建設的影響。如廣場建設,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理想空間。廣場文化慢慢成為了群眾文化的一個新類型。可以看出,群眾文化活動已經越來越多地依托它的初級形態——自拉自唱,自娛自樂,向社團化、常態化、規模化發展,從而成為一種具有廣泛群眾參與性、能夠代表一定空間文化環境的公共文化。
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組織者,為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個體,在不干擾其自身活動的情況下,提供一種集體形式的文化活動。通過各類活動的組織,可將原本松散自娛的城鄉業余愛好者組織起來派專業人員進行訓練、輔導,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愉悅身心、更為寬廣、品味更高的平臺,使他們逐漸成長為群眾文化生活的歌者和傳動軸,讓更多的普通群眾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真正使群眾文化達到常態化、規模化。同時,要培養扶持更多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者,因為城市群眾文化活動如果沒有器材和場地,將無法進行,只能成為個體鍛煉式的行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整個社會的物質文化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豐富活躍。群眾文化活動在經常不斷地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服務的同時,對人們的思想領域和精神世界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作者單位:夏邑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