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產動畫電影由輝煌時代陷入低谷期之后,一直有呼喚盛世回歸的口號與作品,經過我國動畫人不斷的探索,我國國產動畫逐漸擺脫粗制濫造等詬病,從“高原”向“高峰”邁進,《大圣歸來》就是這個時期的杰出代表。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用新時代的審美觀念表達東方美,但之后的《大魚海棠》仍沒有走出質量低劣的怪圈,因此我們就需要重新對《大圣歸來》中東方美和中國文化內涵的表達進行深入剖析,以期為新時代語境下民族動畫重現輝煌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產動畫電影;《大圣歸來》;東方美;民族特色
作者簡介:栗卓婧(1994.9-),女,漢族,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戲劇影視專業。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2
前言:
20世紀中葉的“中國學派”在國際動畫上享有盛譽,但新世紀前后民族動畫陷入了低谷期,國外優秀動畫搶占國內市場,處在夾縫中的國產動畫必須著眼于中國內涵、民族特色,并加之以創新,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段饔斡浿笫w來》在這一背景下脫穎而出,是中國動畫的轉捩點,是這一時期對中國精神、東方美闡釋相對比較深刻的佳作。本文著重梳理《大圣歸來》中中國元素的運用,以啟示后來者。
一、人物造型
一改往日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大圣歸來》對西天取經的孫悟空、豬八戒和白龍以及山妖甚至土地老公公的形象都進行了解構重建。站在新時代觀眾的審美習慣的角度,對原著進行改編和再符碼化。在人物設定上,形象造型都有各自鮮明突出的特點,從最小的白須大眼土地公公到Q萌的江流兒,從肥頭大耳的豬八戒到高瘦的孫悟空,從丑態的蛤蟆精到書生打扮的妖王,人物輪廓較為明顯,尤其打斗的場面可以讓觀眾一眼就識別人物。
作為典型的東方英雄孫悟空,《大圣》對其外在形象和內在性格都有一定的處理。首先在形象造型上,從古典戲曲臉譜中提取元素,經過抽象和變形后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不再是人們心中那個桃心臉虎皮短裙的孫猴子,而是以紅毛長臉清瘦的形象被人們熟知,紅棕色凌亂的毛發、樸素簡單的衣服、清瘦的馬臉其實更符合原著中對于孫悟空的描述:“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大圣變身后更讓我們眼前一亮,3D綾段袍披風飄逸如水般流動,鎧甲穿身再加上金箍棒更增加了超級英雄大圣的氣魄。內在性格方面,孫悟空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與江流兒相處中展現了更多的“人性”,面對江流兒喋喋不休的問題無奈又生氣,江流兒將死垂手的瞬間悲憤又痛苦,看似桀驁不馴實則堅定有擔當?!洞笫w來》尊重傳統,加以現代化的改造,使形象塑造更飽滿,那個似曾相識但又有所差異的大圣被人們所喜愛。
其他人物,電影都做了細致的塑造。江流兒仍是那個嘮叨的唐僧,只是把他萌化成一個行俠仗義、勇敢堅強的小和尚,電影對于細節可謂精益求精,例如唐僧江流兒頭發長度的增長,作為小孩子動作神態的逼真(初見孫悟空吊在鐵鏈上流鼻涕的一幕)。豬八戒的角色定位也很準確,吃東西時狼吞虎咽,變身蒼蠅后的圓胖體態,不變的好色性格。妖王混沌,變身之前充滿書生氣息,戲曲臉譜中奸雄曹操的“白臉”,“帽翅”,線條流暢的袍子,鳥爪似的肢體、老巢里唱歌等特征都符合《山海經》里的原型描述。白龍的形象是有考據的中國龍,通過抽象化的線條、神氣和其自由的精神表現龍的神韻,同時,龍的形象遵從了原著所處的明朝對于龍的設定:明朝的東方龍一般為四腿四爪,由此可見動畫人對于角色考究之精細。
二、環境場景
《大圣歸來》具有濃厚的中國風韻,中國實物環境背景和詩意的山水體現的氣韻精神,符合受眾心中的東方情懷。導演田曉鵬說電影拍攝除了運用實拍鏡頭,為表現夸張、抽象的東方美在嘗試“失真”,更接近我們詩意的想象。
1.向大鬧天宮致敬
影片的開始是大家熟知的“大鬧天宮”,各類天兵天將的形象神態、打斗的經典動作均遵從了《大鬧天宮》中的設計,將神仙氣質進行了一定的升華使更生動,例如哪吒“兒童性”與“神性”的結合。主角孫悟空金甲紅袍也是威風凜凜、戰無不勝,“十萬雷霆十萬天兵,金槍銅鼓百丈紅巾”的宏偉場面向權威的大鬧天宮致敬,不僅引起兒童的歡喜與震撼感,也勾起有西游情懷觀眾的記憶。
2.山水畫之意境美
意境是民族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我國的審美取向更多的是抽象的美。《大圣歸來》中多是山水畫寫意風格的景色,江流兒逃亡之路取材于桂林山水的水墨畫風景、法明師傅背著江流兒走過山脊,下面是彎曲的河流這一幕幕意境式的表達方式帶給觀眾無限的遐想和美感。冬雪、黃色的蘆葦、靜謐的沼澤湖泊、蔥郁的樹林、峰巒疊嶂等具有詩意的畫面更是美輪美奐,體現了我國古典的精氣神。在石拱橋上法明師傅教育徒弟“打坐、念經、參禪”,體現的時間、道理的厚重感,包含著一定的象征意蘊。
3.長安古城與懸空寺
動畫相對于其他方式的藝術有一種先天優勢,更能在相對短時間內無限還原古代的生活場景,更富視覺沖擊。那鱗次櫛比、斗拱飛檐的木制古代建筑、古寺,那一角的梅花,那打鐵、刻石獅子的匠人,那古代的人物、服飾,那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的演出,從細節處著手,無一不真實地反映出古代長安的市井風貌。懸空寺似的建筑在電影中是混沌的老窩,更是引起了觀眾對于山西懸空寺具備的東方美的真切體會。
三、本土配樂
《大圣歸來》畫面與音樂節奏的吻合度極高,中國元素的適時加入使得配樂與電影完美配合,一些傳統戲曲的打擊樂、民族樂器古箏、嗩吶、長笛更是把觀眾帶入中國化的氛圍中。開場“大鬧天宮”的嗩吶曲《闖將令》,長安城內的秦腔《皮影藝人》,山妖來時沉重密集的鼓點聲,悟空與八戒對打時的京戲伴奏,悟空船邊大戰群妖的《箏鋒》,混沌在日全食祭祀時的甩袖和戲曲腔《祭天化顏歌》,大圣救江流兒出場時的《小刀會序曲》,黃英華作曲、田導演作詞、陳潔儀演唱的片尾曲《從前的我》,劇中穿插的汪峰的《勇敢的心》略微突兀,但歌詞總體來說還算符合整體基調。除了民族樂器,影片中也適度運用了“洋樂”交響組曲,如鋼琴、大提琴,借西方的樂器抒中國化的感情。
四、英雄主題
對西游題材的解構和重建有很多版本,如《大話西游》系列、《悟空傳》,雖是改編,但更多的加入了新時代的娛樂因素,更多的是惡搞。不負眾望,《大圣歸來》的主題不是直接攫取西天取經的故事,也不似《大話西游》主打的愛情故事,就主題而言,仍是從熱點西游出發,從傳統中找到新的創新點——東方英雄自我救贖的歷程,孫悟空由一個法力盡失、悲觀頹廢的猴子,經過江流兒的鼓勵成長蛻變為那個“大鬧天宮”的大圣,依然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大圣,與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兒童會潛移默化用大圣所具有的那份東方精神信念指導人生,成年人會激發起他們心中對于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那份情懷,以及自身壓抑的那一份情感?!坝幸惶炷阋菈驁詮姡瑝蛴赂遥憔湍荞{馭他們”大圣的話激勵了多少人,讓多少人找回了那個更美好的自我。近年來我們提到英雄,孩子們就會說到國外的奧特曼、超人,對我國的英雄卻不甚了解,正如導演田曉鵬所言“這是一個需要英雄的年代”,所以我們的大圣歸來了。
結語: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成功之處在于東方精神,在于創新思維,可謂國產動畫的分水嶺、里程碑,它帶來的不僅是民族英雄大圣,也帶來了國產動畫的“春天”。但只是一縷曙光,我們還需要重新思考國產動畫的出路。大圣的封印代表著現如今國產動畫所面臨的瓶頸期,讓我們感到失去力量的無力感,但那個封印,最終會成為我們歸來的動力。天下沒有解不開的封印,就看我們是如何付出代價,用心用情去破除,相信國產動畫解除封印、完成自我救贖的日子快要來到,重回舊時的盛況也在不久的將來。
參考文獻:
[1]廖桂茜. 從《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的對比看國產動畫的未來[J]. 視聽,2016,(09):95-96.
[2]韓美英. 國產動畫片《大圣歸來》的成功之道芻議[J]. 山東社會科學,2015,(S2):525-526.
[3]趙毓龍,胡勝. 猿猴與雷神——孫悟空原型淵源補說[J]. 明清小說研究,2012,(02):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