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爾丁?玉蘇英
關于敬業精神這個話題,要展開來說就比較廣。我們說的教師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奮斗終生就是敬業,而“精神”在哲學上指的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是一種基礎品質,教師的敬業精神是教師熱愛教育、追求教育的基本品質。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不論在什么狀況和環境下都會自覺地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都會憑借自己內心的意識活動認真地對待教育事業。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說,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一言一行就比較有說服力。比如教師由于沒有備課,導致教學環節脫節,或者是班級中發生的突然事件沒有妥善處理好等等,雖然可以從中找出種種理由來解釋,但是教師帶給學生的確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因此,教師應該以認真和謹慎的態度來對待教育教學中的一切環節,做到手中無書,心中有數。
在當今素質教育迅速發展的大好環境下,教師的敬業精神要以基本的教育規律為指導,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結合起來,一切違背教育規律的行為都是與教師敬業精神背道而馳的。我曾經認識的一位老教師,連續幾年都被學校評為“先進個人”、“愛崗敬業標兵”,就是這樣一位教師,學生給他的教學評估打分卻是倒數第幾名,這位老師想不通,為什么學生會這樣對待他。原來這位老師這幾年來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為學生補課,而且每考必改,一門心思的放在教育事業上。但是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也剝奪了學生們的課余時間,學生們面對的是無盡的題海和無邊的考試,難免會有抵觸情緒,而回家向父母訴哭的時候,換來的就是“老師也是為你們好。”顯然,這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就失去了社會價值,長期以往對教學也是不利的。
樹立敬業精神的關鍵是依靠教師內在的品行修養。教師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其敬業精神和品質,包括強烈的敬業意識和忠誠自己本職工作的事業心,敬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成就本職工作的使命感,追求言傳身教、行為世范、鑄造靈魂的崇高境界。
下面,我結合自己工作崗位的具體情況,就樹立教師敬業精神方面,談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第一,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誠心。
忠誠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更是教師樂教勤業的動力源泉。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會主動、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都會憑借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忠誠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會主動、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都會憑借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每個老師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認真對待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件小事,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班主任工作上,則勤下班、勤巡視、勤“蹲點”、勤“談話”、勤“陪讀”。
第二,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恒心。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教書育人是最重要的職責,也是一項長久的事業,所以,樹立教師敬業精神,還需要有持久的恒心。而要敬重教育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教師的勞動很平凡,它從來沒有轟轟烈烈、動人心魄的宏大場面,總是在默默無聞地、一點一滴中進行。同樣的一節課,同樣是45分鐘,教師是否認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效果不大一樣,學生的受益也不一樣。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崗位上的教育教學工作。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更是一項繁重的勞動,它難以有嚴格的時空界限,是一種周期長、見效慢的勞動,它沒有“立桿見影”的效應,這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班主任的批評或者表揚要及時。比如,開學以來為了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我采納邱艷清老師的建議,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四人學習小組,小組里的學生在學習、紀律等各方面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每兩周統計一次得分,在班會課上公布排名結果,及時給予表揚或者批評。雖然工作煩瑣勞累,但是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堅持和努力,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建立起來,紀律衛生等的各方面情況也開始有所收效。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恒心。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教育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精心。培養人才是復雜的勞動,不僅需要教師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師適應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態,更新教學觀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乃至教學藝術,不滿足于陳規俗套,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于照抄照搬,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內容、創新的方法,從多維的角度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精心。
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既要勤奮鉆研如何教書育人,也要著力總結教育規律,并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精心。教師的工作不僅有一個態度問題,而且包含著探索科學、追求最優教育效果的主體性要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教師的愛崗敬業,最終必須落實在教師認真負責、精心施教的工作上。教育過程中的任何輕率、差錯和隨意性,都會使學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影響。
第四,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愛心。
教育以育人為本,師生心靈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思想的交流、知識的傳遞就暢通無阻,師生關系就會越來越密切。
教師敬業精神的養成,還需要社會、學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正如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所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