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梅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道德品質。情感教育的有效運用需要補充文本內容背景和人物資料,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豐富的視覺體驗。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是新課改后的發展要求,這不僅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教學目標完成得更好。所以,如何才能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得更好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課題。本文將從情感滲透的重要性著手,提出合理有效措施,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做出貢獻。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與重要性
1、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根據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知識,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關注接受教育者的態度、情緒等感官體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促進教學任務的圓滿成功。語文作為一門教授學生懂得人生道理%提升人生品位的學科,在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也是其特殊要求,在語文中運用情感教育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還有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2、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新課改以后要求在教學方法要標新立異,摒棄原有刻板的教學模式,提倡在教學中實行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共同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要求突出教學的人文性,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情感教育正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被引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學生都希望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情感教育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對初中學生的心理進行研究,將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融入到教學中,這樣不僅使學生樂于接受新知識的傳遞,還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另外,在初中語文中進行情感教育也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情感教育在教學中要求教師、知識、學生三者進行協作,缺一不可,初中學生的心理正處于敏感脆弱期,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可以使教師成為學生傾訴心理的對象,幫學生走出困境,對學生的學業有很大的幫助。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中應用的方法
1、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好的教學氣氛應達到兩點,一是使學生輕松愉快,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二是教師應把學生代入教材情境中,使學生融入自身的情感,明辨是非,在完成教學任務下陶冶情操。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教師態度要“正”,“正”不僅是要積極備課,努力為學生講授有用的知識,而且要自身的態度正,作為榜樣傳達給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要正視學生性格的差異性,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互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有針對性的情感教學。三是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營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因此,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深入挖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2、充分理解新課改后的教材內容,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正確開展情感教育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的學習教材較以往有了較好的提高,在保證“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交流溝通能力和情感素養有明顯的提高。過去的語文教材,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多,而在課改下的新教材一改往常“難、繁、偏、舊”的體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在參與中形成正確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補充背景資料,開展情感教育
語文文本內容是與作者生活的時代和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的,只有對作者的生活經驗有所認識和理解,才能正確理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例如,《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與李大釗生活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從題目中可以看出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艱難的國運,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中國哪個歷史時期的故事,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遇到了哪些困難;二是雄健的國民,在每一次國難面前,中國人民是如何團結克服困難的,這些歷史史實對課文情感體驗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五四運動的高潮過后,中國國內形式是怎樣的,并以圖示方式表示中國當時面臨的處境,并搜集這一時期的故事、視頻和圖片,通過這些圖片引導學生走進文章情感氛圍,感受中國人民面對國難的犧牲精神和不懈的奮斗精神。情感是蘊含在每一個小故事中的,通過挖掘五四運動后一些震撼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民,在國家遇到危難時也要義不容辭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4、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良好教育情境,加強教育效果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了解更加深入,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結合到教育中,對教育水平起了很大的提高作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等高科技媒介,用音頻、圖片、視頻等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明了,從而有效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可以為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也使教學更加接近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去學習,貼近課文中作者的真實情緒,創建一個積極的、高效率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其學習主動性和持久性也將大大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更加提高,情感教育效果也會更為明顯。初中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關鍵期,應合理應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各種媒介。以學生為主要的教學中心,教師起著積極重要的引導作用,合理應用優秀的教材資源,通過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將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有用的實踐。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使學生有輕松積極的學習氣氛,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范艷玲.淺談初中語文課的情感教育[J].大觀周刊,2011(34).
[2]羅小玲.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情感教育[J].課堂內外·教師 版,2014(5).
[3]郭金磊.初中語文課中的情感教學探析[J].考試周 刊,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