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香
學校是對未成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主客體、主渠道,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以人教人,以德教德,是為教書育人。教師是學生的表率,其言行舉止、教學能力都應具有較高的水準,必須是有德而又有才。教育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從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極端負責的高度,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推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
學校教育要適應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貼近青少年學生思想實際、貼近青少年學生生活現實、貼近青少年現實群體。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為學校全面發展提供必要條件。要改進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豐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認真落實中小學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完善班主任制度,健全校外輔導員制度,建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探索形式參加社會實踐的有效機制,保證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但是,青少年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教育觀的偏頗、教師的素質問題以及校園暴力都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比如陳舊的教育方式,只抓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人生觀和思想道德的教育等。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法制教育便成了當務之急。
在社會方面。由于法制教育的不健全,色情文化的影響以及電子游戲廳、黑網吧的侵蝕,使青少年耳濡目染,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會因素。為此,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掃黃打非”的力度,堵源截流,標本兼治;另一方面要切實抓好素質教育,以積極健康的文化制品、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正確引導他們遠離不健康的東西。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本世紀中國公民的精神面貌如何,將由今日在校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所決定,所以說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思想道德是學生素質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里素質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品德課又是教育學生從小學習做人的基礎課,作為“奠基性”教育,抓好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尤其重要。
德育是學習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在黨的教育事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客服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把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和基礎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事實素質教育的保證。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若沒有這樣一支隊伍,要實施素質教育只能是紙上談兵。這支隊伍的建設,必須引起各級教育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要健全機構,由專人負責;要配備思想品德好、能為人師表、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任課;同時要加強師資培訓,保證教師隊伍的相當穩定才能完成。
教師是以人格教人格,以人教人,即教書育人的職業。教師要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而且在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中給孩子們以指導和啟迪,這就要求教師想言行舉止堪稱學生的表率,同時還應具有較高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水平。如果教師只有德而無才,不能按照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去施教,這就如同要過河,沒有橋和船一樣,很難達到過河的目的。反之,有才而無德,身子不正影子歪,對學生的教育到頭來也只是蒼白無力的空頭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