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琳
摘要:科學是一種實證系統,既然科學是實證的,它就可以通過證實的、證偽的方法來判斷并得出結果,而且可以重復多次,是可檢驗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科學課中的實驗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科學課的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科學實驗來實現證實或證偽,從而在這大量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證意識。
關鍵詞:影響;小學科學;實驗效能;因素
何為實驗的效能?這不光是一個實驗完成度的指標,同時也是一個實驗效果的指標,即實驗目標的達成度。效能高是指實驗完成度好,同時較好的達成實驗目標;反之就是實驗效能低下。
對于科學課而言,實驗是必要的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關于科學的本質有這樣一段話:科學是一種實證系統,既然科學是實證的,它就可以通過證實的、證偽的方法來判斷并得出結果,而且可以重復多次,是可檢驗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科學課中的實驗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科學課的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科學實驗來實現證實或證偽,從而在這大量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證意識。然而,在實際的科學課操作中,實驗環節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科學課的學習效能偏低。
一、在科學課實驗教學中出現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材料導致實驗效率不高。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因為實驗材料準備不充分或是準備不當等原因,導致學生實驗無法進行或是實驗過程中出現很多與實驗無關的現象,甚至出現混亂的現象,從而影響學生的實驗效率。
2、實驗存在科學性問題,整節課的實驗最終變成一場玩鬧。科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這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也是科學課三維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是直接將實驗方法告訴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討論、確定方案,而后進行實驗的。然而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實驗方法缺少正確引導的話,學生的實驗會出現科學性問題,這樣即使得出的結論和預設結論一樣,實驗方法還是錯誤的,學生往往只記住了這種不科學的方法,導致學生習得了一種不科學的思維和實驗操作方法。
3、實驗缺少必要的指導,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正確進行實驗,導致實驗效能降低。小學科學課在培養三維目標的時候,往往會讓學生親歷一些探究的過程,強調要學生學會動手還要學會思考,實驗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可是很多教師在強調了學生動手和親歷的目標之后,往往會忘記讓學生進行必要的實驗設計和相應的討論。這樣的話,雖然老師在教學前準備了大量的實驗器材,可學生在實驗時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辦,該如何去實驗,最后只有部分學生完成實驗,而很大一部分學生像無頭蒼蠅一樣,玩了一節課的實驗器材。
4、沒有必要的課堂常規,學生實驗熱鬧無序。科學課中教師一般都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但是很多老師在科學實驗過程中放之有余收之無度。放手讓學生實驗以后,卻無法將學生收回來,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是繼續做著自己的實驗,不會傾聽同學的發言。這樣,雖然教師已經和學生一起探討了出了科學的實驗方法。可是還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順利的完成實驗或是做其它與研究問題無關的實驗。從整個班級目標的實現上看,沒能達到預期,最終還是一堂效率低下的課。
5、沒有進行動作技能訓練和實驗器具使用方法的正確指導。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用到一些學生平時沒有接觸過的實驗器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不進行這些實驗器材正確使用方法的介紹,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就無法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實驗。
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能的辦法
1、全面檢查實驗器材,教師自己用這些器材做一次實驗,了解器材性能。課前對實驗器材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保證實驗器材的完好與實驗器材的功能正常。對于一些教師本身并沒有做過的實驗,最好自己先進行一次或多次的實驗,做到心中有底,這樣即使在實驗過程中出現某些問題,教師也能盡快解決好。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實驗方向,提高學生實驗的科學性。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在沒有教師必要引導的情況下,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往往在科學性上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對實驗的科學性進行充分的討論和論證。這一過程不但是學生科學思維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設計實驗必須考慮的問題,更是提高學生設計實驗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這樣的討論和論證不但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效能避免無關因素干擾也是非常有用的。
3、提供有結構性的實驗器材,同時把握好器材呈現的方式和時間。所謂“有結構性的材料”是指材料的種類和組合以及交給學生的次序,它包含 “承載信息、組合活動、豐富思維”的多重作用。可以發現“材料的結構性”表現在課堂中,不該簡單地為了便于牽著兒童鼻子走發現一定的科學概念,而應是能多方面的啟迪、誘導、支持、幫助學生主動、能動地去探索。透過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隱藏在背后的教學價值觀的不同。
4、改進實驗的材料。在小學科學課的教材當中,有很多實驗器材都選自生活用品,可有些實驗用課本所提供的生活用品進行操作時,實驗效能常常不高。
5、建立實驗常規。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問題出在實驗常規上,實驗常規的建立對提高實驗效能的幫助是長期性的。
6、正確面對失敗的實驗,從討論失敗原因中總結正確的實驗方法,變不利為有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失敗的實驗是難免的,不過雖然實驗失敗了,只要引導得當,同樣可以得到好的效果,如三年級學生在養蠶寶寶時,學校周圍的桑葉都采完了,怎么辦?學生開始嘗試用萵苣的葉子來飼養蠶寶寶,蠶寶寶雖然最后還是做了繭子,可遠遠要比用桑葉養出來的小。還有,同樣是養蠶寶寶,一個學生的蠶寶寶因為喂了碰過滅蚊藥水的桑葉,全部都死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飼養蠶寶寶的方法,這樣一來,雖然實驗失敗或是實驗效果不理想,可是學生同樣會有所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