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金+李小穩

【摘 要】本文在對比分析山東省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內容基礎上,借鑒山東省建設經驗,分析福建省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并從規劃布局、特色發展、政策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給出建設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農業科技園;建設體系;實施路徑;對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hando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ystem construction content,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alysis of Fujian provinc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from planning layou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olicy support, talent suppor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th is give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construction system; implement approach; measures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必須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在科技成果組裝、集成、示范、推廣、孵化中的載體作用,使其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引擎。尤其是目前全國已有120多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在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開發、農業科技創新創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著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發展和農村致富。為此,全國各地積極推動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2017年3月,山東省出臺《關于加快全省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其方法舉措對福建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1 農業科技園區有關研究
農業科技園區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設規劃、運營模式與發展對策方面。朱緒榮(2013)利用主次分析法,梳理了園區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等理論,并進行了實證檢驗。劉桂峰(2014)以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例,提出園區各主體間示范帶動機制的發展模式;孫宏勇(2016)通過河北滄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案例,探討組織發展模式(以政府引導、協會組織參與和企業為主體)、技術運行發展模式(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科技示范戶為主體)、空間布局模式(以圈層布局模式的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芮正云(2014)研究發現,推動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要發揮區域優勢、打造特色品牌、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等。
2 山東農業科技園建設體系與經驗借鑒
山東出臺的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目標與路徑(見表1),山東省關于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措施得當、布局合理、政策有力,值得各地借鑒,更好推動各地農業科技園的升級發展。
3 福建省農業科技園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反觀福建省農業發展,目前已有7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7個省級,在科技部發布《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5》的106個參評園區中,僅有泉州歸屬于I類園區。李小穩(2015)以部分福建省農業科技園區為例,分析存在的問題:資金來源單一,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財政投資和金融機構貸款;創新能力不足,多數園區采用的是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原始創新基礎則較為薄弱;人才缺乏,總量偏少,結構老化。總體看來,福建農業科技園區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各地產業布局特色還不夠明顯,集群效應還不足。
4 福建省農業科技園的建設路徑
習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曾指出“福建農業的多樣性資源豐富,多樣性農業特點突出,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深化我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要立足基礎,樹立標桿,深化內功。一是發揮科技園示范帶動與輻射職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目標,立足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建農民創業園,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規劃部署科研攻關,推動要素集聚,構建優質、安全、綠色的特色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示范區。二是加強園區規劃布局與特色發展。重點推進閩西北綠色農業產業帶、閩東南高優農業產業帶、沿海藍色農業產業帶建設,打造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等七條產值過千億的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圍繞培育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和產品,集成轉化和應用一批先進科技成果,扶持發展一鎮一品、一縣一業,帶動農民就業致富,建設美麗鄉村。三是爭取國家政策傾斜與項目支持。發揮福建特色優良品種選育、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優勢,爭取國家布局建設若干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實“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以“海絲”核心區建設為契機,加強與沿線國家合作,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工程,開展現代農業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力爭國家在福建布局國際農業科技創新合作中心。四是加強省級政策扶持與人才支撐。科技人才是推動科技園區持續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決定因素。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成長的經費扶持,建立“柔性”培訓機制,定期和不定期選派農業科技人才參加國內外培訓學習班,提升農業科技園區的專業人才科技素養。加快改革現行的工資、福利、職稱和獎勵管理方法,不斷激勵廣大科技人才積極從事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發展和研究。加強農業科技園區高層次人才、技術骨干、生產加工銷售及營銷管理人員建設,培養多層次的園區人才隊伍,營造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工作與創業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N].福建日報,2014-11-18.
[2]李小穩.福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研究[J].臺灣農業探索,2015(12).
[3]劉桂峰.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狀況、問題與建議[J].天津農業科學, 2014(11).
[4]芮正云.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功能定位及其效應研究—基于江蘇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發展的認識與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
[5]孫宏勇,劉小京等.河北滄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6(8).
[6]朱緒榮,李靖,付海英.現代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理論與實踐[J].農業工程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