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
摘要:在二十世紀末,有學者在心理學研究中提出了積極心理學這一新概念,并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成為心理研究學者的研究重心,也成為現代心理學教育的主要內容。積極心理學其理念主要是相對于消極心理學提出來的,其賦予了心理學新的功能,并傳遞了博愛和人性這一核心思想。本文就將針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的意義進行簡要的探析,以此彰顯出積極心理學的社會學和教育學價值。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意義;解析
在中國,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開始于謝爾頓的《為什么積極心理學有其必然性》這一書,認為積極心理學主要是針對人類的力量、人類的美德等積極心理進行深入的研究。也有中國學者邵迎生指出,積極心理學是針對人類日常強項以及其展現出的美德進行研究的一門正能量的心理學科。不管是外國學者還是中國學者,都認為對積極心理學具有研究的必要,其對推動人類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產生的具體背景
最初心理學是在1897年形成的一門獨立的學科,但真正被人們廣泛所知卻是在二戰之后。這主要是因為在二戰之后,人們在經歷了戰爭的創傷之后,心理上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在面對戰爭帶來的家園損壞、精神損害,人們的心理迫切需要得到治愈。而心理學就在此刻逐漸被世人所關注、所重視。同時,也對治愈人們心靈創傷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運用,也為研究心理學帶來了新的突破口。
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開始提出了關于積極心理學和消極心理學的概念。并指出積極心理學的內涵,不僅要突顯出人類的人性化理念,還強調了人類的生存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友愛、關懷和努力的方式來激發人類的發展潛力,并使人們產生幸福感以及其他積極情緒。
二、積極心理學的意義所在
(一)對部分傳統心理學進行了修繕
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背景可看出,積極心理學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對部分傳統心理學進行修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戰爭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創傷,身體上的傷口可以通過醫療得到治愈,但是很多人卻在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身體,甚至是家人。在這樣的情境下,人們的心靈開始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即使有些人在現實中避開了戰爭,但卻因為戰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并產生了對戰爭的恐懼感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個時候,心理學逐漸扮演了治愈人們精神以及心理疾病的“醫生”。并在這個修繕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新的關于心理學的醫學研究模式。使得心理學當中的激發功能、幫助人類尋找幸福的作用以及挖掘人類潛能的使命逐漸消失、退化。
但是積極心理學的出現,使得傳統心理學中的這種激發人們生活激情、幫助人們尋找幸福以及挖掘人類更多潛能的使命及功能重新被找回,可見,在二戰之后,因為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導致了傳統的主流心理學本質發生了改變,使得心理學慢慢成為了治愈人類精神及心理疾病的專業“醫生”。但是,積極心理學并不是將傳統心理學中的功能進入“還原恢復”,而是對傳統心理學中的激發功能、幫助人類尋找幸福的作用以及挖掘人類潛能的使命進行不斷的完善和修正,使得心理學的研究變得更為全面,使得心理學的功能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二)推動的人類的全面發展
積極心理學主張的是以人為本,宣揚的是積極的人性理念,其這些研究觀念是基于傳統心理學而不斷升華的。使得積極心理學不僅具有傳統心理學最初的功能、作用、使命,還體現出了其特有的社會意義,向社會傳遞出一種關于博愛、關于人性的學習思想和研究理念。在現代這個和平年代,國家沒有了戰爭的摧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這不代表人們心理就不存在心理問題了。在當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當中,人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可能更為嚴重。這主要是因為,大環境的生活壓力增加,使得人們的心理壓力也增大,人們在不堪重負之下甚至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滲透于人們生活、情感、工作以及交際等各方面當中。
在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當中,學者強調更多的是人性當中的積極情緒,以及人類本身具有的基本性質,其研究的側重點是對人類潛能、人類優點的挖掘,使得人類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引導和作用,不斷的完善自我,進而推動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和全面能力的提升。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作用,積極的心理被傳播,博愛的思想被傳遞、關懷的理念被傳頌,使得個體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自己,使得全社會的發展愈發的和諧,全社會的進步愈發的健康。
三、積極心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對社會發展而言,為了能實現公正、人道以及社會正義,積極心理學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并充分發揮了積極心理學的社會價值導向。在社會價值導向實現的過程中,積極心理學就像“醫生”一樣,對“社會”這個病人予以治療。但是,針對社會中不同的個體,治療效果會存在不同的差異,使得積極心理學的社會意義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正是因為這一社會價值及意義,使得人類對當前不同領域的積極心理學運用方式產生了不同。
在教育領域當中,我國實行的是科教興國戰略,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能全面的提升我國人才的質量及國際競爭力,為了有效適應全球環境的改變,我國的教育方針也逐漸發生改變,教育改革也逐漸深化當中。為了能有效打破我國傳統教育的理念束縛,可以積極運用積極心理學,逐漸重視對學生的積極體驗,并明確學生品質的重要程度,最終落實教育改革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強化學生在學習上的幸福體驗感。另外,在培養人才中,應用積極心理學能實現我國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正確引導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價值理念,充分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促使學生全面均衡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從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環境、背景來看,積極心理學不僅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重新賦予了心理學其本身應有的價值與功能。積極心理學的產生也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根本需求。在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關注人性、越來越關懷弱勢群體,其博愛與人性的思想正好與積極心理學不謀而合??梢?,積極心理學在未來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其也會適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并為推動會全人類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寧娟,陳虎強. 積極心理學的心理學意義與教育學價值[J]. 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07:46-47.
[2]任靜.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展趨勢分析[J]. 長江叢刊,2016,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