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是大數據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技工院校計算機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利用多媒體及網絡工具開展數字化教學,并在教學工作中積攢更多的教學信息,實現教學數據的有序開放與共享,能有效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加速我國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大數據工具;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
當前是大數據的時代,社會要求加快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培養。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的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在技工院校中,對于計算機信息類的相關專業必須進行改革,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培養時代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準則。計算機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進行理論教學是不可取的,也是對信息不負責任的表現,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情況將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果。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把教學資源及教學互動全面進行發展,這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目前,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前提、促進公平的教育渠道為目的,開展系統化思維,進行全面解決信息資源的數目、類型、質量等方面的關鍵問題。對于在教學資源上,建立起“數據發聲”是當前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目前,在我國建立起較多的國內國際運營平臺,或者區域性的聯盟,都采用了分布式的數據庫或者是分布式的服務器存在。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就是進行教學的課程資源在存儲空間上有較大的發揮潛力,并具有較寬的擴展性及較多的訪問量,實現教學數據的有序開放與共享,有效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
一、大數據的主要特征及對教學方面的作用
在信息技術的領域中,將會面臨重大的改革,那就是大數據的出現。大數據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海量化、多樣化、快速化、價值化等方面。表面上看,大數據與傳統的信息技術都擁有著較多的相似點,但實際上,兩種之間的區別相差甚遠,主要表現在大數據在信息量的范圍和處理能力的水平上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可以從較多的數據當中,提取出有使用價值的內容。最主要的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從教學的范圍來說,大數據的出現會造成教學理念上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主體與客體之間進行動態的分析,這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大數據應用在教學方面,能很好解決存在教學中的問題。其次,大數據的出現對教學的形式將產生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每天都按固定的模式、流程進行教學,這樣會造成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感到乏味無趣,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愿意認真學習了。而在大數據的影響下,內容豐富而形式靈活的教學方式會使教學過程變得多姿多彩,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是比較關鍵的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大數據的方法,使學生和教師的位置發生了明顯改變。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輔助的作用,這樣做的結果是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技工院校使用大數據工具進行計算機方面的教學
(一)在大數據范圍下調整教學觀念
目前,在學校普遍存在的數據并不是真正的“學習”數據,而更多的是“教學”管理數據。在這個領域的數據,既無法保持“在線共享”,又缺少“活性應用”,更多的目的是給領導做報告以及給教育行政部門做“規劃”,很少有其他直接提升教學本身應用的有效數據。使得整個中國教育領域還遠沒有達到真正的信息化和互聯網化。由于“信息孤島”導致各部門數據割裂問題嚴重,因此,大數據在這個領域要做出成果,現有體制應根據社會及教育變革的變化而改變。建立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規范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證數據的真實、完整、準確、安全及可用性,實現教育基礎數據的有序開放與共享,使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知識學習。
教師利用大數據進行統計、總結,分析出教學的規律,把知識難點、重點進行歸納總結,選擇快捷有效的教育渠道,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活動。通過使用大數據,可以將大量的數據進行總結與挑選,歸納多方面的教育資源,提升資源的使用率。在教育過程中時刻監督發現問題,并給予立刻更改,使利用大數據資源進行教學的優勢不斷提高。
讓優秀人才向優質教學資源聚集,將優秀教師(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學能力數字化后,進行復制和推廣,以實現資源有效共享,提高整體教學水平。職業教育要向貫通化、定制化方向發展,而且要實現OT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一起做),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字資源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二)設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在線與移動教學方式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應當基于大數據的基本思想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如基于大數據設計以知識點為單元的在線教學模式與移動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切分為適合在線或移動學習的知識點。基于大數據思維能力的培養思路,通過真實教學數據的處理與感受,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工院校是為社會培養、輸送基層操作性技術人才的地方,因此其教育教學方向要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技術性為主。當然,在計算機教學中也必須做到重技能、促應用、保質量。
計算機課程可以將每一個教學單元都設計為10分鐘左右的微型教學視頻短片,如文字處理軟件的編輯、電子表格軟件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制作、網絡的基本知識、圖形圖像編輯處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若干個知識小模塊,并配合設計對應的操作練習、實踐作業,讓學生逐一學習并掌握每個知識單元。在計算機教學系統上使用這樣的方法,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教學視頻可以來回播放,多次共享使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安排,但是,并非使用時間無期限延長,而是要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才可以共享使用,以便約束學生的拖拉懶散行為。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師則可以從多次重復講解的困擾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心思放在與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和人文素養的體會上來。此時,教師不僅是搬運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更是塑造學生品格的“大先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更茁壯地成長。
(三)以大數據為基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
大數據下的技工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必須要實現教學資源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模式的綜合改革,而且要具有集中性。這就需要我們基于大數據構建網絡教學平臺,該網絡教學平臺既要具有“大數據”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要有高超的云計算能力,以滿足師生的所有教學需求。
例如,北京某科技所研發的MeePo云存儲系列產品,主要就是服務于校園和其他一些單位的共享業態環境建設。當前已經有很多高校都已經引進使用MeePo,這類技術普及到技工院校已經只是時間的問題。網絡教學平臺是以大數據及云計算為根基建立起來的,不光可以進行在線的存儲、共享資源,最關鍵的是可以進行更多更有效果的教學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相應的指導。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教師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專業教師少,精力有限的問題。通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難于做到隨時請教的,即使在當今的網絡系統上也不能做到這一點,而使用云計算的平臺進行教學,則可以把這個難題化解掉。
(四)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開展,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這個環節尤其重要,無論是針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在大數據的引領下,技工院校從事的計算機教學工作進行了改革,相應的教學評價也應作出調整才能與之匹配。由于教學平臺以大數據網絡為基礎,所以可以更加合理、正確地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不但可以對考試結果進行評價,還可以對學生的平時練習及作業進行評價,最主要的是可以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由于大數據平臺的評價范圍較廣,它不單能對學生進行評定,還可以對教師的工作做出客觀上的分析。
在大數據的海量數據中,進行挖掘和分析其隱藏的潛在數據價值,應用于教學工作的總結和評定中,具有積極的影響意義。在使用大數據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改革,經過多元化的發展,把教育質量與效率激發到最佳狀態。
三、結束語
在大數據的平臺下,技工院校進行計算機教學,完善了教學模式,獲得比較明顯的成效。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只起輔助作用,位置的改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同時,還使學生提高了對大數據的認識與了解,使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使用能力大大提高。在技工院校進行計算機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以不斷創新的手法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丹楓,賀敏偉.大數據前沿技術應用與發展.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3
[2]王芬,黃曉濤,張曉芳.《大數據基礎》課程設計與構建[J].軟件導刊,2016,15(1):182一183
[3]劉金金,徐天賀,賈美超.大數據助力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2一83.
作者簡介:廖海鋒,計算機講師、網絡技師,佛山市南海技師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圖形圖像與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