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香
(許昌技術經濟學校,河南 長葛 461500)
摘 要: 在中國寶貴的歷史資源中,古代文學一直占據重要地位,詩詞歌賦本是古代文學中的奇異瑰寶。作為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曾經發起過新樂府運動,其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意蘊,并涉及較廣泛的覆蓋面和寬泛的內容。可謂風格各異、題材廣泛,通俗易懂、感情強烈,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一直到今天,還廣泛流傳。研究分析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對深入了解唐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 白居易 詩歌 美學意蘊 藝術特色
白居易一生多舛,在被貶到江州之后,一直獨善其身,追求閑適生活,而疏遠現實政治。彈琴、飲酒和寫詩,成為他獲得閑適生活的重要途徑,由此實現了他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深刻地影響了中晚唐時期中國美學的走向。從某種程度上講,白居易詩歌中具有共同的藝術特色,卻有著不同的類型。本文主要從養生詩、親情詩和閑情詩等方面對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分析。
一、白居易詩歌概述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字樂大,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同時也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素有“詩工”之稱。其語言平易通俗、形式多樣、題材廣泛,《長恨歌》《琵琶行》為其代表作品,有《白氏長慶集》流傳于世,其許多詩詞歌賦被列入《唐詩月百首》,以供后人學習和背誦。因為膾炙人口,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和喜愛,在越南和日本等國家廣為流傳。作為一位富于獨創性的著名詩人,白居易詩歌的藝術成就極高,藝術特色非常鮮明。
從分類上看,白居易詩歌主要分為雜律詩、感受詩、閑適詩和諷喻詩四類。因為用語言很難表達其雜律詩的特色,諷喻詩過多涉及政治觀點,本文重點分析的是白居易養生詩、閑適詩的藝術特色。
二、白居易養生詩的藝術特色
在白居易的養生詩中,五言古體占有較高的比例,《仲夏齋戒月》就是五言古體的題材,主要描寫他通過吃素濟寧養生的日常生活狀態。白居易寫詩喜歡對體裁進行創新,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注重自然而隨性的寫作。這也是他閑適養生、不受約束、愛好自由的體現。
1.白居易養生詩的題材特色
在詩歌作品創作中,作者選取的材料,即為題材。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看到的東西,是白居易詩歌的主要題材,他注重自身的修養,寫的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他的養生題材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選材的生活化和日常化。講述自己的生活、描述生活中遇到的瑣事,并抒寫自己的隨感和喜怒哀樂,是白居易養生詩歌的主要題材。因此,其選材和日常生活更加貼近。例如,他主要選取田園間常見的小橋流水、花鳥蟲魚描寫自然景物,甚至還包括家禽和農作物。選取圍欄、蔬菜、書等日常吃穿用的東西描寫事物。白居養生詩的選材雖然日常化、生活化,但他安于養生,僅僅是隨意和純粹地描寫日常生活的一種狀態,并不注重對民生疾苦的突出。
由于白居易選材的日常化,能使讀者很容易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偏愛和喜好。
例如,從《齋月靜居》中,讀者了解他吃齋時候的種種感受。在《從老子》中,讀者一目了然他所喜愛的圣賢書和讀書后的感受,對他的有關主張也隱約可見。甚至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和瑣事,如早起梳頭、半夜驚醒、白天曬太陽等,都能變成一首首優美的詩歌。也許有人認為白居易詩歌沒有內涵,只有過于簡單的選材,沒有描述世風世俗,缺乏一定的雄心抱負。事實上,這正是白居易的特點所在,他是以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吸引讀者,而非以選材打動讀者,讓讀者身臨其境。
其次是表現生活的詩意化。白居易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現美的眼睛,他的詩詞歌賦主要描寫日常生活,注重對生活細節的抒寫。他的養生生活詩意化,常常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看待日常事務。如《新沐浴》中描寫道:“先進酒一杯,次舉粥一坂。半甜半飽時,四體春悠悠。”短短幾句詩,是其沐浴前吃飽喝足的寫照,由此可見,白居易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養生大家,他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
2.白居易養生詩的語言特色
首先是喜用口語。白居易的養生詩明白曉暢,喜歡用口語化的語句,因此淺顯易懂,一些口語化的詞,如“漸覺”“不如”“不必”“可以”“只有”等,在白居易的養生詩中處處可見。例如在《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中“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只有解脫門,能度衰苦厄”,兩個比較口語化的詞,“應是”和“只有”都在詩中出現。可見其詩句更像是一種口語描述,大多是即興有感而發,通俗易懂。像這種通俗化的詩句通常在下層百姓中流傳,并不被一些詩詞大家所采用。因為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貼近,白居易的口語化詩詞歌賦能發揮娛樂自己、娛樂大眾的作用,其為人率真,創造手法獨辟蹊徑。以養生為最高境界的生活狀態,并在這種生活狀態中修心養性。
其次是語近思深。白居易的養生詩只是平淡的描述,沒有夸張的修飾,沒有華朋的辭藻,卻韻味無窮。不被世俗所染,而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通過對清風明月的描述,對自己高雅豁達的胸懷進行彰顯。將自己的人生用平淡的詩句進行描述,相比華麗的詩詞歌賦,白居易的養生詩更具有吸引力,真正達到詩意人生的境界。
3.白居易養生詩的意象特征
首先,酒是伴侶。白居易在作詩時常常小酌,吟詩作畫始終與酒相伴。在對世態炎涼感慨時,白居易會舉酒邀月,也會借酒澆愁,他時常在酒盅中寄托對好友的牽掛,可以說酒是白居易不離不棄的伴侶。
其次,琴是知音。白居易一生有寥寥無幾的知音,可謂是知音難遇、朋友易找。因為短暫的歡聚,更多的是在琴中寄情。在《北窗三友》,他曾經提到,作為他“三友”之一的琴,能凈化他的心靈,在心情不適時,可借助琴聲,對不滿和悲憤之情進行抒發。晚年時,因為行動不便,身體不佳,琴更是他的知音,不離不棄。
最后,“松、竹、蓮”是人格的寫照。白居易一生喜愛種植,各式各樣的植物遍布在生活居所中。尤其是“松、竹、蓮”,是他詩中描繪最多的,松被位列歲寒三友之列,而竹無論是生命力還是毅力,都是堅韌不拔、極其頑強的代表。而蓮則是堅貞正直、自珍自愛、出淤泥而不染,白居易將自己的人格寄托在“松、竹、蓮”之中,有著明顯而含蓄的寓意,是他真實人格的寫照。
三、白居易閑適詩的藝術特色
1.白居易閑適詩的遣同用句
首先是使用疊字。一些重疊的、重復使用的詞,如“聲聲、皎皎”等,被稱為是疊詞。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疊詞的主要特點,就是對用漢語音節的使用。在結構上,使詩詞更加完整,并突出在節奏上的韻律美。對聲音用疊詞進行描繪的時候,更具真實性。對景物顏色用疊詞進行描述時,會產生視覺上的美感。在閑適詩中,白居易運用了大量疊詞,而更具吸引力,也更顯趣味性。
其次是喜用數量詞。運用數量詞,會使所描繪詩句的畫面更具真實性。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既便于記憶,又便于理解。在閑適詩中,白居易常常運用數量詞,既密切關聯其描述的內容,又和他的人格特點和生活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白居易閑適詩的修辭藝術
首先是運用淺顯的比喻。講究寫實,日常生活,是白居易閑適詩的主要題材,盡管夸張的比喻在他的詩詞中很少運用,但是為了給自己的詩詞潤色,他會運用一些淺顯的比喻,使其詩詞的被關注度和吸引力更強。盡管是一種平淡閑適的生活狀態,但白居易對人生卻有著深刻的思考。為了使寫作風格符合自身的人格特點,他在詩詞創作中將那些夸張和華麗的修辭摒棄,而是運用一些淺顯的比喻,既不失詩人風范,又容易被大家所理解。在白居易的詩中,隨處可見這種比喻方式。
其次是運用平易的典故。若是對白居易的閑適詩認真品讀,就會發現運用了相當多的典故。這意味著白居易典籍知識豐富,對典故透析和熟悉。并在詩詞中巧妙運用,既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又可達到平易近人的藝術功效。
四、白居易親情詩藝術特色
1.抒情中偏愛說理
從表面上分析,白居易的親情詩是抒發對親人的關愛和思念,但細細品讀可以看出,其親情詩歌的前半段,著重對思念的描述,而后半段則側重于說理。通過對親人的思念,引發關于人生哲學的深刻思索。白居易這種撰寫親情詩的方式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使得思親有情有理。
2.運用“主客顛倒”的“對寫法”
在古代描述思親詩句中,“對寫法”比較常用。所謂對寫法,指調換原本的抒情主體和抒情對象。白居易的親情詩中,很少描寫對親人和友人的思念,主要描寫親人和友人在某地思念他,這就是典型的對寫法。這種方法有一種遞進的關系,更加強調詩人對友人與親人的思念。這種反彈琵琶式的抒情既不會讓自己顯得柔弱不堪,又達到了抒發思念之情的效果。
白居易的詩詞雅俗共賞、質樸平易,不但現實內容豐富,而且思想價值極高,代表著新樂府運動的最高成就,因為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而具有獨具一格的詩風。
參考文獻:
[1]尚永亮.論宋初詩人對白居易的追摹與接受[J].社會科學輯刊,2009(04).
[2]尚永亮.“壺天”境界與中晚唐士風的嬗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
[3]劉學忠.從酒到茶——古代文人的人格演變縱探[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4).
[4]曹穎.唐詩遠播扶桑時——從意象“竹”分析唐詩對于日本文學的影響[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8(08).
[5]鄒婷.從“嘆老”到“喜老”——試析白居易的生命意識及其與佛教的關系[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