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譯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藝術活動有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美感功能,不管是從理論還是到實踐,人們總會研究在不同語言背后所蘊含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功能。在對文學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人們總會注意美學,本文通過對翻譯中的接受美學與比較美學進行研究,以全新的視角探索對翻譯美學的可能性。
關鍵詞:翻譯;接受美學;比較美學
作者簡介:費丹妮,1993年生,女,漢族,遼寧省西豐市人,遼寧大學英語口譯專業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01
前言:
對文學的翻譯是翻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有關翻譯的著作,從國內到國外可以說是多的數不勝數,其中絕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對文學翻譯進行的研究。如何準確的翻譯文學,不管是從翻譯理論到實踐,每個人的研究角度都略有不同,對文學翻譯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其中,翻譯美學是文學翻譯中最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之一,翻譯美學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了翻譯學研究的一個嶄新的領域。本文通過對翻譯中的接受美學與比較美學進行研究,以全新的視角探索對翻譯美學的可能性。并且對這些年在國內外的翻譯美感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且簡單的進行了概括,使得文學翻譯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欣賞品。
一、翻譯中的接受美學
對文學進行翻譯時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的轉述,不能只進行靜態翻譯,應該將動靜相結合,將作品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家面前。這個情況下,翻譯人員要建立一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聯,是這個關聯貫穿整個翻譯之中。對于接受美學的理論起源是對原作者的作品和讀者對作品的欣賞之間的關系進行整理分析,通過理論價值的體現能提高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的價值。從而研究文學翻譯可以進行自身的獨白以及讓讀者與文本能夠進行對話,提供了一個在文學翻譯上的新思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能把原作品只是進行簡單的語言轉換,這不代表完成了翻譯,在此之后,讀者的參與、閱讀才是關鍵,讀者對能夠接受和感悟譯者的作品是決定著該作品翻譯的是否成功。在此之后,翻譯人員必須虛心接受讀者對翻譯作品的反饋從而將翻譯作品進行修改、完善,讓翻譯作品完成得更完美。對文學進行翻譯不是主要目的, 作品是給讀者閱讀的,只有讀者能夠接受才是該作品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讀者在對作品進行的審美評估也決定著文學翻譯的審美價值。如果沒有讀者欣賞,該作品就不存在本身仍具備的任何價值。讀者和需求量體現出文學的價值以及對文學的審美取向,文本中的某些特點在讀者心中滿足讀者的特殊需要時,可以說這個作品就有了存在的價值。提高讀者的地位,也要遵循適度原則。接受美學在60年代的德國開始流行起來,給當時對翻譯理論的探索與研究帶來了巨大影響。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加深,人們發現,過分注重接受美學, 譯者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而過度地進行翻譯,偏離了原作的中心思想,讓讀者沒有了從原著中那種思考的過程。這看似使讀者更容易接受,更加簡單,但事實上這種翻譯不能讓讀者和書本進行對話,如果沒有交流,那就是對接受美學的誤解,也是對讀者的不負責任。要把譯者和讀者相結合,將讀者放在核心位置,還要讓譯者和讀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作用,而不是對成分的夸大。但是譯者和讀者的水平參差不齊,怎樣將他們之間進行完美的融合,怎樣將這兩者聯系起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提出一個可行的方式方法。所以提出的任何理論都要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支撐,都要權衡利弊。每個理論都會有其使用條件,將美學和翻譯的研究相結合,盲目跟風只會不利于對翻譯理論的發展。
二、翻譯中的比較美學
本文通過將國內外的翻譯理論在宏觀、微觀、主觀、客觀等多角度進行了整理分析,通過對比的方式方法,把翻譯與比較美學結合起來,并把翻譯中的美學特點、意識狀態和思想文化精神各個方面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探索,促進翻譯理論在中國的發展,做到任何文本都能合理地進行翻譯。經過較為細致的對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在進行美學翻譯的缺陷,完善和發展自己獨特的美學翻譯。通過對比較美學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國翻譯理論思想中的內在,讓我國對翻譯的研究更加完善,把各種理論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挖掘文學不僅僅看重表面的感性美,更要看重深層次的內在美。通過文學翻譯表達出來的不僅要押韻,更要對詞組構造進行美化,又擁有在內心深處去發現其中蘊藏的內在精神美,比如崇高精神、民族精神等。對于文學翻譯中比較美學研究,絕對不能僅僅表達出翻譯作品的表層結構和意識形態,應該對作品中所蘊藏著的在文化上的不同所帶來的特點特征和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所擁有的獨特思維合理的做出美學價值的評估,進而掌握其審美的價值觀。翻譯人員和作者進行合理的對比,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等都要做一個全方位的對比,將自己的對審美的態度轉換成與原作者相同的處境,做到知己知彼,身臨其境,縮小譯者與原作者本身之間的差距,將文學作品中“美”進行完美轉移。從而達到翻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傅仲選.實用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2]胡亞敏.比較文學教程[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M].書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