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華 雷明燕
【摘 要】 施工企業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參與方,在合同編制和激烈的投標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加之施工企業施工合同管理方面的缺陷,施工企業普遍缺乏識別合同潛在風險的能力。工程施工合同是明確業主與施工企業之間權利以及義務的重要條款,也是事故發生后施工企業進行索賠維權的重要依據,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施工企業正當利益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風險管理 施工合同 施工企業 工程索賠
1.施工企業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面臨的主要風險
工程項目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工程項目的這一特性就決定了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的難度。相對于國外的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我國仍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合同管理模式確定的風險。
無論是傳統的合同管理模式還是BOT和EPC合同管理模式,施工企業的工程合同的法律意識缺失是導致合同不平等條款的主要原因。業主方是建設工程合同的主要制定者,迫于競爭壓力,很多施工單位對合同中的很多不平等條款采取隱忍態度。同時很多合同為了回避業務或者是嫁接風險未能采用國家標準的合同文本增大了合同風險。
1.2 承包商的風險。
轉發包是施工合同的常見現象,由于承發包商管理水平或信譽缺失,都會加大施工企業的合同管理風險。
1.3 索賠的風險。
建設工程項目的長期性與復雜性是工程索賠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索賠對于工程項目的業主方或是承包方是一種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重要方式。在建筑市場混亂的管理環境中,施工企業必須重視索賠這一維護權益的重要手段。
1.5 施工企業管理人員方面的缺陷。
建設工程合同的制定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其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性的人才來進行建設工程合同的管理。現今,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有經驗的高素質人才,人才事物缺失嚴重制約了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的發展。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約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
2.造成施工企業合同管理風險的原因
2.1 施工企業對合同風險管理重視不夠,合同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
在具體的過程當中,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習慣于經驗管理。執行意識薄弱,不能對合同從簽訂之前到履行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
2.2 施工企業的施工合同風險識別、評審以及應對方法不健全。
首先是風險識別系統不完善,盡管采取了一些風險識別措施,但是還沒有形成制度化,因此造成風險識別時容易忽略一些引起合同風險的關鍵風險因素。其次是風險評審制度不健全。
2.3 施工合同的簽訂不規范、不嚴謹。
施工合同一般是由業主起草說明的,往往其中隱含大量的風險。如果在簽訂的過程當中不認真研讀合同條款,就可能使得施工企業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
2.5 缺乏專業的合同管理人員。
合同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不足會使得建設工程合同的管理混亂,不合理的合同文件不斷流出,形成建設工程合同風險。在建設工程合同管理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管控機制會使得各種腐敗現象較為嚴重。
3.施工企業防范合同管理風險的措施
3.1 談判權、審查權、決定權的“三權分立”。
三權的獨立與制約來減少可能存在的合同漏洞和暗含的霸王條款。筆者認為在擬定合同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使用建設部所出臺的建筑工程示范文本———《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這樣有利于合同使用過程中的動態管理,也有利于糾紛產生后的法律保護。
3.2 做好建設工程合同簽訂的嚴密性。
建設工程合同是一項較為復雜、嚴密的體系,在建設工程合同的制定、管理過程中應明確合同的范圍、合同的內容,從而建立起一個較為合理的合同框架體系,同時在建設工程合同中應當對工程造價調整的依據、方法以及調整幅度和范圍等進行明確的定義,避免在建設工程合同中出現籠統的、模糊性的字詞或條款。進度、時間與費用是項目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標,在建設工程合同的制定中應明確做出三大目標的界定,避免當發生糾紛時兩者進行扯皮。
3.3 建立預警機制實施動態風險評估。
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在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后,要配套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在通過對責任承擔單位進行信用等級分析后,對合同簽訂的整個過程實施動態風險評估,對存在的風險隱含及時預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在實際生產中,要特別注意合同中利益方面的條款進行嚴格審查,尤其是對合同中報價較低的項目,要認真詢問造成低報價的原因,并形成詳細的書面報告。
3.4 強化人才培養力度。
對于合同管理而言,要建立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則。隨著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要優先選拔具備合同管理和信息技術雙面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在合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4.施工企業加強工程合同管理的意義
4.1 有利于施工企業的穩定經營和良好發展。
有效的風險管理可以使得施工企業充分的意識到面臨的潛在風險以及損失的嚴重程度,從而進一步幫助施工企業采取應對的措施,進而控制和避免損失,能夠使得施工企業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獲得一方土地,從而實現企業的穩定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4.2 有利于提高施工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
施工企業在簽訂施工合同時堅持的是“利益原則”。就是說服修改某些比較苛刻的款項,盡量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進而通過對施工合同的風險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3 有利于解決工程款拖欠問題,保障農民利益從而維持社會穩定。
農民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法律意識比較單薄,同時現階段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使得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從而給社會增加了不安定的因素。對施工合同風險的分析研究和推行施工合同風險管理對于解決工程款的拖欠問題大有幫助。
作者簡介:陳彥華(1992),女,漢,河南商丘,江西理工大學,江西,贛州,341000,建筑與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