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寧寧
摘要:《少年行》是樂府古題,其創作古往今來備受重視,在唐代出現創作高峰,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卷六十六中,共有63首《少年行》一類的詩篇,其中唐代詩人占55首,這亦見載于《全唐詩》卷二十四(也是55首)。如果我們再去仔細翻檢《全唐詩》,還能發現,《全唐詩》其他卷本里,同時散存著這類“少年”“俠客”的詩篇??v觀唐代《少年行》詩歌,其描寫內容多集中于刻畫俠義少年伸張正義、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俠壯舉,以及斗雞走馬、縱酒狎妓的游獵宴樂生活。本文就《少年行》創作淵源和其為什么會在唐代出現發展高峰進行了研究和解讀。
關鍵詞:《少年行》;緣起;唐代發展;高峰
根據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所記載,《少年行》最早以《結客少年場行》的題目出現,《樂府詩集》卷六十六,雜曲歌辭六中其釋題:“《后漢書》曰:‘祭遵嘗為部吏所侵,結客殺人。曹植《結客篇》曰:‘結客少年場,報怨洛北邙。《樂府解題》曰:‘《結客少年場行》,言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也?!稄V題》曰:‘漢長安少年殺吏,受財報仇,相與探丸為彈,探得赤丸斫武吏,探得黑丸殺文吏。尹賞為長安令,盡捕之。長安中為之歌曰:‘何處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枯骨復何葬。按《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游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
通過查閱《后漢書》卷二十可知,祭遵是東漢初年著名的將領,為人仁孝“恭儉,惡衣服”,早年給人文弱書生印象,“嘗為部吏所侵,結客殺之”,首次顯示出祭遵尚武剛毅的一面。祭遵結客報仇的俠義之舉,是源于先秦,特別是西漢以來的任俠風尚。戰國時期“四公子”、漢末“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都“好游俠”,有俠風;東漢河內太守王匡“輕財好施,以任俠聞”;陳留太守張邈以俠氣聞名天下,賑窮救急,傾家無愛,由此士多歸之;另外,“布衣之俠”如劉備、徐庶、姜維等也多是游俠出身。
《后漢書》載錄游俠結客復仇之事共8次,可見結客復仇是當時流行的一種俠士風尚,《結客少年場行》就是詠嘆這類俠士風尚的產物。其中以曹植《結客篇》為首創。曹植的詩今已失傳,《文選》卷二八《結客少年場》詩注、卷二九《雜詩》注中分別存有“結客少年場,報怨洛北芒”和“利劍鳴手中,一擊而尸僵”四句,從中可以看出是詠少年結客殺人報仇之事。
隨后是鮑照繼之,重在表現少年豪俠肆志之舉,“骔馬金絡頭,錦帶配吳鉤。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仇。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游?!弊詈舐淠_在“終而無成”的主題上。
到了梁代的劉孝威,他又賦予《結客少年場行》新的主題,他把六郡少年尚武俠勇的性格修養與邊塞征戰結合起來,歌詠俠士安邊定塞的豐功偉績,為尚武俠勇的少年找到了發揮自身才能的理想用武之地,安定邊塞也為這些少年提供了實現政治抱負的平臺,此后唐代的《結客少年場行》寫作基本上是沿著這一主題思路發展的。
發展到唐代,《少年行》創作出現高峰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初盛唐時由于統治者吸取經驗教訓、勵精圖治,再加上人民的共同努力,國力空前強盛,文化也因此自由開放,各種思潮都很活躍,有利于各類詩歌創作。第二,由于各少數民族的西侵南擾,加之李唐王朝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尚武風氣的潛移默化,使整個社會涌動著建功立業、勇猛精進的大潮,這與少年游俠的尚武樂觀精神相通,促使了大量少年游俠詩的出現。第三,唐代,尤其是初盛唐時期“軍功制”獎掖,對于渴望建功立業的少年游俠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很多邊塞詩中也有了少年游俠的身影,“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王維的《老將行》寫的就是其中一種。第四,初盛唐文人和士大夫所處的時代比較安寧,本身對人生對社會充滿自信和熱情,他們擁有渴求不世之功、樂觀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拔淖內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世情”和“時序”都會對文學發展產生影響,它們是通過影響創作主體而進一步影響文作品。 這對于《少年行》創作也是如此,于是便奔涌出一組組壯懷激烈,生龍活虎的《少年行》,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第五,安史之亂后唐王朝政治腐敗,經濟一落千丈,國勢江河日下,加之賦稅苛繁,普通百姓無法維持生活,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國運不幸詩家之幸,愛國詩人和詩作紛紛出現,晚唐《少年行》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一時期的《少年行》創作數量和內容不僅沒有遞減,而且還更多更豐富,出現了大量與之前風格迥異的《少年行》。
所以,總體上看,《少年行》這個樂府古題在唐代不論是創作數量還是質量都達到了頂峰。在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卷六十六中,共有63首《少年行》一類的詩篇,其中唐代詩人占55首,這亦見載于《全唐詩》卷二十四(也是55首)。如果我們再去仔細翻檢《全唐詩》,還能發現,《全唐詩》其他卷本里,同時散存著這類“少年”“俠客”的詩篇。唐代《少年行》詩歌在內容上集中刻畫的是重義輕財、伸張正義、保家衛國、安邊定塞、渴望建功立業的少年的豪俠壯舉,還有一個層面反映日常生活中斗雞走馬、縱酒狎妓的游獵宴樂生活,以縱橫開合的鋪敘與描寫全方位展現少年游俠的行為方式與情感心理,形象地刻畫人物的性格氣質與精神風貌,展現少年俠士的豪俠品格和生活趣尚的效果?!渡倌晷小废盗性姼璧呐d盛是崇俠尚武精神的體現,其凝定的英俊瀟灑、矯健偉岸的“白馬少年”形象,不僅豐富了唐詩的人物畫廊,而且也成為生命活力、民族朝氣、銳氣與義氣的象征與載體。它們“無往而不在地成為詩歌中最活躍的因素”,可見《少年行》已經成為唐代的一種詩歌風尚。
注釋:
[1](宋)郭茂倩著:《樂府詩集》,中華書局出版社,1979年11月1版,948頁.
[2]劉姍著,黃叔琳注:《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卷九時序第四一十五,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542頁.
[3]林庚:《中國文學簡史》,北京學出版社,1995年,2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