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職業教育治理的緣起、實踐困囿及推進路徑

2017-03-04 19:43:47趙幫華
職教論壇 2016年31期
關鍵詞:緣起

摘 要:當前,在我國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推進職業教育由傳統的“管理”走向“治理”是應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關鍵之舉,也是公民社會崛起的應然之勢,亦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然而,在職業教育治理實踐中還面臨著多重問題困擾,諸如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泛行政化”缺陷、治理模式“單中心化”傾向、治理結構“混沌化”趨勢等。據此,為了提升職業教育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應科學確立職業教育治理的價值與目標,以“善治”為終極價值標準,推動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注重放權與增能,厘定政府權力清單,“賦權增能”于其他治理主體;做好立法與建制,加快完善職業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

關鍵詞:職業教育治理;治理體系;多元;緣起;困囿;路徑

作者簡介:趙幫華(1984-),男,安徽阜陽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31-0059-06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1]。這標志著國家治理逐漸走向精細化階段,更加強調全員治理,同時,也更加注重多元化治理格局的營造,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局目標。在職業教育領域,為了適應國家治理的現實要求,推動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其中指出“完善職業教育治理結構,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職業教育治理格局”[2]。可見,由管理走向治理是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治理”一詞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發達國家在公共事務領域內掀起了治理改革,倡導將治理理念融入到公共事務管理改革中來,隨后治理成為公共管理中的熱詞,并不斷向其他領域延伸。“治理”與傳統的“管理”截然不同,在主體選擇上,治理強調主體的多元性,即治理主體可以是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行政機構,也可以是民間第三方組織或公民個人為代表的私人團體,亦或多方主體間的共同合作,總之,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都能夠成為現代公共治理的核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的發展活力逐漸得以釋放,但由于受到傳統制度慣性的束縛,職業教育的自主性、開放性和競爭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并且在市場經濟大潮下,過去以無所不能而著稱的全能型政府在職業教育領域內日益顯現出力不從心的狀態,政府為“一元”管理主體的大包大攬行為已經無法滿足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作為服務于社會生產一線的教育類別,其涉及到多方主體的利益,并且隨著全球治理的興起和公民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治也并不再完全歸結為政府主體的責任,而是需要多方利益主體的參與[3]。對此,政府要轉變治理角色,樹立多元治理理念,發揮其在職業教育中的“元治理”作用,由過去以政府為“單中心”的治理模式逐漸走向多元利益主體間的合作治理模式。

一、職業教育治理的緣起

(一)職業教育治理是應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關鍵之舉

在教育范疇內,有別于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然而長期以來深受“政府失靈”的影響,導致部分同質化的職業教育供給過剩,而社會發展急需的具有特色的優質職業教育產品卻面臨著供給不足的局面。長期以來,在職業教育的管理上,以政府為首的行政部門一直占據主導者地位,行政部門所實施集權式的管理在職業教育領域內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和定位、學科專業建設、辦學質量監控、招生規模數量以及師資引進指標等方面都深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管控,職業院校的自主性空間不足,同時由于“政府失靈”問題的存在,政府過度干預導致職業教育資源錯配,職業院校的辦學和人才培養難以跟上市場的需求。

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在面對“政府失靈”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市場失靈”的困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職業教育在發展中處于局部優化而整體上卻陷入無序狀態。即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缺乏全局觀和整體思維,僅僅根據區域市場需求對自身的職業教育資源進行微觀配置,然而整體上來看,我國整個職業教育資源在時空分配上卻處于嚴重的不均衡狀態,表現出無序化的外在特征。二是,市場調節的有限性。眾所周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動態變化的,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具有時滯性,并且職業教育作為典型的市場需求導向型的教育,必須主動適應和適度超前于市場需求變化,然而,職業教育主體在依靠市場信號進行人才培養調整時,其生產行為(人才培養)已經在進行當中,無法改變市場供需狀況,對于市場信號也無法立刻做出調整。三是,市場導向下的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育人”屬性,功利性價值日漸突顯。職業教育本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勞動者為己任,但是市場對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使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偏向實利主義,對受教育者的素養培育上也更加趨于單向度,從而使得職業教育淪為簡單的生產制造“工具”。基于以上分析,為了矯正“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推動職業教育由“一元”管理轉向“多元”治理迫在眉睫。

(二)職業教育治理是公民社會崛起的應然之勢

公民社會是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獨立的第三方部門,也是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間組織的集合[4]。其主要由各類第三方公民組織構成,具體來看,主要涵蓋各種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益團體、行業企業協會、非營利性志愿機構等。從公民社會的發展軌跡來看,公民社會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以托克維爾、黑格爾、卡爾·馬克思以及哈貝馬斯等為代表的學者在其著作中針對公民社會都有所闡釋,并且公民社會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其內涵結構也有所差異,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公民社會的發展不但打上了時代的印記,而且也深刻體現出公民民主參與意識的覺醒和提高,目前為止,西方公民社會發展已經步入成熟階段。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民社會組織的起步較晚,公民社會真正得以發展是源于改革開放的推進,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公民社會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和進步。據中國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統計,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團體總量高達66.19萬,其中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為32.91萬,在社會組織團體總量中的占比接近50%,而各類社會團體和基金會的數量分別為327977個、4762個。可見,我國已形成了較為龐大的公民社會團體組織,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公民社會發展的日漸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會大眾公民意識的覺醒,廣大公民對于公共事務管理的參與意識也不斷提升,在其日常行為中也進一步流露出對于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理念的追求。如此以來,由公民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公民意識的覺醒,為社會大眾參與職業教育治理提供了動力,這也為實現職業教育多元化治理達到善治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公民社會作為非官方存在的、獨立的第三方組織,具有較強的“中立”屬性和非營利性特質,能夠在政府和市場之間、政府和職業院校之間、職院院校和市場之間發揮出橋梁紐帶作用,能夠有效地將政府、職業院校、市場進行有機銜接。并且,公民社會還能夠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些重難點問題,尤其是可以承接一些政府和市場都不宜做或不愿做的事務。總之,隨著公民社會的崛起,不僅能夠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而且還將促使其成為職業教育治理中的新生力量。

(三)職業教育治理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

職業教育現代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是貫徹《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重要舉措,也是時代發展所賦予的重要使命。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通過職業教育治理來實現。一方面,職業教育治理能夠有效發揮各方主體的力量,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的變革,這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現代要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治理是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羸弱的關鍵路徑。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職業教育各方資源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在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上雄踞世界第一。在取得的成績面前,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職業教育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尤其在職業教育治理方面還處于較低的水平,集中體現在辦學觀念較為滯后、辦學定位不清、層次結構不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較為陳舊、制度建設不完備、社會吸引力不強、行業企業的參與度較低、國際化水平較低等方面。對此,亟待通過實施職業教育治理,深入推進職業教育辦學和管理模式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通職業教育發展通道,完善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提升職業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必須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站在戰略化、現代化、全局化的高度,以現代治理理念為引領,深入開展職業教育治理活動,推動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也是促進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選擇。

二、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治理的現實困囿剖析

(一)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存在“泛行政化”缺陷

治理理論和思想作為西方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產物,對教育治理科學化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教育治理體系是保障教育利益相關者參與教育決策、管理的各種體制機制和制度安排的集合[5]。具體而言,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可以分為職業院校治理權力結構、治理流程、治理文化等基本維度,而這些基本維度涵蓋了職業教育治理主體、治理權力邊界、治理方式和手段等多種要素,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是否科學、完善直接關系著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命運。眾所周知,行政力量與市場力量是一對矛盾體,二者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治理體系嚴重的行政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其他市場主體的參與。當前,我國行政力量在職業教育內外部決策、管理和運行中處于壟斷地位,其他相關利益者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話語權相當薄弱,實際參與效能乏善可陳,這種高度行政化的治理體系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泛行政化的治理導向直接弱化了職業教育發展效率[6]。從外部來看,行政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過度干預,導致職業院校自主性發展受到了很大束縛,尤其在專業學科設置上嚴格地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批和管控,難以自主地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從職業院校內部來看,科層制的行政文化彌漫,學校行政權力高揚,直接壓縮了學術權力、廣大師生的參與權力,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客觀理性地評判和思考我國行政化導向的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對于完善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具有進步意義,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一方面,這種行政力量干預的治理模式在職業教育的某種發展背景和階段下有其存在合理性和必然性,特別是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治理模式能夠有效地集聚職業教育資源,發揮行政力量對其調控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以政府為主導的行政化治理體系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行政泛化和行政主宰的治理過程弱化了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對于職業教育發展理應享有的發言權和決策參與權,抑制了職業院校的治理能力的提升,瓦解了本該體系化建構的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由此而言,職業教育治理體系亟待革新和重構,需要從文化重構、權力重構、模式重構、制度重構等多方面入手,打破泛行政化干預的職業教育治理模式,切實提升多元主體的職業教育治理能力。

(二)職業教育治理模式存在“單中心化”傾向

從目前職業教育管理主體來看,仍然處于政府“一家獨大”的行政管控狀態,至今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治理結構。長期以來,職業院校與政府之間名義上屬于代理——委托關系,但實際而言,職業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為政府的附屬機構的身份而存在,政府在職業教育發展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是職業教育管理中的唯一的權力中心[7]。盡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行業企業為代表的社會主體對于職業教育的參與度逐漸提升,但仍然無法改變政府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單中心化”的現狀和事實,政府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大包大攬的現狀普遍存在,直接弱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體來看,職業教育治理模式的“單中心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職業教育資源供給上還存續著“單中心化”傾向。從歷史發展軌跡來看,以政府為“單中心”的公共資源供給在計劃經濟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職業教育資源的集聚效應,在社會經濟建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變遷,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現有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一”的職業教育資源供給中心并未取得實質性的改觀。盡管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到職業教育投資辦學中,并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以吸引市場主體的參與,但由于政府在職業教育供給中的過度行政干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發揮市場在職教資源配置上的調節作用,最終導致市場主體在職教資源供給中的效率無法得到充分展示。二是,在職業教育治理決策上高度“單中心化”。由于政府掌控者大部分職業教育資源,職業教育治理決策權高度集中于政府,其在職業教育發展決策上往往實施集權的方式,而其他主體名義上具有參與決策權,但實際決策者仍然是以政府為主導。然而隨著公民社會的發展,對于職業教育參與決策權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以政府為“單中心”的治理決策越來越難以適應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要求。

(三)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存在“混沌化”趨勢

一方面,職業教育治理結構缺乏分權制衡機制。當前,在我國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建設進程中存在治理結構失衡的現實困境,究其原因,由于缺乏科學的范式的引導,而導致治理結構“混沌化”。政府居于高位,學校依附于政府,自主性無法得到釋放,而社會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體系中處于邊緣地位,這種失衡的治理結構使得我國職業教育陷入低水平的治理狀態[8]。一是,職業院校依附于政府。盡管教育部對高校辦學自主權專門做出規定,并明確了高校七種辦學自主權,具體包括自主招生權、自主教學權、自主研發權、機構自設權、人事自主管理權以及教育經費使用和管理自主權等。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學校自主辦學和管理權落實有限,很大一部分管理項目需要經過政府審批才可實施,如學科專業設置、招生指標、機構設置、科研經費管理、學校人事聘用等諸多項目,學校只能被動地接受而形成“坐等其成”的制度性依賴,導致學校的自主治理能力下滑。同時,由于長時間依附于政府,職業院校形成了一個“等、靠、要”的管理思維和習慣,難免會導致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治理怪圈。盡管最近幾年,我國加強了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步伐,進一步強化學校辦學自主權,但是由于政策執行的力度不夠,缺乏對應的改革舉措,很多政策、制度還處于初探階段,未能達到應用實施效果。二是,市場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處于邊緣狀態。作為職業院校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市場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物力、財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然而,由于受到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影響,制約了市場對于職業教育治理的參與度,影響了社會主體的參與熱情,以致市場主體偏離于職業教育核心治理體系之外。

另一方面,治理主體之間角色定位和權責關系不清。如果僅有一個治理主體,則其權利和責任是一一對應的,此時責權關系比較清晰。但是,在我國職業教育治理結構中,由于存在制度化的缺陷和漏洞,而導致權力對責任的逃避、責任對權力的缺失等問題的出現,具體表現在占有主導治理權力主體的一方,總是把責任轉移給弱勢的一方,由此而導致弱勢的一方必須要承擔超出自身能力的責任,這種治理權責不對等現象在職業教育治理中時常發生。責任的規避使權力成為強勢主體一方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權力的缺失使治理責任的履行淪為道德空想[9]。同時,權力和責任作為一對相輔相成的矛盾體,二者具有同源性,實現權責對等是職業教育治理的必然選擇[10]。而從職業教育外部治理權力分配來看,政府的行政權力、學校的辦學權力、市場的參與權力之間的責權關系界定不清,治理主體之間的權責配置存在著嚴重的交叉與重疊,對于權力趨之若鶩,而對于應承擔的責任卻互相推諉,導致職業教育多元主體的集體無作為的治理困境。可見,職業教育治理結構的“混沌化”是造成治理體系整體功能弱化的關鍵因素。

三、職業教育治理的推進路徑探索

(一)價值與目標:以“善治”為終極價值標準,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善治”作為職業教育治理活動或行為的價值標準,也是職業教育治理應達到的終極目標。所謂“善治”即“好治理”,是指通過公共治理行為以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善治”強調治理主體的來源多元化[11]。職業教育治理作為社會公共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晰其“善治”價值標準,能夠為職業教育利益相關主體間達成協同共治提供行動指針,有效化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部分主體所感到的迷茫、失落問題,通過“善治”價值疏導,使各方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獲得使命感、方向感、自我認同感以及歸宿感。職業教育治理崇尚“善治”的實質是守衛職業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以達到職業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而職業教育治理“善治”目標的實現,需要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對此,應轉變職業教育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公平、高效、合作、有序的職業教育治理新格局,這也是當前及未來一定時期內職業教育治理的重要任務和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在職業教育治理主體和治理方式的選擇上,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一元化”治理,政府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大包大攬問題突出,市場主體的參與度十分有限,導致職業教育辦學活力不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構建完備的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建設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進程[12]。就此而言,應根據“善治”的目標要求,通過完善職業教育頂層設計,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實現從傳統教育管理走向現代教育治理。而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應明確以下幾方面問題。首先,要明確職業教育治理主體,即確立由誰來治理,職業教育是一項涉及多方利益者的龐大教育系統,不僅需要政府和學校的通力合作,還需要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的共用參與,因此,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首要任務是確立市場主體參與職業教育治理的合法性。其次,科學確立職業教育治理方式,要由過去政府主導的“單向管理”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交互治理”轉變。再次,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從內部來看,應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法人治理結構,提升職業院校自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從外部來看,應建立起職業教育治理的法律結構、市場主體的參與結構等。最后,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治理的評價體系,包括社會第三方評價、企業評價、同行評價等。

(二)放權與增能:厘定政府權力清單,“賦權增能”于其他治理主體

在西方,公共治理是作為一種管理補充機制存在,是對“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的一種積極回應,公共治理強調主動引入第三方力量,進一步構建起由國家部門、市場、公民社會三位一體的治理框架,以達到一種公平、自由、平等、協同的“群體共治”狀態。盡管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計劃經濟時代下政府對教育管得過死的基本狀況得以改變,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也獲得了改進和提升,但是政府主導的行政管理依然處于教育治理體系的中心地位,實質上政府的管理權限并未得到真正的減少,這樣造成的結果只能是進一步地制約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為了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著力于調動各方力量的參與,改變市場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有心無力”的現狀,協調好政府、職業院校、市場之間的關系,其中的關鍵在于厘清政府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權力清單,適當壓縮其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無所不能的權力邊界,適當地讓位于市場,充分發揮社會各方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效用,逐步回歸到一種“大社會、小政府”的狀態。

首先,政府應切實把管理權下放到學校和市場當中,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自主權與話語權,市場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參與權,這也是職業教育治理的改革方向。其次,明確職業教育治理主體的權責關系。權力意志的優越性賦予治理主體行動的自由,為治理主體職能的發揮提供了強制力的支撐[13]。就此而言,權力和義務是治理主體資格的必要構成因素,而治理過程的互動更多地是治理主體之間的權力行使和責任履行的外在表現。權力和責任是組成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對職業教育治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責任規定了各主體的治理范圍,明確治理主體的責任能夠為職業教育治理提供方向性引導。在職業教育治理的責任分配中,應嚴格依照職業教育治理所組成的全部責任空間和各個治理主體的資源限制,在多元化主體之間達成一種科學化的責權分配,這樣才可以保證每個治理主體沿著既定的目標履行其應有的職責,有效發揮出政府、學校、社會等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作用。再次,在職業教育治理制度安排上,加快推進“管”“辦”“評”相分離的制度體系建設,實現政府教育管理權、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社會評價權的合理配置,以達到政府、學校、社會等治理主體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協同互動的職業教育治理狀態。

(三)立法與建制:完善職業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

職業教育治理是多元利益相關主體在法律制度框架下所開展的集體行動[14]。構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體系,是保障職業教育治理活動有序開展的基礎和前提。針對職業教育發展中所面臨多元共治問題,必須科學確立多元主體間的合作規則,劃清參與者的權責界限,以保障各主體的治理行動步調一致。基于此,應以職業教育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設為邏輯起點,通過建立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建立穩定的職業教育治理秩序,以在多元合作治理中形成可預期的合作行動。從傳統職業教育的法律和制度建設來看,盡管也建立了一套正式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但其更新和修訂速度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需求,并且其本身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如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市場和社會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地位至今尚未能得到完全落實,職業教育管理中長期以來存在著法律制度盲區,導致職業教育管理秩序雜亂無章、管理效率低下,社會參與者的合法性地位無法得到保障。而推動職業教育由傳統管理走向現代治理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實施依法治理,在法律制度框架下開展治理行動,并綜合運用法律規章、正式制度、合作契約等調整和規范職業教育參與者的利益和治理行為。現代職業教育治理就是在“法律法規為準繩的正式規則、民主協商所達成的契約等非正式的約束”所構成的制度體系內開展,任何職業教育治理行為都不能游離于法律法規和制度的準繩之外,推動職業教育的多元合作治理就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以保證多元治理主體間的秩序整合,在彼此間的平等關系中探索一條職業教育多元共治之道。

首先,加快職業教育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切實發揮出“元治理”的功能,在對職業教育治理現狀和特點進行充分考量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各方職業教育治理主體的利益訴求,并根據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制定出具有現實的、可操作的法律規章,確立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性地位,充分保障多元主體在職業教育治理中的話語權。同時,隨著職業教育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要及時對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法律體系進行更新和完善,為職業教育治理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其次,要加強宏觀職業教育治理制度設計,尤其是要根據職業教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需要,強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合作共治等方面的系統化和規范化的制度設計,為職業教育治理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再次,在職業教育治理法律框架下,通過民主協商的形式在職業教育治理主體間確立多元合作共治的組織制度體系,明晰治理主體間的協作與制衡關系,維護職業教育治理秩序,創建由各級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社會第三方組織以及公民個人等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共同體,開拓一個有序、有效、穩定的職業教育協同治理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9/c_1116983078.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

[3]肖鳳翔,陳瀟.官民共治的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之框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4):36-40.

[4]趙蒙成,王會亭.職業教育治理的背景、主體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31):7-11.

[5]何慧星,孫松.論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4(9):3-5.

[6]劉韜.教育治理現代化視閾下職業教育治理共同體構建[J].職教論壇,2016(13):70-76.

[7]谷峪,李玉靜.現代職業教育治理框架構建和內容解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16):8-13.

[8]王珊,蘇君陽.走向現代教育治理的教育管理權力重構[J].現代教育管理,2015(5):27-31.

[9]王全林.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管窺:教育“專項治理”如何科學定位?[J].皖西學院學報,2015(4):28-32.

[10]劉亞榮,鄔志輝,李濤.探尋職業教育的善治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4-4-28(6).

[11]褚宏啟.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11.

[12]張建.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標準、困境及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4(9):27-33.

[13]賈旻,肖鳳翔.現代職業教育治理的“現代性”意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4):16-21.

[14]南旭光.基于多元共治視角的職業教育治理突破與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16(13):49-54.

責任編輯 劉揚軍

猜你喜歡
緣起
略談課內拓展閱讀
淺析葉寘六言詩論兼談六言詩在兩宋的發展
北方文學(2017年11期)2017-07-31 16:14:45
《少年行》緣起及創作高峰
魅力中國(2017年12期)2017-07-29 17:57:52
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現狀綜述
科技視界(2017年3期)2017-05-20 01:26:20
淺析葉寘六言詩論兼談六言詩在兩宋的發展
有效教學的緣起、悖論及其消解
互聯網金融:緣起、風險及其監管
時代金融(2016年36期)2017-03-31 11:18:40
中世紀大學理性的緣起
淺析習近平鄉愁情結的緣起
青年時代(2016年31期)2017-01-20 00:51:40
蘭州成為區域發展增長極:理論、緣起、問題及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精品国产毛片|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99re视频在线|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在线国产三级| 久久婷婷六月| 91精品网站| 国产午夜不卡| 伊人天堂网|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a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日韩二区三区无|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九九九国产|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第一av网站|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 av色爱 天堂网| 日韩美一区二区|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久久毛片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操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亚洲色图狠狠干| AV熟女乱|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a|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a亚洲天堂|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狠狠色综合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