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雅竹
【摘 要】本文闡述閱讀療法的源起、原理、梳理從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以來,我國閱讀療法的發展現狀,實證研究情況,并指出了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和有待完善之處。
【關鍵詞】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現狀綜述1 緣起
1916 年,美國人Samuel Mc Chord Crothers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文學診所》一文,首次使用“Bibliotherapy”一詞,標志著閱讀療法研究的正式興起。
2 原理
閱讀療法英文名為bibliotherapy,由希臘詞biblion(圖書)與therpeia(治療)兩字結合而成。又可稱為讀書療愈、文獻治療、信息療法等。1961 年《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3 版收入“bibliotherapy”一詞, 對其作了兩條釋義:“A.利用選擇性的閱讀輔助醫學與精神病學的治療;B.通過指導性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北大圖書館的王波教授認為閱讀療法是“以文獻為媒介,把閱讀作為養生保健和預防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幫助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保持或回歸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
3 國內研究現狀
3.1 主要成果
我國閱讀療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夏周開始,各朝各代均可尋覓到與閱讀療法相類或相關的文章。但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國對閱讀療法的專業性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從CNKI文獻檢索來看,以閱讀療法為關鍵詞發表的論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顯示出國內學界對閱讀療法的關注度正不斷升溫。閱讀療法的研究歷經多年發展,主要成果可從理論引進、理論建構及實踐研究三方面進行梳理。
3.1.1 理論引進
陳信春于1991年發表的論文《文獻治療,讀者服務工作的內容之一》是我國第一篇提出與閱讀療法相似概念的文章。被譽為“中國的閱讀療法之父”的沈固朝教授則引介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關于閱讀療法的涵義、作用和機制,當時他所發的論文影響力廣泛,被引次數最多。
3.1.2 理論構建
北京大學的王波老師被譽為中國閱讀療法理論構建的先行者,他出版的國內第一本關于閱讀療法的專著中,詳細闡述了國外閱讀療法的來龍去脈,對閱讀療法的概念、類型、適應對象、推薦書目等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將中國閱讀療法的歷史進行了梳理,總結了國內閱讀療法的研究和實踐。
3.1.3 實證研究
2000 年,趙豐豐采用情報檢索方法,得出“心理失調”、“抑郁癥”、“閱讀障礙”是閱讀治療的首選適應疾病。此后,針對高校、大學生開展閱讀療法的探討,成為我國閱讀療法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在大學生運用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方面,最重要的人物即是泰山醫學院的宮梅玲老師及其團隊。從2001年開始迄今,其主要貢獻有:1)成立閱讀療法研究室,成功解決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這是我國高校第一個閱讀治療咨詢室。2)對閱讀療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實驗研究,以科學的數據證明閱讀療法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確實有效。3)成立書療小屋新浪博客并堅持運作,利用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引導。4)開設大學生閱讀療法必修課。5)成立大學生閱讀療法協會,其主要目的即為以大學生會員為研究對象,研制閱讀療法書方以期推廣。6)在運用閱讀療法治療大學生抑郁癥這個方向取得進展,已產生多篇專業性較強的實證論文成果。宮老師及其團隊多年在大學生閱療實踐領域的精耕細作,已形成業界較為認可的“泰山醫學館模式”。
其他較有特點或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研究還有,2008年,臺灣大學圖書館陳書梅老師在汶川地震后就兒童所受的心理創傷問題,出版《兒童情緒療愈繪本解題書目》,精選出50 種兒童讀物,以圖片、內容簡介的形式推薦給災區兒童,協助震災區兒童心理重建。
南京師范大學的萬宇博士對南京市釣魚臺小學l0名孤僻的兒童,進行“游戲、閱讀、反饋”三個環節組成的閱療活動。經其反饋,參與成員到活動結束最后,每個人都有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此后,萬宇逐步形成了可供我國中小學實踐閱讀療法參考推廣的“南京釣魚臺小學模式”。
2011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結合閱讀療法理論和泰山醫學院圖書館閱讀療法實踐所積累的驗方,首先開列出了在實踐上已較為成熟的“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對癥書目”。該書目對各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及閱讀療法實踐工作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同年,由國內10余所醫學、高校圖書館合作編著的《閱讀療法理論與實踐》出版發行,書中列出了發展性閱讀治療書目與臨床性閱讀治療書目兩大類200余種,此書目專業性及參考性都較高。
2013年,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團隊發表論文詳述其在大學生閱讀療法上的實踐,其中較有創意的有:1)創建閱讀療法服務網站,利用網絡及移動終端向讀者推廣閱讀療法。2)創辦《閱讀療法工作通訊》,利用定期發行刊物的形式進行自助式、長期性的閱讀療法宣傳工作。3)通過建立讀者信息庫建立反饋機制服務,改進閱讀療法。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是我國高校圖書館閱療實踐走得較為深入的一例。
3.2 主要存在問題
3.2.1 復合型研究人才、團隊缺乏
研究閱讀療法需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圖書館學、宗教哲學、醫學等各專業知識,目前這類的復合人才在各圖書館員中相對比較缺乏,且跨心理學、圖書館學學科合作研究也較少。因此,研究隊伍結構單一,人才知識貯備單一,導致研究方法片面、結論缺乏深度、實踐缺乏力度。
3.2.2 效果評估缺乏標準化建設
對閱讀療法的效果難以用一個標準衡量,對閱讀療法的副作用也暫無明確的鑒定。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也還沒有對這一領域進行實踐性研究。大多實證研究中主要介紹了研究的結果,而對于研究過程中使用的閱讀材料以及如何使用閱讀材料較少涉及。
3.2.3 書目推薦有待規范化、專業化
我國現階段的實證研究中所使用的閱讀材料絕大多數是研究者依據自己的經驗或知識背景選取的。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則有專門的書目推薦委員會,并依照適應人群將數目區分臨床性閱讀與發展性閱讀。
4 總結
雖然我國的閱讀療法研究在理論建設和實證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相較于西方,我國閱讀療法的研究起步較晚,實證研究較薄弱,研究進展較緩慢。因此,必須融合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形成復合型研究團隊對閱讀療法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加大閱讀療法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探索和建設。相信這些努力將會啟發高校圖書館探索新的服務模式,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促使圖書館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王波.一家文學診所[J].圖書與情報,2009.(下轉第47頁)
(上接第60頁)
[2]王波,約翰·穆勒.以閱讀療法治好抑郁癥[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2).
[3]王波.閱讀療法原理[J].圖書館,2003(3):1-12.
[4]王波.閱讀療法書目[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5):14-22,38.
[5]王波.閱讀療法在中國[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2):77-85.
[6]朱美華.閱讀療法研究述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28-31.
[7]趙豐豐.對“閱讀療法”的調查及建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8(1):38-39.
[8]王學云.我國20 年來閱讀療法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理論研究,2012,56(3): 60-64.
[9]陳信春.文獻治療——讀者服務工作內容之一[J].圖書館雜志,1991(2):22.
[10]沈固朝.圖書治療——拓展我國圖書館服務和圖書館學研究新領域[J].圖書情報工作,1998(4):12-15,54.
[11]王連云.宮梅玲.張一巍.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療法淺議[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5).
[12]宮梅玲,等.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治療前后SCL—90評定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5(2):126-128.
[13]朱瑞峰,宮梅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1):100-102.
[14]宮梅玲.泰山醫學院的閱讀療法研究與實踐[J].圖書與情報,2009(2):8-13.
[15]高玉潔,王景文,楊雙琪,楊靖.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法工作新進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9).
[16]王景文.河北聯合大學《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療法推薦書目》編制實證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17]我國網絡閱讀療法實踐進展評述——基于網絡閱讀療法平臺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
[18]湯菊芳.“閱讀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23).
[19]吳芳.基于閱讀療法的大學生身心靈成長探究[J/OL].圖書館學刊,2015(5).
[20]王波.閱讀療法理論和實踐的新進展[J].圖書館雜志,2010(10).
[21]余明霞.我國閱讀療法主題研究綜述[J].情報探索,2013(8).
[22]朱美華,張麗園.閱讀療法研究述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