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翀
【摘 要】 住房公積金制度自1999 年全面實施以來,為改善我國居民居住條件做出了貢獻。但隨著近十年住房市場的劇烈變革,當前住房公積金制度不僅在公平、效率、監管等方面存在問題,更重要的是難以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文章針對當前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
【關鍵詞】 住房公積金 制度 問題 措施
引言
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在學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同時結合我國國情,通過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的住房制度。住房公積金制度于1991 年率先在上海實施,在1999 年國家頒布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了住房公積金的制度。住房公積金的設立對中國現代化的住房制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過程中,住房公積金制度也存在著一些發展上的缺點和問題。比如有些地方的住房公積金存在多個部門進行管理的現象, 資金管理分散,還有監督機制不健全,使得住房公積金使用率極低,挪用、擠占、貪污公積金現象存在。這就要求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改革和變革。
1.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概述
公積金也被眾多國家稱之為住房基金,盡管其實現方式各不相同,但也有其共同特征:一是必須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予以確立住房基金,并保證基金體制的完善和順利運行;二是在本國法律支撐下,采用信用和信托的方式,實現資金的保值和增值;三是住房基金的資金主要來源是社會從業人員及其所服務的單位;其四,住房基金主要作用是采用住房消費信貸的方式,建立低成本的住房融資平臺,支持履行了義務的成員獲得購房資金支持。
我國公積金制度的概念隨著制度的發展不斷演變和完善。1991年,上海市政府頒布的《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將住房公積金定義為:“住房公積金是指一種義務性的長期儲金。實行公積金辦法的職工個人按月繳交占工資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單位亦按月提供占職工工資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兩者均歸職工個人所有。”2002年修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指出: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不斷完善使制度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住房公積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互助性、保障性、義務性、強制性、福利性、專用性。
2.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2.1 住房公積金法律體系不健全
某一領域法律體系的健全完善必須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認知程度相一致,這樣健全的法律體系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反觀我國的公積金法律體系,現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于1999年4月頒布,2002年3月重新修訂,已有13年時間,內部凌亂,外部無章,有效的體系尚未形成。
2.2 住房公積金的行業屬性不明確
明確界定住房公積金的行業屬性,將直接決定發生住房公積金爭議的法律適用。由于在理論和實踐中對公積金性質認識不同,導致在解決公積金爭議和糾紛時,適用法律混亂和錯誤,對住房公積金問題的及時解決產生影響。因此對住房公積金性質加以研究和明確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3 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定位不準確
公積金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住房融資平臺,向中低收入繳存職工發放個人住房貸款,那么風險是資金運營的必然。公積金管理機構作為公積金的管理和運營主體,應當是公積金債務的實際承擔者,所以必須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有充足的資產對外承擔責任。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作為資金運作機構,定性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獨立的事業單位”的法律定位,與其實際承擔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核算等職責難以對稱,難以具備獨立承擔住房公積金運作風險的能力。
2.4 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應當存入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受委托銀行開立的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專戶,用于建立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費用和建設城市廉租住房的補充資金。”該增值收益的分配范圍違背了基本的法理原則:收益權是所有權的基本權能,《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于職工個人所有。”那么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5 住房公積金運作監督存在盲區
為了維護住房公積金繳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公積金的安全,《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了公積金的監督機制,包括政府和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的決策監督,住建部門的上級監督,職能部門的專業監督,公眾的民主監督等。這種監督模式看似分工明確,實質是“九龍治水”,形同虛設,處于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弱,社會監督無效的尷尬境地。
3.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有效措施
3.1 企業管理者要增強制度體系構建意識。
住房公積金工作的完善首先需要企業領導者自身的重視。當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相關政策出臺或者更新了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方面的工作需求的時候,企業管理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內學習并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并有效地貫徹和落實下去,在落實住房公積金相關制度的時候應該秉承科學發展的原則,認識到國家對職工的基本要求,在結合本單位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關注和落實住房公積金制度。只有在思想觀念上意識到住房公積金制度的重要性,才能從行動上完善住房公積金相關制度和體系,也才能將管理中的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在實處。
3.2 建立完善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
任何一項工作的實施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所以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發展規模和發展趨勢制定相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住房公積金管理人員應該時刻關注市場動態,精準分析發展趨勢,對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與此同時,應該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住房公積金工作的管理和實施。
3.3 完善審計制度。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升,但是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市場準入標準的降低和網絡虛假信息的擴大化,這導致了人們在當今時代獲得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大大降低,引發了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中的一些投機取巧行為。住房公積金審計制度的完善離不開政府經濟職能的發揮,也就是說政府需要對相關的監管機制進行嚴格的規范,在分析市場客觀變化的基礎上對不同行業的住房公積金實施細則進行規定和完善,從而提升審計工作的監管力度和監管手段。另外,住房公積金審計制度的完善還需要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作為支持,從而為審計工作提供具體合理的監管標準,使得專業技能強、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引導審計工作不斷完善和健全。
3.4 完善信息系統,提升工作效率。
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之中來,企業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企業事業單位應該加大自己投入力度,更新企業的報告系統,對在住房公積金中出現違規行為和不良記錄的人要載入檔案。對工作人員實行獎懲,監督激勵職工進行企業信息報告,完善企業的信息報告系統,以廣泛提高住房公積金繳納、辦理、提取的效率。
4.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改革開放工作進入了關鍵時期。在住房公積金制度不斷的發展實行中,也出現了種種為民眾所詬病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到了改革的關鍵期。在一些地區,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設定不規范、資金管理分散、監督機制不健全、擠占、挪用住房公積金的弊端常年得不到解決,住房公積金的運營和管理始終存在著風險隱患。總的來說,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管理和監督是一個長期且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在實行階段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經驗。我國的公積金管理者要順應時代發展,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住房公積金的管理和監督政策,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從中受益,使住房公積金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甄君霞.論住房公積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4).
[2] 王梓楠.淺析住房公積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 (29).
[3] 楊繼紅.淺析我國公積金管理存在的問題[J].東方企業文化,2015(13).
[4] 李春艷.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