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 要:音樂創作的本質就是表達學生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背景都是不同的,這就使得他們有不同的情感要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時實施個性化教學,展現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愛好來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創造出優美的音樂。
關鍵詞:高中音樂;創作課;個性化教學
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理論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主觀反應的結果。學生是不同的個體,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觀思想是不同的,他們在進行音樂這種藝術創作時會表現出自己不同的主觀意識和個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個性,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策略,使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創造的魅力,進而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作出優美、動聽的音樂。教師在音樂創作克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學生實際情況,從興趣出發
教師在音樂創作教學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情。這和教師需要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樣重要,也是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創作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學習《入手音樂創作》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基本構成和聲音的特點。盡管學生經常聽音樂,但是他們并沒有進行過音樂創作,所以教師要從最基礎、最根本的知識講起,使學生可以循序漸進。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音樂創作包括了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特征。音樂創作中需要關注很多的方面,如節奏、節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區、調式、和聲、織體、曲式等,教師要關注音樂表現手段和組織形式,通過對于這些基礎知識的探究,學生會明確音樂其實是通過不同的形式來表現人的內心情感,并反應社會生活,從而在自己的創作中可以利用這些基本要素,結合自己的生活背景來對音樂進行醞釀。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要發揮潛能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教學時,要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在課堂上充分地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思考來感悟音樂,體會音樂,進而提高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學會鑒賞和審美,創作出優美的音樂作品。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可以在探究中感受音樂創作的方式和技巧,進而主動地進行創作。例如在學習《歌曲的常用曲體——樂段》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會了解到樂段一般有三種結構形態,也就是
單樂段、復樂段、展開型樂段。在進一步的探究中,學生會了解單樂段包括了二句式樂段、三句式樂段、四句式樂段。哈薩克民歌《都達爾和瑪利亞》的第一個樂段部分,如譜例1就屬于平行結構的二句式樂段。有些音樂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是可以明白的,教師就要對學生放手,使學生可以積極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潛能,在探究中提高能力,掌握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音樂創作能力。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
教師在呈現個性化教學中要充分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來掌握音樂創作的方法和技巧,進而通過音樂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教師可以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來鼓勵學生對音樂創作知識進行探究,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音樂創作的方式和有效策略,進而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例如在學習《歌曲的前奏、間奏及尾奏》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認識歌曲的前奏,探究歌曲前奏的定義與作用,并且通過《黃河頌》來找出歌曲的前奏,嘗試著分析歌曲中前奏的作用。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就會在探究中有的放矢,圍繞著這個探究目標進行思考和分析,在任務中習得知識,在探究中明確知識。學生參與到對歌曲前奏的分析中,就會感受到音樂前奏伴隨著情感的豐富而抒發音樂的節奏,使音樂起伏不定,表達了歌曲中的情感。教師用任務來驅動學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親歷學習過程中明確音樂前奏創作的方式,進而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四、借助不同形式展示,促學生理解
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作的興趣,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和快樂,進而通過自己的參與來提高理解,感受音樂創作的魅力。教師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展現音樂會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進而積極主動地用音樂來表達,用音樂來展示自己。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幫助,通過圖片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或者是通過朗誦的方式來促進學生體會歌曲中的情感。例如在學習《為歌曲配和聲》時,學生要明確和聲就是為歌曲配伴奏的一種方式,為了做好準備工作,學生首先要分析研究歌曲所要表現出的內容,體裁及藝術風格和作品要塑造的音樂形象特征。歌曲的體裁是豐富多樣的,有進行曲、抒情歌曲、小夜曲、勞動歌曲等,不同歌曲的和聲也是不同的,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不同的和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多媒體音頻播放的方式來傾聽,在傾聽中學生通過對比和比較就會明白不同和聲的特點和不同的伴奏音型同時感受到不同的速度。通過學生的比較學生會感受到為歌曲準確、恰當地配好和聲的重要性,進而努力地學習和嘗試。教師為學生講解創作知識時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或者是融入一些故事,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學習音樂創作的主動性,更好地進行音樂創作。豐富的形式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會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在感悟中理解音樂形式,體會音樂學習樂趣和創作的藝術,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
總之,教師在音樂創作課中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來幫助學生深化教師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體會和理解教師的藝術思想,進而主動地進行音樂創作。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態度會影響學生的音樂創作態度,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岳驍勇.談談歌曲寫作入門階段DE教學法[J].黃河之聲,2013,02.
[2]茅地.超越自我是一重要——歌曲寫作斷想[J].音樂世界,2016,07.
[3]王志紅.歌曲寫作課開放式教學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