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相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學校的辦學理念得到了更新,這是件可喜的事。但老師們在茶余飯后經常談論著一個話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質量似乎有下滑的趨勢。筆者帶著這個問題認真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就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的癥結點及解決辦法,談談個人的意見。
一、關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理由
1.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縣鎮以下農村中小學校(含農村小學教學點)有53萬所,占全國中小學??倲档?8%;在校生1.62億,占全國中小學生總數的81%。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中小學,在教學條件、教師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與發達地區存在著較大差距。(摘自《人民日報》2006年03月08日第六版)
2.對農村某教學班的不完全調查統計。
從分析調查表不難看出,農村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確實令人擔憂,又由于農村學生人數之多,因此,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問題不得不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的癥結點
1.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沒有質的飛躍。沒有好的設備設施,沒有專業的教師,僅僅是組織學生跳幾個舞,打幾場球,跑幾圈路,根本談不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村校教師對素質教育觀念模糊,帶著學生熱熱鬧鬧的過完一天又一天,或許連文化知識就沒掌握牢固,學生特長更不可能得到發展。
2.農村學校輟學率逐年上升。
(1)時代在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農村當家長的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賺錢,對自己的孩子極不負責任認為孩子讀書成績差,不如一起外出打工掙錢。
(2)我們的少數教師思想素質差,認為工資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心里不平衡,看到調皮生、差生心理就煩,導致一些學生離開學校。
(3)學校留守兒童逐年增多,這些留守兒童被嬌生慣養,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心理扭曲,想打擊報復老師,漸漸老師也不在管教這些學生了,于是,這部分學生很容易與社會上的“雜皮人”混在一起上網吧、逛游戲廳。這些種種因素促成逃學者越來越多,輟學率就逐年上升。
3.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薄弱。教育要發展,學校的硬件設施必須配套跟上,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在鎮鄉所在地的學校,其設備設施配備較好,但村校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不太寬敞的教室里擺著幾十張破破爛爛的課桌。
4.農村學校師資總體素質有待提高。作為鎮鄉一級學校,特別是村校,生活環境、工作條件遠不如城里的學校,一些比較優秀的教師就想方設法調進城。農村學校教師大多數是本地人,他們安于現狀,特別是村校教師,一個人的工資難以養家糊口,不得不一邊教書,一邊忙農活,不可能靜下心來研究教學。由于學校經費十分緊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很少,這樣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我行我素,也不知道怎樣來搞教育教學改革。
5.教師沒有正確處理“減負”。上級部門出臺不少文件,要求給學生“減負”,規定了學生課外作業的量和時間,學生不上早晚自習,于是教師紛紛少給甚至不給學生留課外作業。學生無論成績多差,能力多弱,讀完幼兒班,接著讀小學,小學畢業接著讀初中,學生認為我學與不學一個樣,反正可以讀書。教師摸著學生的這個心理,開始真正給學生“減負”,廢除考試,不留課余作業。于是,教師輕松了,學生好玩了,家長卻不滿意了。
6.教師明哲保身思想嚴重。隨著《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從某種角度來說,保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規范了教師的一些言行。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稍有不慎,就會招來學生及家長的臭罵,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教師可以說是終日在擔心中過日子,于是就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管他學生成龍成蛇,都與己無關,怕管學生,不如當好好先生,過過清靜日子。
三、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1.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辦學理念。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大多是農村的孩子,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指望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作為學校要生存發展,提高質量是關鍵。農村孩子所需的不光是書本知識,還需在個性上得到發展,為將來的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不光要注重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并正確引導培養,真正讓學生能全面發展。
2.加強對農村學校尤其是村校的建設。當前農村教育尤其是村校教育相對比較落后,發展十分緩慢。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師資力量不強、基礎設施較差。農村學校本身又沒有企業,資金來源十分有限,只能依賴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
3.砸爛“應試教育”的枷鎖。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智育,輕視學生的德育、體育、美育,只重視考試的科目,忽視非考試科目,課表上安排的所謂的副課往往被考試科目占用。教師為了在考試這個問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搞起題海戰術,老師所喜歡的往往只是優生,而忽視差生,優生為了不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不得不全力以赴,而差生因喪失學習興趣,又得不到老師的關愛,其實,不管優生還是差生,他們的心理負擔是相當重的。因此,應砸爛“應試教育”的枷鎖,九年義務教育不但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還應重視勞動技術教育,尤其對多數農村初中畢業生來說,不可能都考起重高,往往初中畢業后就回到農村務農了,那么在校期間能學到一技之長是最好不過的了。
4.大幅度提高在農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待遇。作為農村學校,條件艱苦,生活環境不如城市,有關系網的教師通過“走后門”調進了縣城,骨干教師憑能力也調進了縣城??梢圆扇〈蠓忍岣咴谵r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待遇,以便讓教師安下心來搞教學研究,也可留住一批骨干教師,甚至讓縣城教師產生到農村學校任教的欲望,以保障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上級部門要采取措施合理調配城鄉資源,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校,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