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羅娉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510300)
2017廣東省大學生時裝周之設計分析
李羅娉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510300)
大學生時裝周是一個特定群體的服裝設計作品表演T臺,對這個T臺上呈現的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當年設計類大學生的一些共同特點。本文通過分析2017年廣東省大學生時裝的總體風格,對這個群體的總體特點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并預測未來幾年的流行趨勢將趨于情感設計。
情感設計;理性設計;流行周期
縱觀服裝的發展演變史,服裝的流行并不盲目,伴隨時代進步、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服裝流行,歷史式樣總是周而復始的出現,表現為服裝樣式與風格的周期性復興。如果把服裝中的其他要素都屏蔽,單從服裝中體現的情感與理性的特征來看,服裝的情感設計與理性設計在流行周期上有一定的規律性,典型的情感理性周期表現為:情感,逐漸被夸大的情感設計,極度夸張的情感設計,人們厭煩,開始倡導簡約,回歸極端理性設計,理性慢慢減少,感性逐漸增多,逐步發展到情感與理性平分秋色的平衡設計,再到感性設計再次占主導地位,完成一個周期(圖一)。那什么是服裝中的情感設計和理性設計?筆者在另一篇論文《解析服裝中蘊含的情感與理智》有以下觀點:“情感類造型造型夸張或緊收,強調曲線感(造型本身的曲線或身體的曲線),造型結構復雜,層次多,結合豐富的色彩搭配,面料的各種肌理效果,喚起觀者的情感呼應,給人以各種情感體驗;理智類造型寬松適度,以直線為主,結構簡潔,層次少,結合單一低調的色彩,單純的面料搭配,有規律的線條變化,在形式上給人以低調理智的審美感;平衡類造型往往注重在情感和理智間尋求中間路線,會兼具兩者的特點,但又注意相互制衡和搭配,使最終形式既不偏向情感,也不偏向理智,表達一種平衡的審美感。
廣東省大學生時裝周已經舉辦十余年,每年廣東省內30多所高校的服裝專業匯聚于此,同臺競技。在這個舞臺上展演的服裝能反映出這一屆畢業生的某些集體特征。現對這一次時裝周服裝風格分析如下:
1.本次時裝周上流行使用高純度、高明度的色彩,夸張的撞色搭配多,在同一件衣服上常出現2種以上的色彩混搭,純色或者同色系搭配的服裝比例較少。
圖二就是這次時裝周上比較典型的色彩呈現方式。這種色彩方案跳躍、醒目、活潑,在視覺上能引起比較強烈的情感反映,是一種典型的情感設計(圖二);
2.面料運用仍以梭織面料為主,但針織面料比重比以往增加很多,各種編織手法被大量運用,而且偏向用粗毛線,表達出強烈的質感(圖五)。在一件衣服上使用單純面料的少,混搭面料的多,很多款式在同一件衣服上使用2種以上的面料進行混搭,混搭的面料往往體現出不同材質間的對比,追求強烈、豐富、感性的視覺效果。(圖二至圖八)
3.廓形夸張。這一屆畢業生酷愛運用夸張、直線型設計,秀場中體積龐大的“H”廓形和“O”型廓形服裝比比皆是(圖二至圖八):寬肩、寬大的上衣、拖垂的袖子。能體現女性性別特征的“X”廓形較少,浪漫夸張的曲線設計也不占主流。龐大的直線型設計,在視覺上顯示出力量感,中性感。
4.細節設計多。極簡主義的服裝少之又少,大部分服裝上都有復雜的細節設計。在細節設計中特別流行的是飄帶設計,其次是各種口袋設計(圖三、四、六)。
5.裝飾工藝多。這次時裝周學生很重視對各種工藝的運用,服裝中出現大量的刺繡、拼貼、編織、繪畫、印花,而且經常是多種工藝混合運用(圖三、四、五、七、八)。
6.圖案運用很多,各種動漫卡通形象被廣泛運用,花鳥和國畫也占有一席之地(圖三、七、八)。
7.在服裝類別上,集中在休閑創意類型的服裝,成衣類型的設計很少,運動裝、晚裝、職業裝比例都很少,男裝比例較往年有提高。
8.在服裝風格上體現出95后對東西方文化的新式融合:一方面中國風格流行,含有中國元素的各種圖案造型,如:年畫、舞獅、仙鶴、國畫、飛檐、旗袍、纏繞、流蘇等被大量使用(圖八),這些帶有中國典型語境的設計元素使服裝體現出明顯的中國風格,另一方面西方服裝擅長使用夸張廓形、各種面料重組也被廣泛采納,很多作品既有典型東方文化的象征元素,又在廓形和面料使用中體現出西方設計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設計特點。

綜上,2017屆大學生時裝上的作品共性是:重視情感設計,并且是強烈的情感設計,在色彩、面料、廓形、細節、圖案、裝飾上共同營造出復雜、大膽、鮮明、夸張的情感型設計體驗。
大學生時裝周是大學生的舞臺,在這個“T”臺上體現出的服裝風格能表達
當時這個群體的時代特征:豐富的色彩、夸張的造型充分表達了2017屆服裝類大學生群體大膽、自信、追求自我展示、喜歡豐富視覺刺激、勇于創新這些外向型個性特征,中國元素的大量運用體現出他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喜愛,對西方服裝造型的借鑒也體現出這個群體不拘一格、對外來文化的欣然接納。“T”臺上大量雷同風格的設計,也說明這個群體在內在思考上缺乏真正的獨立性,忽視理性設計,不愿意受約束的個性特質。
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過去幾年中國服裝流行趨勢傾向追求田園風,很多服裝品牌表現出自然輕松、理性平靜的風格,從本屆大學生時裝周上的表現看,我們不妨大膽預測未來中國將進入一個表達個性、追求自我的情感設計周期。
[1]段嬋娟.服裝流行的周期性規律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1年第40 卷第3期:34-35.
[2]李羅娉.解讀蘊含在服裝廓形中的情感與理智[J].絲綢,2014年7月第7期:53-57.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級人文社科項目(KJRW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