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鋒
京津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端會議舉行 300位領袖縱論行業風向
5月1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華夏幸福等單位承辦的京津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端會議上,世界范圍內最領先的人工智能能企業齊聚一堂,就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細分行業的前景以及人工智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刻而充分的討論。
據悉,華夏幸福在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落地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其悉心打造的香河機器人小鎮、集孵化加速、智能制造、創意體驗和生態涵養于一體,截至目前已累計簽約德國尼瑪克和匯天威等各類領軍企業近50家,涵蓋工業、醫用、軍工機器人、3D打印和無人機等多門類機器人項目,已成為京津冀產業鏈最全的綜合性機器人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在這兩年發展確實非常地迅猛,無論從視覺、聽覺、語言上的理解、知識的儲備,通過整個互聯網這么大的規模來支撐。這幾年大家都看到了,在多個行業都產生了一些應用。
以人為本才是人工智能時代一切的根本,因為在數據面前人人平等。而我們要做的是用理性算法預測人的動機,從而實現人與工業的順暢連接。用新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數據來打造新制造,最終創造的就是無法計算的價值。
人工智能未來會代替人類重復性的勞動,這將對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勞動密集型國家產生重大影響。機器代替人類后,人類可以做更多需要創意、靈感與想象力的工作。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會像水和電一樣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深刻影響到整個世界的變化,這是人類文明中非常重要的進程。
計算機視覺分為四個層面,最低層是圖像處理,也就是PhotoShop可以實現的功能。其次是語義識別,從圖像里理解出一個語義類的東西。再高一層是圖像視頻分析,不僅限于名詞、物體、動作行為,這是更廣泛的語義。最深一層是圖像中情感、情緒的識別。
我們期望打造一個汽車新城,中國進入了汽車社會,但無論是汽車的駕駛者、道路交通以及管理者都沒有為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做好準備。我們有必要造一個汽車新城,建設安全實驗場、汽車動感體驗中心、汽車安全教育場以及自動駕車模擬道路實驗場,提高國民駕駛安全意識。
高通通過芯片現在也進入一些新的領域,包括汽車領域。高通在人工智能那么多的環節當中,最擅長的一個環節,是我們的芯片經集成了神經網絡的運算能力,為云端開發很多的軟件應用。我們目前投資的領域集中在前沿科技,包括人工智能,AR/VR,機器人和互聯網。
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聯網方面能夠做到物物都相連;二是在計算能力方面,能做到更高的計算能力,三是在信息的處理和存儲方面,做的更好。
我們已經有了第一個落地的項目,就是給孕婦抽一管血,能知道這個小孩有什么遺傳病。后續會有一個個項目落地,目前能看見的是兩大領域:一是產科相關的檢測的項目。另外一大領域跟腫瘤相關的檢測。
基因檢測好像和人工智能沒有直接關系。但實際上,生命數據已經比其他產業的數據更加龐大。
今年東方網力聯合幾家公司成立了萬向研究院,主要發力人工智能,力圖把它打造成人工智能的一所學校,研究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解決方案,最后落實到客戶。
劉自鴻 柔宇科技創始人
最近十年,觸摸屏和手指這種交互方式,定義了我們的智能手機時代。未來,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機交互方式,能定義下一個時代,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柔性電子能夠“掰彎”的世界有很多,消費電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建筑裝飾等。
人工智能的表現形式包括搜索引擎、語音智能等,我們主要是做語音智能。目前,我們在選一些領域已經落地,比方說智能家居、醫療、車載等場景。我認為人工智能是需要和產業場景結合的,我們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圖靈機器人的愿景就是想把AI能力落地,把我們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通過軟硬一體化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
我們公司主要做智能行車、智能倉儲。我們開發了一個無人駕駛的、能夠拖動5-6噸的叉車,而且可以很準確地把貨物從A地到B地。也做智能停車綜合解決方案,現在我們在全國跟三個城市建立了框架協議,提升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輸效率。
小i機器人創立于2001年,2004年開始做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2008年,我們逐步地轉向B2B,為銀行、電信等公司提供機器人語音服務。中國前50大銀行,以及大型運營商都是我們的客戶。
大疆占到國內民用消費無人機市場的95%以上,國內占到95%以上,全球占到85%以上。銷售規模去年大概差有100億元。大疆擁有真正的核心技術,一是飛行控制,遠端的飛行控制;二是視頻拍攝和視頻識別;三是穩定控制系統;四是相機技術。
睦合達的業務主要是將大數據變成一個量化的資產,我們是一個很優秀的市場運營方和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終端。我們切切實實地把數據進行量化,變成一個資產,對相關產業鏈條上的廠商、消費者進行定向核算。
格靈深瞳是一家剛剛滿4歲的年輕公司,一直是在做關于計算機視覺和云智能相關的業務。我們更偏重于在圖像和視頻分析。產品上,主要有人臉識別、車輛檢測等方面。
我們聚焦于視覺識別和視覺交互,應用到家庭,以智能硬件和智能機器人作為載體。我相信未來智能設備的數量會遠遠超過現在,每一個智能設備,都要具備聽覺和視覺能力。
大族激光現在也在轉型,單純做激光器年銷售大概100億左右。我們的期望值是10年以后變成1000個億,如果單純做激光器永遠做不到,做設備也很困難。我們現在也在做一些轉型,看如何把這個銷售做上去。
光一科技逐步向互聯網方向轉型,重點做智慧醫療,江蘇180家醫院里面都有項目落地。未來我們會向人工智能方向轉型,期望和更多的企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