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生
摘 要:在初中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和規劃時,應從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建立和完善一個班級管理體系,以學生為中心,多征求他們的意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促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
提高班級管理規劃意識,注重班級工作的頂層設計,合理給班級定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成長需求進行合理規劃,對于一個班級成長、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班級的管理與規劃,班主任必須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方式,豐富的教育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一、做學生心靈的導師
初中生正處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也是學生心里急劇變化和性格塑性時期。有一部分學生往往會陷入矛盾思想的誤區,認為學習并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標,可能會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學業從而使自己人生的道路被徹底改變。也有的學生沒有良好的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受不良思想的影響,產生逃課、早戀、沉迷網絡等問題。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是解決一切問的前提。通過溝通可以增強他們對自己老師的信任,讓他們愿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開心和疑惑。在學習上要多鼓勵、多表揚盡量少批評,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愿意得到老師的肯定。也許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個肯定就可能成為改變一個學生關鍵。所以作為我們班主任要像朋友一樣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心靈上的導師。
二、做提高班級學習氛圍的參與者
初中生的主要任務還應該是學習,作為初中的老師教育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上。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班級學習氛圍濃厚自然就會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班主任既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參與者,學生向往一種民主公正的班級氛圍。班主任也可以此作為引導點,讓學生自覺地為班級良好認為做出自己的行動努力。善于循序善誘也是對初中班主任的一個基本要求。
三、開展自我教育,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自我教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自身素質的高低以及學生個人素養的養成。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強,越能推動良好的班風形成。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班主任要把學生放在主人的地位上,人人是班級的管理者,人人又是班級的被管理者。將班級各項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關鍵還在于人人想去做。學生才會真正地產生一種班級責任感、歸屬感,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鍛練。班主任可以將學習小組同時劃歸為行政小組,選出小組同學認可的有能力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其他成員分管學習、衛生、紀律、作業等工作。小組間進行學習、衛生、紀律、作業等評比,做到周周有總結,月月有先進的小組評選。先進的小組可得到相應的獎勵與表揚,反之要積極進行分組教育與剖析。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培養了自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競爭意識,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供了保障。
四、針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每個班級內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而且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也不同,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癥下藥”,做到真正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管理學生時,應善于發現其優點與長處,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對班級管理模式要懂得靈活與變通,不能按部就班、機械執行。例如,在課堂上課期間,對于“性格外向”較為活動好的學生,班主任應提示他們應遵守課堂紀律;對于“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學生,當他們舉手回答問題時,則給予一定的表揚與激勵。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每周或每月綜合評選一次,對于表現較為優秀或突出者,給予獎勵,并對其他學生產生感染與引導。另外,班主任應該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
五、制定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初中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和規劃時,首先應該制定和完善班級的管理制度,班紀、班風與班規是一個班級的關鍵組成部分,主要起到約束與管理學生的作用。班主任應組織學生一起民主的選出各個班干部,并進行重點培養,協助班主任管理一些班級中的瑣碎事務,督促和管理學生。班主任可以按時召開班會,讓學生提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級管理制度,多征求學生的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然后經過綜合整理、研究與分析,制定和完善一個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與管理體系。由于是學生們自主制定的制度與提出的建議,所以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大多學生都能自覺遵守。同時,班主任應引導各個班干部做好模范與帶頭作用,在班級內樹立良好的榜樣,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以此推動良好班級氛圍的形成,并促使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六、關注班級后進生,正確對待“問題生”
班級作為一個集體,作為一種自然的分化,班級也會出現所謂的“問題生”。一個班級可以說成敗的關鍵就在于教師是否能面向“問題生”。“問題生”是指思想落后消極、行為習慣不良、學習較為困難、性格偏激古怪的學生。教師為了教育好這些“問題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對行為不良,經常違紀的學生要講究方法方式。初中生生活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犯錯誤在所難免。班主任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與他們溝通交流時放下教師的架子,拉近師生距離,減少學生的恐懼感,用真誠打動學生的心靈,輕輕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通過傾聽,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其次,幫助“問題生”找到自信。一般來講,“問題生”都有自卑心理。轉化“問題生”的重要策略是幫助他們找到自信。針對“問題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鼓勵,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發光點,樹立“我相信我能行,我很優秀”的思想,這樣既幫助學生找回了自信心,又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再次,要做好性格孤僻學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要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朋友般的談話,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王麗偉.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相關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14(85).
[2]周小琴.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12).
[3]文丹華.如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成長———淺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J].才智,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