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大力推行素質化教育方針過程中,為了保證更加理想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就必須以歷史學科作為基礎性指導媒介。基于此,筆者決定在梳理中國現代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前提下,結合實際探討日后科學妥善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策略。
關鍵詞:中國現代史;愛國主義;主要內容;教育策略
高中歷史學科的主要存在意義,就是針對學生進行理想化的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而中國現代史則更加是黨領導各類民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指導素材,因此更加有必要予以合理重視。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要懂得更高效率地借助歷史學科的優勢特征,最終保證令學生增加合理數量的知識和技能前提下,獲取更加高水準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現階段我國現代史教學中主要涉及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1.黨的基本路線
結合以往實踐經驗整理論證,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等重大活動之后,我國不管是在經濟、政治,以及文化領域都接連贏取較大的突破性成就,與此同時,更加直接帶動綜合國力的強化,以及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結果。而在此期間,黨的基本路線,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路線,發揮著不可小覷的支持引導效用,因此中國現代史在完成愛國主義教育使命過程中必須沿用這類主線。
2.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主要是在我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當中融合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一切興衰成敗經驗之余,更首次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諸多實際問題加以細致性解答,可以理解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最佳的傳承與發展成果,截止至今,已然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指導思想。如鄧小平理論中的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等理論性內容,對于日后即將投入我國四化建設的廣大學子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指導依據。
3.民族團結強化和西部大開發促進
一直以來,我國都沿用著民族區域自治的管理政策,而這類決策也開始逐漸對我國整體統一、民族平等和團結,以及區域可持續性改革發展,帶來極為深刻的影響作用。尤其是在我國正式頒布與執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許多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與文化事業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強化。而在推動不同類型民族和諧性發展的過程中,亦出現孔繁森等支援西部建設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可以說是如今許多青年學生努力效仿的對象。所以說,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必須保留的基礎性國策與政治體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令各個少數民族群體當家作主語和諧性發展。
4.科教興國戰略
截止至今,我國不管是在航空,農業種植,或是工業生產等行業領域中,都獲得不小的發展成就,可以說都依賴于科研專家的支持,包括參與兩彈一星研究的鄧稼先、培育雜交水稻的袁隆平等,他們各自偉大的人生經歷,共同驗證了科學技術較強的支持性力量與作用。因此,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黨與政府開始積極推行科教興國戰略,其間主張積極貫徹執行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基礎上,將教育工作擺放在優先規劃與發展的戰略位置之上。經過這類戰略實施后,不單單能夠令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點任務,同時更可以帶動這類群體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全方位發展,為今后實時性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接班人,提供極為可靠的保障條件。
二、利用中國現代史高效率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策略
1.積極凸顯課堂教學的核心陣地效用
實際上就是保證及時將高中歷史課堂作為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陣地。
第一,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保證在每堂課上展現出標準化的價值理念與情感態度,進一步令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可以更加細致性的滲透到多元化的課堂活動之中。如在進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類課題內容講解環節中,教師就須預先準備材料,讓學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以及其對中華民族和祖國整體統一的影響,借此強化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態度。
第二,要快速整改以往課堂單方機械式灌輸的行為習慣,即保證及時尊重和迎合學生的主體適應地位基礎上,設計開發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模式。如在進行《抗美援朝》這類課節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模式引入,令學生可以完善整理和客觀分析黃繼光等民族英雄的偉大事跡的同時,為他們今后更加積極地接受愛國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奠定基礎。
2.教學中融入時事新聞
如在組織關于海峽兩岸交流的課題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就可以考慮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當下最新的時事新聞內容播放,包括中國與國民黨的高層互動狀況、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交流動態等方面的信息內容,以此強化高中生對維護祖國統一信念的教育力度。
3.定期組織學生介入社會開展調查活動
想要更加高效率和高質量地學習中國現代史,就必須快速掌握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的基礎性方式。所謂中國現代史,換句話說,就是發生在我們周邊的歷史,許多社會成員都可以說是這類歷史的見證人員,所以非常適合進行社會調查。常見的就是,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關于家鄉的昨天和今天等主題類調查活動,令他們在實際訪問中切實感受到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現實意義。而學生經過活動參與后發現,其間獲取的資料要遠遠超過于課本中所闡述的,而其愛國主義理念也同步得到適當程度的深化。
4.利用不同路徑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
作為一名現代專業化的高中歷史教師,務必要熟練掌握多媒體、遠程電教設備、幻燈等技術手段,有關現代化的教學活動才可以正式地布置拓展。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以上技術設施,組織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課堂討論會、歷史故事會組織,或是直接安排學生開展歷史講座以及編寫演繹歷史劇。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圖書館、宣傳板報等設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和推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原本就是一項規模宏大且艱巨的工程項目,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不應該有所退怯,反而應該義不容辭地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切實地將愛國主義教育更為自然高效地貫穿到日常的中國現代史教學活動之中,令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守麗.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2(03):120-125.
[2]譚松濤.優化教育內容與形式 增強初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J].科技信息,2011,19(10):77-86.
[3]宋曉晴.做好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群文天地,2011,37(16):144-151.
作者簡介:侯春彥(1983-),女,漢,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人,大專山東省壽光市圣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