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河

大型明星自助遠行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在7月9日迎來了大結局。分別總是讓人真情流露,姐姐與妹妹、妹妹與哥哥、哥哥與姐姐,互相訴說這一段旅行的互相陪伴,共同回憶難忘的旅途細節。
《花兒與少年》是真人秀方面一個頗具創意的大膽嘗試,在第一季與觀眾見面時,就給人留下了驚艷之感。第一季《花兒與少年》節目中,鄭佩佩、張凱麗、許晴、劉濤,是不同時代的“花兒”。把“花兒”與“少年”放在一起,會產生諸多微妙的情感反應,這亦要拜通俗文藝作品所賜。在王朔、石康等人的言情小說中,姐姐式的人物往往更能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和讀者的閱讀期待,而少年則屬于被呵護與照顧的對象。第二季《花兒與少年》表現出了更加真實的一面,比如寧靜的情緒失控,對觀眾而言,這種“不完美”反倒讓她顯得真實。
到了第三季,節目保留了前期制作的經驗與看點,也做了創新與突破。無論是在內容外層的娛樂性方面,還是節目內核的價值性方面,都有著良好的表現與傳達。它仍然是可以吸引觀眾一口氣看完、不舍得快進的作品——之所以說《花兒與少年》是作品而非簡單意義上的綜藝,是因為運用了獨具的匠心。
節目制作團隊為《花兒與少年》設計了靈活的形式,比如陳柏霖的“流放”與回歸就是最大的亮點。可以說,第三季《花兒與少年》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成員,莫過于陳柏霖了。在擔任導游期間,他幫助成員訂房間、找行李、安排餐食、規劃行程……而作為節目組設置的特別環節,他還在納米比亞成功完成了“一人行”,面對惡劣的環境、艱苦的條件、拮據的經濟所帶來的壓力與孤獨的考驗,他依然能夠樂觀面對,享受這場“一人一車一狗”的自駕之旅。拋開演員身份的陳柏霖,擁有著非虛構角色的魅力。而這樣的真實,也通過鏡頭和冒險的故事呈現在每一個成員身上。
第三季《花兒與少年》走的是青春氣息四溢的探險路線,使得成員個性得以真實展現,觀眾也可以用完全放松的心情去跟隨成員們的腳步。在節目價值內核上,第三季《花兒與少年》著重展現年輕明星之間的團隊精神,忠實記錄他們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他們面對陌生世界邁出勇于探索的步伐……
人,因為性格的不同才富有魅力。《花兒與少年》成員之間的一點小摩擦或矛盾,在社交媒體上有時也能引起爭論。但爭論本身只是對這個節目的一種映射,并不意味著褒貶。
事實上,《花兒與少年》所描繪的年輕人之間的關系,比爭論者想象的要簡單得多。這一代年輕人的視野與胸懷,已經完全脫離了“中國式關系”的沉重與負累。他們已經完全可以做到,在尊重自己個性的前提下,也去包容別人的個性。在第三季《花兒與少年》中,我們看到了年輕明星之間的學習、融通、友好。這也是當下中國年輕人生活狀態的一種折射。
隨著第三季《花兒與少年》的落幕,也有必要去回顧一下綜藝真人秀在節目形態、內容承載方面的變化。誠然,刻意設計一些沖突,選擇性地放大明星嘉賓的個性言論,的確是過去綜藝節目經常使用的一個“策略”。這樣的“策略”能為節目制造更大的話題,帶來更好的收視率,但換來的也是觀眾的審美疲勞。第三季《花兒與少年》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舍棄了復雜的需求,在內容上進行真實的呈現,有想法但不鬧騰,找到了綜藝節目的另一個路徑,這也是下一步綜藝節目發展的探索方向。
人心浮躁,無需再添加雜音,娛樂節目也是如此。形隨心動,讓觀眾可以跟隨節目去感受內心的變化。這正是《花兒與少年》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