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主的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這里的 “幾把鑰匙”和“自動的開發”談的就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自己去獲取知識。
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我總發現這么一個嚴重的問題:有些老師平時喜歡作題海戰術:在過去的好多年里,上面出題都是圍繞平時訓練的試卷里抽出題目,我們的老師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考試,平時拿好多試卷讓學生練了再練,考試果真厲害,全班均分、優秀率、及格率都很高。老師有面子,學校有面子,學生和家長都有面子,可是,一到學生上了初中,就會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與成績形成正比。
我歷來反對教學灌鴨式!
針對這個問題,平時我就習慣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與我曾經參加本科自學考試的經驗有關。我在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習當中,都習慣于把每一個章節的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重點詞語標注下來,反復琢磨理解,直至考試,成績有些科上87到89分,自學考試的學習方法這一塊與教學的方法是息息相關的,也是值得推廣經驗的。下面是我培養學生養成獨立自學語文的幾點經驗之談:
一、激發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的興趣
當前世界教育觀念變革的主題是:人的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學習,自覺學習,掌握能夠適應今后生存發展的必備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在備課時都讓學生先備預習,自己考慮好提出哪些要求,采取怎樣的措施使學生人人都能認真預習,例如:我在教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先讀通課文,讀后要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畫出課文的生字新詞并自學這些生字新詞。學習生字要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詞義可借助字典或聯系課文提供的語言環境去理解。再循序漸進地要求學生標識出不理解的詞句,劃出課文的重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己嘗試著分析并加以解決。這樣培養學生獨立的邊讀邊想的能力,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比如:我教學的課文《匆匆》,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找哪段話,哪句子,哪個詞讓你印象深刻,作好標注,可以先寫些體會或感受,不明白的可以先借助工具書來理解,借助工具書沒有辦法理解的,留到上課文時題出來。
課上,好多學生都能把作者在表達最精彩的地方找出來,都能說出喜歡的理由。就像:“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這些句子,學生特別喜歡讀。平時因為都是這樣訓練了預習,學生自己獨立學生的氛圍比較濃厚,想解決的問題也很有信心,學生們都能通過聯系上下文,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經歷了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思維能力,并從學習的成功體驗中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學習潛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的信心
語文獨立自學能力是學習的一項綜合能力。它是觀察、想象、思維、記憶、表達等能力的綜合體。在課堂上,我會訓練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對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自學能力屬于語文教學中的技能目標,也是兒童語文學習水平的重要標志。長期以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自學能力一直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當前,重視兒童的自主、獨立教育已成為整個世界的重要發展趨勢。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自主性不是很強,必須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用信任去開啟學生的心靈。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閱讀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舉個例子:像我現在是教畢業班的,平時因為忙于管理學校的黨建平臺信息工作,還有教導處的一些工作,上級文件一下來,就得加班加點去做,有時課堂上都只能讓學生自己學習,先去處理這些事情,所以只能布置學生自己學習,每一次讓學生自學,我都有內容、有要求的。這樣的現象發生頻率很多,可是到考試,我教的語文科都比同班別的老師教的數學科在均分多上6、7分以上,同校的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個與學生自己學習有信心是離不開的。
三、訓練學生自己獨立自學的方法
法國近代教育家盧梭也曾指出:“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很成熟時,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這確在乎是所有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知識大門。
讀懂各類文章,學會學習方法。如我教的《一個美麗的村莊》一文的教學,我先讓學生圍繞“一個”這個數量詞,可以換成什么數量詞?在教生字“森林”的“森”字,讓學生知道這個字是品字形結構,像這樣的字都有哪些字,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在教精彩片段的時候,我引導學生仿寫優美片段……憑借課文教學,讓學生明確:讀寫事的文章時,應抓住文章這一重點字詞去品詞品句,精讀有關片段,弄懂課文。
四、學生自己獨立自學應注意的4個問題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遵循教學規律的。客觀地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教師們對主動學習有了較深的研究,也嘗到了主動性學習的樂趣。師生面貌煥然一新,課堂教學結構、形式有了顯著變化。我們在看到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帶給課堂生命活力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許多問題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1.小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培養,否則,學生就會放任自流。
2.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動搖,不能通過學生的自學解決教學中的一切問題。當然教師也不能包辦一切,學生完全服從于教師為學生準備的自學活動中,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發揮。
3.身邊有的老師仍然搞應試教育,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本課題的開展,因此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他們豐富的管理學生、組織教學的經驗中注入新的內容,以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內外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新,那么,就一定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自學過程始終教師應有目的的予以引導與檢查。我們不能認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只是提前讀一下書,問題是否弄清無所謂,這是錯誤的看法。
五、結語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并努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前提。自學能力必須建立在對學習自學性、堅持性,注意的專一性,集中性,思維的獨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質的基礎上。所以,在教學中應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致力于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教學質量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教會”只是死教書,而“會學”則是給予受用終身的學習方法,這是語文教學應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