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兵
【摘要】目的:分析給予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護理對焦慮抑郁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于上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結果: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低,對照組患者評分均較高,相對比,P<0.05;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均較低,對照組均較低,相對比,P<0.05。結論:給予康復期精神分裂型患者心理護理,雖也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現象,但發生率很低,值得借鑒。
【關鍵詞】精神病;康復期;焦慮;抑郁;心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對于處在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出現焦慮、抑郁的可能性較大[1],與多種因素有關,但多是由于次數恢復自知力,對未來所面對的一切感到擔憂,加上長時間的住院治療,多存在逆來順受的現象,這不利于他們走向社會。我們可給予此時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護理,以將他們發生焦慮、抑郁的現象減少,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為21-62歲,平均年齡為(42.03±19.29)歲,病程為5個月-15年,平均病程為(10.28±7.31)年;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為22-64歲,平均年齡為(43.28±19.78)歲,病程為8個月-16年,平均病程為(11.22±7.92)年,這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1 患者通過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到了恢復期,他們的病情有了好轉,但心理并沒有恢復正常,思想過于偏激,擔心出院后所面對的一切,他們內心的想法通過訴說才能得到幫助[2];作為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他們的心理,將他們內心的矛盾盡可能化解,以幫助他們走向社會。因每一位患者心理問題是不完全一樣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時需做到個性化。心理疏導方式有2種,一種是個別治療,即鼓勵患者將他們內心的矛盾、想法說出來,而后傾聽者給予合理的建議、疏導;在眾多患者中有文化程度相同、思想問題類似者,可對此類患者進行集體治療,進而他們存在的心理誤區有效進行解決。
1.2.2 恢復期的患者雖有一定的自知力,但多數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的病因、預防與轉歸是不了解的[3],護理人員可通過宣教的方式向他們講述。對患者錯誤認知進行分析,將他們的錯誤觀點進行糾正,告知其怎樣治療才有助于疾病的恢復。進而將患者內心的疑慮解除,疑慮解除了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也會增強,患者就會更遵從治療。
1.2.3 精神分裂癥患者就算到了康復期,他們多數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做到整理床鋪、按時就寢、定期洗漱等是很困難的,護理人員可進行這方面的培訓,以提高他們日后的生活質量。患者恢復了自知力,也不希望一直無所作為,但疾病初愈后立即走向工作崗位有一定的難度,但要他們收拾房屋、做飯及洗衣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可以的,可鼓勵他們做這些。多數患者家屬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比較少,護理人員可向其進行介紹。大部分家屬對患者的關心不夠,也很少尊重他們,致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困境,他們的情緒也很低落,護理人員要將患者家屬的工作做好,告知他們為了病人的疾病恢復,要盡到一個家人的義務,不要用異樣眼光對待患者。
1.3 評價指標[4] 對比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兩種量表評分分別依據20個項目。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以%表示計數資料,以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對比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低,對照組患者評分均較高,相對比,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對比由表2知,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均較低,對照組均較低,相對比,P<0.05。
3.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處于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護理,即:恢復期的患者雖自知力有所恢復,但他們的心里是缺乏自信,充滿對恐懼的,他們內心的想法只有訴說才有找到適合的處理措施,基于此護理人員要與其主動溝通;多數患者對精神分裂癥的病因、預防與轉歸是不了解的,護理人員可通過宣教的方式向他們講述,讓他們明白怎樣治療才對疾病有益;患者到了康復期,接下來就要出院,面對生活,但要讓他們做到整理床鋪、按時就寢、定期洗漱等是很困難的,護理人員可給予培訓;出院后多數家屬對患者也有一定的偏見,護理人員將他們的工作做好等。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給予康復期精神分裂型患者心理護理,雖也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現象,但發生率很低,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鄭碧華.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病康復期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6,25(6):1233-1235.
[2]何曉艷,許可,楊梅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353-355.
[3]曹永春,舒亮晶,江芳等.心理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7):385-386.
[4]鄧庭利,肖瀟.加強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護理價值探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