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佳晨+陳蓉蓉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加靈活便捷、服務面廣泛的互聯網理財模式也逐漸進入了理財市場,P2P、P2F等理財模式以及各種金融創新模式競相發展,形成了與傳統理財產品不同的產品形式。大學生群體擁有一定投資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使用者和互聯網金融消費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此,本文在寧波地區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的理財行為和特點,并對大學生理財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大學生 理財行為
一、引言
互聯網理財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渠道進行理財投資業務的一種方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余額寶、騰訊理財通這樣的貨幣基金類理財產品,拍拍貸這樣的P2P網貸類理財產品等。互聯網理財相對于傳統理財收益高,互聯網理財讓理財變得更便利化和自由化,與很多證券、期貨等理財方式相比,互聯網理財門檻更低,為客戶帶來更為舒適的投資環境,因此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得以快速發展。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互聯網金融消費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本文以寧波地區大學生為主要調研對象,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的理財行為和特點,并對大學生理財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寧波大學生理財行為調查
本次調查將采取配額抽樣調查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資料研究等定性調查方式為輔,在寧波地區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發放問卷數量為120份,有效收回問卷120份,其中:寧波大學34份,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16份,寧波工程學院20份,浙江萬里學院25份,寧波大紅鷹學院25份。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寧波大學生理財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理財收益程度
在大學生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時候,理財產品的收益程度便會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考慮到自己資金相對充沛的情況下,較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并存的理財平臺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大學生去進行理財,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約3.95%)吸引了84.2%的受訪者去使用它進行理財(見圖1)。
(二)資金充足程度
月末結余的生活費資金的多少是大學生能否進行理財的前提,由于不同家庭收入的差異大,導致大學生月末生活費的剩余使其對理財產品的態度也截然不同。如圖2,調查中僅約56%的受訪者月末有結余,其余44%的學生都為“月光族”。月末生活費的余額是其進行理財重要的因素之一,更多的生活費對其生活方式和理財方式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見圖2)。
(三)理財便捷程度
大學生是最緊跟潮流的群體,而對于產品的簡便程度當然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據調查,80.9%的大學生都以便捷程度來選擇理財產品。如若操作繁瑣,必定無法吸引與時俱進的大學生群體進行互聯網理財產品選擇,八成的受訪者選擇余額寶,它的強大和廣泛化就是憑借其便捷性而橫掃其他同行業產品(見表2)。
(四)風險偏好程度
不同風險偏好的居民理財的模式也是不同的,例如保守型理財偏好者的一般會偏向余額寶或其他理財軟件等低風險的理財品種;穩健型理財偏好者則主要通過銀行儲蓄資金,其中也可以將少量的資金用于購買基金或者其他的理財產品;積極進取型的理財偏好者則主要通過投資基金或者匯市進行理財;而冒險型理財偏好者主要進行的是對股票或其他互聯網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品種進行投資。由于大學生群體并沒有太多閑余資金的情況,因此大多喜愛低風險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并不會去選擇難度較高的股票或證券投資,89.2%的受訪大學生都意愿承擔的風險損失在5%到25%之間,并不會去選擇難度較高的股票或證券投資(見表3)。
四、促進大學生運用理財的對策建議
(一)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大學生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大部分大學生眼中理財僅是簡單的數字概念,定期放在一些金融App便順其自然。而他們更多需要的是在互聯網理財方面長期和獨立的思考并付諸實踐,并減少盲目的理財行為,這就需要大學生樹立科學而正確的理財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財意識和能力。
(二)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資金防患意識
社會不法分子不良之風深入我們的生活,而大學生卻是剛涉足社會的小青年,單純而又美好的心靈很容易經歷傷害和欺騙,因此建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識很有必要,一切活動都應量力而行。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有安全漏洞,但是非專業人士均很難發現。因此大學生要做到:在操作的時候一定不能大意,避免盲從心理,避免錢財損失和信息泄露;網絡支付必須謹慎,勿進陌生支付鏈接,在公共場所的網絡環境下更要謹慎登錄自己的資金賬戶,從而防范各類互聯網理財風險。
(三)學校應加強互聯網金融和理財類課程的開設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決定性作用,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心理和學習的積極性是形成良好的投資理財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學校應加強互聯網金融和理財類課程的開設,如大學可以舉辦一些互聯網虛擬理財大賽,亦可在除《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理財學》等必修科目以外增設《互聯網理財產品分析》等選修課程,加強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和理財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四)促進理財平臺終端廣泛化
理財平臺手機終端的最先使用由阿里巴巴首創,其手機APP支付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豐富著人們的生活,給人們投資理財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得益于智能手機的發展、網絡的大范圍覆蓋,近年來支付寶推出了螞蟻聚寶、“霸榜”牛基等一系列創新理財產品,實現了快捷理財。隨著制度的完善和互聯網金融監管環境的改善,將促進互聯金融理財平臺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饒龍先,宋哲慧.淺析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理財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01:34-36.
[2]高靜,李竹欣.互聯網金融產品與大學生理財[J].財經界(學術版),2015,11:47-48.
[3]路曜,項澤宇,陳曉俊.互聯網金融現狀及其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J].經營與管理,2015,10:40-43.
[4]郭靖鈺,楊浩浩,白玉,劉同君,陳曉榮.互聯網金融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理財觀念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1(016):34-36.
[5]鄭群.余額寶對大學生消費和生活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4(38):54-55.
[6]羅進成,門長貴,賀根良,韋孫昌.互聯網金融發展解析及競爭推演[J].現代化工,2010(12):75-78.
作者簡介:金佳晨(1995-),男,漢族,浙江寧波人,就讀于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陳蓉蓉(1996-),女,漢族,浙江溫州人,就讀于寧波大紅鷹金融學院金融貿易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