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創新歷史,創新創業也成為現今重要的興國戰略。提升創造力是我國國力強盛的一條必經之路,對個體、組織和社會都至關重要。本文為探究創造力的測量和開發,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創造力的概念、測量技術以及如何開發創造力。
【關鍵詞】創造力 測量 開發
一、創造力的概念
1991年Sternberg和Lubar提出,創造力是一種提出或產出具有新穎性和適切性工作成果的能力。Shaney認為,創造力是指新穎的和有用的產品、服務和過程的產物。為了更好地對創造力定義,我們對國內外研究人員的現有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并將這些概念性定義分為了以下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創造力的人格性定義
這種定義是從人格角度界定創造力,并總結出了創造性人格的共同特點,如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善于觀察、準確性與嚴謹性、對智力活動和游戲有興趣等。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觀點:1950年吉爾福特(Guilford)提出,心理學家需要研究的是創造性的人格問題,而創造力是人們特有的一種能力。我國學者劉武在1995年指出,創造性活動中人們會表現出來各種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可以稱為創造力。
(二)創造力的過程性定義
這種創造力定義提出的較早,主要著眼于創造活動的過程,強調創造力的實踐性,傾向于將創造力定義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觀點:1964年Koestier提出,創造力是將兩個并不相關的思想矩陣聯結生成新的觀點和產品的過程,它是一個雙向聯結的過程。
(三)創造力的產品性定義
近年來這種定義在創造力研究領域中比較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這種定義則認為創造力就是產生某種新穎的且具有一定價值的產物的能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觀點:1974年Stein提出,創造力會產生一些新穎、獨特的結果,這些結果是有用處的、或使人滿意的,是真正的與之前存在的產品不同。我國學者游敏慧、劉秀倫也曾提出,人們實現新穎的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能力才是創造力。
二、創造力的測量
作為心理測量領域和創造力研究領域的交集,為了更準確的測量創造力,研究者從未停止努力的腳步,本文將介紹四類主流創造力測量技術。
(一)發散思維測驗
發散思維測驗通常以開放性問題的形式呈現,要求被試盡可能多的根據題目要求羅列答案。發散思維測驗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從測驗領域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性發散思維測驗,和特殊性發散思維測驗;從測驗形式可以將其分為:圖形測驗、語言測驗以及動作測驗;從測驗內容可以將其分為:多用途任務、舉例任務以及結果任務。使用頻率較高的發散思維測驗是:1967年吉爾福特(Guilford)提出的智力結構測驗;1972年托蘭斯(Torrance)的創造力測驗等。
(二)頓悟類測驗
頓悟類測驗的基本理論假設是:通過思維重組、遠距離聯想、原型啟發等認知加工過程,高創造性個體能夠整合并處理與目標有關的信息并解決頓悟問題。其中應用最廣的是梅德尼克(Mednick)提出的遠距離聯想測驗。除了遠距離聯想測驗,其他頓悟類測驗還有鄧克爾蠟燭問題;九點問題;我國研究者設計的三字謎頓悟、原型啟發頓悟等。
(三)創造力成就測驗
Carson,Peterson和Higgins于2005年提出的,創造力成就指個體一生中所創造出新穎且有價值的產品的集合。對于創造力成就,我們一般可以通過能夠證實的榮譽或成就的數量、已經存在的創造性產品、自述創造力成就清單等方式進行測量。在創造力成就測驗中,自述創造力成就清單是比較常用的方式,例如,1979年Hocevar提出的創造力行為清單;Carson等人2005年提出的創造力成就問卷;Batey和Furnham在2008年提出的創造力行為傳記清單等。
(四)同感評估技術
在創造力測量領域中同感評估技術是最主要的評分技術,本質上為專家評價法。它的基本理論假設是:某個領域內的專家對這個領域的創造力評估存在一種共識。它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測驗的評定者必須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其次,評定者要憑借對創造力的內隱態度評價和判斷產品;再次,評定者需要對產品進行獨立的評估和判斷。
三、創造力的開發
2010年Kaufman和Sternberg指出,理論界對創造力內涵的認識有所不同,其中較為常見的理解包括,創造性個人特征、創造性過程、創造性產出和創造性環境等。對于創造力的不同認識,使得創造力培訓及開發策略具有多樣化。
這里將簡單介紹創造力開發的四種途徑:一是創造力開發需要提升創造力內部動機,加強個體與創造性活動的內在聯系,激發個體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內在動機。二是通過從冥想、禪休與瑜伽等進行心智調適,提升注意力和加強對自我的感知,激發個體的創造力。最近幾年,不少研究都證實了可以通過冥想等方式影響人腦的機能同時提升個體創造性。三是可以掌握一些較為實用的創造方法與工具,包括聯想、圖片法、特征組合、頭腦風暴、綜攝法等。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促進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也可以幫助思維整合、做出更好的選擇。四是關于如何培訓組織管理與組織創造性氛圍,包括團隊工作技能、領導技能、知識管理系統建設。Amabile于1996年提出,組織創造性氛圍從管理者鼓勵、組織激勵、團隊支持、挑戰性工作、賦予自主性、充足的資源保障、減少組織延遲、進行員工壓力感管理八個方面促進組織創造力。學者周京還提出從反饋、授權、情商等角度來提升領導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國家發展的推動力,創造力是組織活力的源泉。創造力的開發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創造力的開發要求有較高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需要商業、教育、心理等領域的學者與各類組織緊密合作。同時,創造力開發需要產業與組織作支撐,結合不同工作的內在創造性特點,配合先進的技術手段,從個體、團隊、組織各個層面共同推進。
參考文獻
[1]Stein,M.K.stimulating creativity[M].NewYork:Academicpress,1974.
[2]李嘉曾.創造學與創造力開發訓練[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28-40.
[3]湯超穎,黃冬玲,邱江.組織創造力培訓開發的新進展[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22):92-97.
[4]周京,Christina.E.Shalley.組織創造力研究全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陳昕(1993-),女,漢族,福建惠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大學,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