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
【摘要】我國人口基數大,近些年來失業情況極為嚴峻,就業壓力較大,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失業的影響和危害是多方面的,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剖析并解決失業問題刻不容緩。下面本文著重介紹失業發生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失業 原因 解決途徑
一、失業產生的原因
目前我國失業壓力急劇增大,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失業是指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在總量或結構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勞動能力并有就業要求的勞動者處于沒有就業崗位的狀態。主要成因如下:
(一)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
我國目前勞動人口不斷增長,據調查,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勞動力的供給量大幅度增加,然而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不斷減少,這樣就出現了我國勞動力資源與資本資源相比過剩的矛盾。事實上,我國投資資源不足世界的4%,而人口數目卻高達世界1/4以上,因此,就業問題難以較好的解決,我國的就業壓力相當之大。
(二)體制性改革的影響
上世紀50年代后,我國開始發展經濟、改革經濟體制,歷經了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改革過程,建立現代企業體制。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統一安排就業,盛行 “平均主義、集體主義、大鍋飯”的策略,極具高就業率的特征,但是企業的利潤、生產效率嚴重下降,嚴重影響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了經濟的發展,隨后,經濟體制改革之風盛行,大量企業也深化改革,在市場體制下,企業面臨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利潤最大化——企業追求的最大目標,勢必會追求高的勞動生產率以及技術進步,因此就必然導致大量效率低、學習新技術慢的職工下崗;同時,在市場體制下,由于競爭激烈,部分企業不能應對激烈的競爭,出現減產、停產甚至破產的狀況,也必然會造成大量員工失業。
(三)結構性失業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階段性變化,進入了結構調整的時期,各產業勞動力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原本的第一產業農、林、牧、漁吸納了我國主要的勞動力數量,然而隨著經濟轉軌,第一產業在三大產業結構中對就業壓力的緩解作用大幅下降,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城市轉移,掀起了“農民工進城市打工熱”,這樣就造成了城鎮就業困難。總體上,就業形勢是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然而在某些高技術職位,供給與需求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如對高級技術人員的需求嚴重大于供給。
(四)對技術要求加大了就業難度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技術水平逐漸進步,企業對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增加,許多崗位都加大了技術含量,這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然而在我國大量勞動力的素質較低,這就造成了勞動者的就業難度加大。
(五)摩擦性失業
由于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善,會出現就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即有的失業者在尋找工作時卻由于某種原因對一些就業信息不了解導致失業;也有的勞動者對就業預期過高,對一些空缺崗位看不上,而自身能力又達不到心儀工作的要求,也會造成失業。摩檫性失業往往是短期性的,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流通便捷,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失業狀況會有所減少。
二、解決失業的對策
(一)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財政方面來講,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國內需求,擴大了社會投資,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由于社會投資的增長,我國國民經濟能以較高的速度健康地發展,經濟的繁榮從而又提高了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促進我國就業率上升。
(二)提高我國資本資源
我國勞動力資源與資本資源相比過剩的矛盾極其嚴重,為了降低失業率,我們必須提高資本資源,擴大勞動力市場,使得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不斷擴大,上文中我曾經談到“我國投資資源不足世界的4%,而人口數目卻高達世界1/4以上”,只有擴大我國資本資源,才能供給如此之多的勞動者就業空間,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的高就業。
(三)擴大教育投資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擴大教育投資,一方面從勞動力本身而言,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增加其將來進入社會的技術水平,適應社會對高技術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推遲勞動者的就業時間,勞動者有機會根據就業情況選擇是否繼續接受教育、延緩就業時間。
(四)進行下崗職工的職業培訓
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后直至今天,下崗人員屢見不鮮。據調查,由于年齡、學習能力的原因,下崗工人再就業率極低,因此,必須及時解決下崗勞動者適應社會的問題,進行下崗職工的再培訓,盡快提高其再就業的能力。
失業是我國的一個社會熱點,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甚至容易激化社會矛盾,我們必須解決失業問題,擴大我國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文甫.我國失業問題及其治理的財政政策.經濟研究導[N].2008.
[2]張時玲.我國當前失業問題的成因與對策分析.洛陽師范學院學報[N].2006.
[3]劉海燕.我國失業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N].2010.
[4]李洪升.我國失業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內蒙古科技與經濟[N].2005.
[5]張磊.中國失業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分析商場現代化[N].2008.
[6]李向升.如何看待當前社會主義中國的失業問題.特區經濟[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