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秦皇島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探討擴大來華留學招生規模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比較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差異;探索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途徑,以期為秦皇島市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貢獻更大力量。
關鍵詞:一帶一路;秦皇島;來華留學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指出,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河北省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強教育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對接。來華留學生教育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內容,在《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指出:“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 秦皇島應抓住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提升經濟效益,服務地方發展;在世界格局中積累廣泛的人脈,培養一批“知華、友華”力量;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促進沿線人民的相互交往和民心互通。
一、研究背景
目前眾多學者在來華留學的政策法規、教育理論、教育結構、教學與管理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河北省來華留學教育研究方面,劉澤權等學者總結了河北省來華留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部分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如陳麗、鄭剛等人進行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教育近10年發展變化與策略研究。但大部分研究僅限于數據的羅列或就事論事的敘述,對數據統計分析缺乏理論深度和廣度,也缺乏對來華留學教育中各種現象深層次原因的分析以及對策的思考,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和秦皇島市地方經濟發展的研究還比較薄弱。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目前全球有超過500萬學生在其祖國以外的國家接受教育。歐美國家在留學市場上占據強勢地位, 美國早在1947年就推出了“富布萊特”赴美留學計劃,在課程國際化、海外分校、國際合作等方面均在世界前列;英國把留學教育當作重要的出口產業給予支持;澳大利亞著力打造留學教育品牌,進行全球推廣;亞太、東盟與拉美國家也在大力發展國際留學。2016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目的國,共有40萬余名來華留學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生源排名前15位的來源國中有10個,成為來華留學新的發力點。秦皇島應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提升經濟效益,服務地方發展;在世界格局中積累廣泛的人脈,培養一批“知華、友華”力量;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促進沿線人民的相互交往和民心互通。
二、現狀分析
近年來,秦皇島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規模逐步擴大,比例穩步提升,年增長率不斷提高,生源國以俄羅斯、哈薩克、巴基斯坦、非洲等國家為主;學生類別中非學歷生占優,學歷生迅速增長;學習專業以漢語言、經貿類專業為主;經費來源以自費生為主。總體來說秦皇島在全國來華留學教育中處于中游位置,當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來華留學生總體規模偏低,年齡偏小;培養層次偏低,攻讀專業單一;扶持力度不夠,政策缺乏創新;教學管理水平不高,師資力量缺乏;宣傳力度不夠,推介手段單一;與北京、天津和遼寧等周邊省市差距較大,在綜合實力、教育資源、地緣因素等方面處于劣勢。
秦皇島具有自身獨特優勢。第一,秦皇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北依燕山,南臨渤海,自然風光秀麗,濱海氣候宜人,擁有舉世聞名的天下第一關、老龍頭等人文景觀,是濱海旅游度假勝地,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第二,秦皇島佳通便利,距北京僅280公里,擁有公路、鐵路、航空、海運全方位立體化的交通網絡,便于世界各國留學生來秦學習。第三,秦皇島來華留學生教育基礎扎實,擁有十余所大中專院校,目前有四所大學常年招收來華留學生,留學生人數在河北省位列第三,僅次于石家莊和張家口,留學生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為主,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了較好的教育口碑。而且秦皇島物價低廉,學習成本僅是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一半,生活成本也低于一般城市。
三、發展途徑和方法
(一)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
秦皇島應在系統分析當前來華留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構建適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具體來說:第一,調查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的需求,制定相適應的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構建短期培訓、長期進修、學歷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加強國際合作辦學,提升秦皇島高校國際化教育水平。第二、加強漢語培訓課程建設,推動增加英文授課課程和范圍,探索留學生第二課堂及跨文化融合的有效方法,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開發互聯網+來華留學教育產品。第三、加強來華留學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英文教育能力,構建教師培訓和評價體系。第四、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來華留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制度;構建來華留學生信息化、人性化、高效化的管理和服務模式;推動留學生教學“診改”工作,構建高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二)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秦皇島市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教育,關鍵在于增強來華留學教育的核心競爭力,重點在于提高教學水平、改進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監督和保障體系。政府部門應綜合考量文化教育、經濟貿易、地理位置等發展狀況,全面系統規劃沿線國家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發展,并建立集控制和服務、監督和建設一體化的質量保障體系。高校應明確來華留學教育發展的主體地位,根據沿線國家學生特點和需求開發和推廣教育產品,著力建設教育品牌;改進留學生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政策法規學習,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教育環境,提升軟硬件水平。不斷增強來華留學教育核心競爭力,持續提高教育質量,才能吸引更多優質來華留學生,促進秦皇島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三)加強宣傳推廣
面對國際教育市場的激烈競爭,秦皇島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來華留學教育推廣,構建全方位的招生體系,如加強與國家漢辦、僑辦等機構合作,通過孔子學院和華人華僑網絡擴大沿線國家生源;與沿線國家大學聯合,保證比較固定、優質的生源;與沿線國家漢語培訓機構、留學公司、旅行社積極合作,為留學生提供優質服務;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擴大信息流通渠道;主動“走出去”,在沿線國家舉行教育展覽會、推介會、見面會,吸引更多學生來華留學;加強國際間師生交流,加深外圍留學生的印象;發揮明星留學生作用,提升秦皇島來華留學教育口碑;嘗試海外辦學、聯合辦學,擴展來華留學教育渠道。
(四)主動對接與“一帶一路”戰略
秦皇島市來華留學教育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求,需要探索多層次對接途徑,如如積極參與《愿景與行動》的“一萬獎學金生計劃”和東盟“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等,實現政策對接;利用地理優勢及經貿往來,重點發展俄、蒙經濟圈和中亞五國來華留學教育,實現區域對接;注重漢語和交際能力培養,實現語言對接;加強學分認證和聯合培養,實現專業對接;促進師生流動和文化交流,實現人文對接;緊跟交通、信息、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現項目對接;開展政府和企業的訂單式專項培養,實現需求對接。
參考文獻:
[1]周谷平.“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
[2]王娟.高校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5).
[3]劉澤權.來華留學教育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