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行保險是近年來在金融服務融合、金融服務一體化的框架下發展起來的一個概念。由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共同衍生出的一種市場服務行為,通過客戶資源的整合與銷售渠道的共享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和產品。
關鍵詞:銀行保險;發展;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銀行保險是銀行與郵政、金融組織或其他基金機構結合再與保險公司合作產生的創新性保險行業。以銀行作為主要的經銷主體,推廣主導,利用銀行有利的的豐厚人力資源、客戶資源,并給予客戶更多關于保險服務。簡單來說,銀行保險是將不同種類的金融產品、保險服務進行整合推廣的新型保險行業形勢,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共同盈利,使保險推廣更有利于銀行及保險行業自身的發展,更保證了客戶的利益與私人權利。
一、目前我國銀行保險業務存在的問題
1.銀行與保險公司在合作層級上有待提高
首先,在我國,銀行保險業務是保險公司為了占領市場份額率先提出的,總體來說保險公司相較于銀行對于銀行保險的發展更加重視。而大多數銀行沒有認識到在外部經營環境變化的推動下,代理保險業務對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目前銀行保險業務在銀行各項業務和產品中的貢獻和影響力仍然有限。作為銀行的非主流業務,銀行保險業務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難獲得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資源支持,因此,在戰略層面業務發展就會滯后。
其次,目前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營銷渠道總體上仍以傳統網點柜臺銷售渠道為主,新興渠道創新不夠,電子渠道尚處于空白階段。傳統網點柜臺銷售渠道仍是銀行保險的銷售主力,而具有綜合金融服務功能的客戶服務中心、理財中心、個人貸款中心等機構的產能開發明顯不足,而電子銀行渠道尚是空白。
2.金融監管體制不完善,制約銀行保險業務發展
金融監管的政策和水平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目前沒有關于銀保業務方面全面和系統的法規。僅僅《保險法》中涉及到兼業代理方面的條款適用于銀保業務。但隨著銀保業務的發展以及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的之間顯然已經不再是兼業代理的關系。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混業經營體制。只有在混業經營體制下,銀行和保險公司有了資本紐帶的聯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利潤分成、風險共擔,銀行保險的優越性才能充分發揮。我國目前在法律上仍明確規定分業經營,急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銀保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3.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個性特色及創新
首先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業務代理、資金結算等業務層面上,并沒有與保險公司建立深層次的資源整合。因此保險公司委托代銷的產品并沒有根據銀行客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設計,銀行各級代理機構停留在銀行代售保險公司產品的層次上,沒有建立銀行根據自己的需求要求保險公司開發產品或者實現的產品聯合開發和創新機制。
4.銀行保險業務技術水平落后
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聯網程度低,電子化建設相對滯后。銀行保險的投保手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目前國際上銀行保險發展比較好的歐洲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已經實現了技術的整合。實現了資源信心共享,因而能以較低的價格最短的時間向消費者出售銀行保險產品。而我國銀行還不能直接出單,只能被動接受投保。投保人需要先在銀行柜臺辦理投保手續,再由銀行移交到保險公司核保,保險公司辦好審核手續后,再移交給投保人或通過代理銀行轉交給投保人。這個過程一般需要一周或半個月,有時甚至長達一個月,直接影響客戶到銀行購買保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發展策略
目前金融行業的發展對銀行、保險結合有著許多嚴格控制、阻礙。我國就嚴格要求區分銀行、保險行業,因此使得銀行與保險產業距離還是比較遙遠,國人大多數通過市面上的保險推銷,學校、企業的強制性購買進行保險行業的經濟維持,大多數老百姓對其性質并沒有太多了解,導致民眾對保險行業產生不信任、懷疑的態度。但銀行與保險仍有不同程度的關聯,比如養老保險等壽險行業需要與銀行簽訂合作來服務投保人,進行資金流通,更有利于銀行與保險行業的資源利用。通過銀行的銷售渠道,投保人也更具有主動選擇權,投保方式也更加方便,安全,可靠。所以銀行保險的形式值得被推廣實行,要被養出健康合法的銀行保險行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1.制定并推行相關的法律來對銀行保險進項規范的管理,提高監管力度對其進行行業控制。國內目前還是在實行保險代理、產品推銷制度,并沒有太多的保險市場和、險介紹機制,和有效的選擇平臺來 購買選擇保險產品,在新型的銀行保險行業的出現、推廣過程中,不乏有不良企業的惡意操作,毀壞市場秩序,影響銀行保險的信譽建立,更對投保人造成利益的損失,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法律法規來控制管理這種新興行業的成長。
2.促進保險公司與銀行的友好往來,建立更多金融產業的聯系,互補互足、互相合作。保險對銀行來說不只是一項代理副產品,它直接影響銀行的收益、福利,更是一種平等的對立關系,兩方利益是互相掛鉤的,銀行為保險行業提供客戶資源,更為安全的平臺。保險行業為銀行提供更多產品,資源流通,并穩定客戶,提高信譽程度。銀行應在內部推廣保險、意義及其理論與保險知識,培訓員工對保險行業的重新認識及銷售技巧。并可以適當為員工投入保險,切實體驗保險帶來的益處,促使員工積極地看待銀行保險,并積極推廣銀行保險。
3.對銀行保險引進推行的同時,也應創新保險產品,發展更適應現代經濟民生的保險計劃。根據社會不同經濟階層開發不同風險程度,不同利益獲得的保險產品。也應根據保險企業自身條件,結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開發復合保險產品。使得保險行業能夠適應當下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容容.外銀行保險的產品選擇與創新[J].保險研究,2005,4.
[2]翁子清,周雷,倪雯.我國銀行保險合作問題研究與瓶頸突破[J].新金融,2006,7.
[3]朱軍勇,遲曉英.銀行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及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05,4.
作者簡介:李維納,女,研究生學歷,講師職稱,主要從事金融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