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曦+全玲
摘要: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本專業領域存在的問題,擬定研究方向,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部分民辦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這與高校畢業論文考核機制的不健全有很大關系。本文通過分析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存在的問題,提出聘請校外導師進行論文指導和評價、提高校內教師實踐能力,完善畢業論文過程控制及監督考核體系,制定完善的畢業論文評價標準,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等對策建議以建立完善的畢業論文考核機制。
關鍵詞: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3
畢業論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本專業領域存在的問題,擬定研究方向,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論文資料收集、文獻查詢、資料總結、理論分析、方案選擇、專業綜合分析等一系列的論文撰寫過程,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學術研究和應用創新能力。然而隨著近年來高校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模式的轉變,學生迫于找工作、考研等壓力對論文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民辦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這與高校畢業論文考核機制的不健全有很大關系,筆者就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機制存在的問題做如下分析。
一、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存在的問題
(一)畢業論文考核評價均為校內教師,缺乏校外專家的參與
民辦高校多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形式和培養目標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學生的畢業論文多為科學研究型文章,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而民辦高校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民辦高校畢業論文考核形式多為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撰寫具有一定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的論文。然而民辦高校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略顯不足,撰寫科學研究型論文存在一定困難,大部分論文為應用型文章。學生通常在大四有1~2個月時間到企業進行自主實習,由于時間有限,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而且實習很難獲取真實的財務資料及相關文件,在撰寫文章方面案例及數據分析不夠深入,無法體現應用型文章的研究成果。
既然民辦高校學生論文多為應用型文章,那么在對論文的考核和評審機制上就應該體現相應的特色。據筆者了解,大多數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評價均為校內教師,缺乏校外專家的參與。高校校內教師多為研究生或博士畢業進入高校工作,擁有較強的系統理論研究分析能力,但專業實務經驗略顯不足。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對學生論文進行指導和評價,是造成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畢業論文考核程序不健全
大部分民辦高校設置了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等考核環節,然而部分高校的考核程序不夠健全。有些高校重視答辯考核,對開題階段不夠重視,甚至有些學校沒有開題考核程序。某些論文主題對于本科生而言較為困難,有的主題陳舊過時,對開題的過程控制不完善將嚴重影響論文的質量。部分學校只有指導教師和答辯教師對學生論文進行評價,未設置評閱教師評分。部分高校在學生完成定稿論文后直接進入答辯環節,未設置答辯前初審環節,使有些質量低下的論文也進入了答辯環節。
(三)畢業論文考核指標不科學
據筆者了解,部分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考核以如下方式進行:畢業論文采用綜合成績評分制。指導教師通過評價學生在論文過程中搜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撰寫論文的質量給出一個分數,并賦予一定的權重。學生進入答辯程序,由答辯組成員給出分數并賦予相應的權重。把指導教師和答辯教師的分數進行加權,做為學生畢業論文的綜合分數。指導教師和答辯教師根據文章整體內容直接給出總體評分,未根據論文各環節的關鍵控制點制定分解考核指標。
部分高校嚴格控制“優秀”、“良好”、“一般”、“及格及以下”論文的比率,例如:有的高校在規范文件中制定:優秀論文的比例應控制在本系畢業論文總數的20%,良好控制在50%左右,一般為25%,及格及以下為5%。而這種規范是否合理有待考量。全系論文整體質量提升,優秀和良好論文的比例自然會多一些,而全系論文整體質量低下,優秀和良好論文的比例也會適當下降。
(四)畢業論文考核機制執行力度不夠
有些高校制定了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答辯的時間,但某些程序卻未嚴格執行。據某高校調查學生文獻綜述的撰寫時間,部分學生在開題后撰寫,部分學生在論文正文期間撰寫,甚至有部分學生在完成論文后才寫文獻綜述,只要很少一部分學生在開題前完成文獻綜述。部分高校也未對學生的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進行檢查,學生未充分有效地閱讀相關領域文獻,對后續研究有弊無利。畢業論文撰寫時間與考研、找工作、出國沖突,學生重視考研和找工作,輕視論文寫作。有的學生甚至花幾天時間就拼湊出一篇論文,抱著老師一定會讓自己畢業的心理,對論文重視程度不夠。到答辯前,有些論文明顯質量很差,可部分民辦高校出于學生畢業率、學校聲譽、下一年學生生源等多方面考慮,對質量低下的論文不加以控制,仍然讓這些學生進入答辯環節,制度流于形式,這無疑助長了學生不重視論文的風氣。據筆者了解,有些高校制定了論文質量要求,但學校審核時卻“重格式、輕內容”,這種做法本末倒置,也從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的重點偏移。
二、畢業論文考核機制的建立
(一)聘請校外導師進行論文指導和評價,提高校內教師實踐能力
在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和評價工作中,除了校內教師的指導外,可聘請校外具有一定會計專業實踐經驗的專家加入論文考核和質量控制環節。校外專家可以是企業的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注冊會計師、專業審計人員,證券公司的分析師等等。這些專家具有豐富的會計及相關領域的實踐經驗,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研究思路得以啟發和拓展,在撰寫論文時能結合會計實務進行思考和研究。
對于校內指導教師,高校應定期舉辦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學術性講座。同時,高校也可聘請國內外專家舉辦專業前沿講座,讓教師和學生了解專業最新的研究項目和研究方向。高校教師可深入企業調研,了解會計行業的熱點問題,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困難,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一定的參考。
通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形式的選擇可以更加多元化。例如:企業財務狀況案例分析,以教師承擔的科研教研項目為依托的課題研究,對已開展的業務或面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的專項調研報告,以項目合同規定的項目內容為依托的項目研究報告,對企業背景和經營狀況進行剖析的企業診斷報告。這類以實務為導向的報告,培養和強化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完善畢業論文過程控制及監督考核體系
畢業論文的全過程包括學生選題、開題、論文撰寫、定稿評閱、答辯和答辯后控制六個階段,每個階段應制定過程控制及監督考核體系。
在論文選題階段,學生應根據自身興趣和專業能力進行師生間的雙向選題,并與指導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學生對感興趣的專業領域進行論文選題的初步擬定,對于部分無法自行擬定選題的學生,教師可給出大于1:2數量的選題供學生參考。選題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溝通至關重要,學生需查閱相關文獻,明確自身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的掌控能力,教師也應就選題的難度對學生進行清晰說明。筆者發現,由于論文選題通常在第七學期進行,學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及出國準備,部分學生在論文選題過程中非常草率,未查閱文獻就選擇了自身能力無法駕馭的選題,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由于寫不出來或重復率高等原因改變論文題目重新撰寫。有的學生大學四年幾乎沒有接觸過實證的學習和研究,卻選擇研究生水平才能駕馭的復雜實證類文章選題,最后無法完成實證而換題重寫論文。
開題階段是學生查閱國內外相關領域資料、論文結構設計、技術路線擬定、開題報告撰寫、論文時間計劃安排的階段。部分高校教師提供參考文獻供學生查閱,筆者認為該方法并不可取。學生在開題階段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設計文章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教師可輔助性地提供一些資料。同時,筆者建議高校設置開題答辯程序,學生撰寫完開題報告,系部應成立開題小組,每組教師所帶的學生一同進行開題答辯,各教師對其他教師帶的學生在開題報告中涉及的論文思路和研究方向進行可行性分析和建議。
論文撰寫是畢業論文的關鍵階段,學生應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據筆者了解,高校給學生撰寫論文的時間是非常充足的,然而很多學生把過多精力投入到考研、出國、找工作和考公務員上,論文寫作比較敷衍。作為學生,畢業論文是關系到能否畢業的重要環節,學生卻本末倒置不予以重視。部分教師科研和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忙,而且會計專業畢業生眾多而教師相對不足,一個教師可能要帶10個甚至20個學生,無法及時關注到那些對論文不夠重視的學生。所以學生應就寫作進度、遇到的疑難問題及需要的指導主動、定期與教師溝通,教師可及時進行反饋和并提出建議。學校和學院應制定論文中期檢查對論文撰寫進行過程控制。中期檢查涉及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學生應就論文計劃的執行、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自查;教師對學生中期論文完成情況、學生的重視程度和寫作態度進行評價,督促進度落后和敷衍的學生重視論文寫作。
對于答辯前的評閱階段,應制定評閱教師審核控制。評閱教師應就學生論文定稿進行評定,對初審達不到基本要求的論文,需在規定期間內修改,若仍達不到要求,不得進入答辯程序,嚴格把控畢業論文的質量。同時,民辦高校應建立匿名評審制度,學生姓名和指導教師姓名均應匿名,評閱教師客觀針對論文質量進行評分。答辯前,學校和學院應制定規范文件,指定論文查重網址,嚴格規定定稿論文的相似比,例如規定相似比為25%以下可參加答辯,25%以上不能參加答辯。
在答辯階段應組建答辯小組,每組至少有1-2名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嚴控答辯程序。同時應制定指導教師回避制度,每名教師的學生都不分配在教師所在的答辯小組。答辯小組也可聘請校外專家對學生論文進行答辯評分,同樣采取回避制度。在答辯時,也應采取匿名評審制。答辯過程中,每名教師提3-4個問題,對論文的提問應涉及一定深度和廣度,充分掌握學生對論文主題研究的程度,對于學生答辯過程中問題回答含糊不清的情況,應適當追問,充分把握學生對論文內容的理解及應用分析能力。
在答辯后應進行答辯后控制。學?;驅W院應制定統一標準對所有學生論文進行相似比檢測并將檢測報告存檔。在答辯后,學生可就畢業論文成果進行自評和交叉互評,教師就論文研究成果進行驗收并引導學生的后續研究。學院應對畢業論文的實施、開展和完成過程進行總結,并對不完善的控制過程提出改進措施。
(三)制定完善的畢業論文評價標準
指導教師在論文指導過程中對學生論文的撰寫過程了解最多,綜合考量學生在畢業論文從開題到定稿過程中查閱文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進行評分,在綜合評定時占較大比例。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均對學生論文具有客觀評價,評閱教師和答辯教師的評分在綜合成績中所占比例可相同。在學生論文綜合成績評定中,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可分別占比40%、30%、30%。
對于教師分數評定應制定相應的標準。指導教師應就學生在論文選題、資料總結、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論文結構、創新性及應用價值、工作態度及付出的努力等方面進行評分。每項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分數和等級。權重方面,各高校可自行設定。例如:論文選題占10%,即分值為10分;搜集資料占10%,為10分;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占30%,為30分;論文結構占30%,為30分;創新能力占10%,為10分;工作態度占10%,為10分。對每項指標賦予A、B、C、D四個等級,A為優秀,B為良好,C為一般,D為較差,四個等級對應的權重系數分別為1、0.8~0.9、0.6~0.7和0.4~0.5。論文選題、資料總結、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論文結構、創新性及應用價值、工作態度及付出的努力等方面的分數分別乘以教師給出等級的權重系數得出指導教師對論文的評定分數。
評閱教師的分數評定可就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應用性及價值、論文寫作規范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價指標和標準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例如: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應用性及價值、論文寫作規范分別為20、30、30、20分,每項評價指標賦予A、B、C、D四個等級,其權重系數分別為1、0.8~0.9、0.6~0.7和0.4~0.5。用各評價指標的分數分別乘以評價等級的權重系數得出評閱教師的評定分數。
答辯教師就論文綜合質量、觀點陳述、答辯問題的回答等方面進行評分。例如:論文綜合質量占50分、觀點陳述占20分、答辯問題的回答占30分,每項評價指標也賦予A、B、C、D四個等級,其權重系數分別為1、0.8~0.9、0.6~0.7和0.4~0.5。用各評價指標的分數分別乘以評價等級的權重系數得出答辯教師的評定分數。
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教師評分的權重,各高校可自行制定。如前文所述,可把指導教師評分乘以40%,評閱教師評分乘以30%,答辯教師的評分乘以30%,三個分數加總得出學生畢業論文的綜合成績。
(四)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
在民辦高校,制度往往制定出來,但執行力度卻不夠。對于開題報告,學生應就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可行性分析,教師對開題報告進行審核,對于質量較差的報告,教師應指出報告的不足并讓學生限期修改,并進行二次開題。對于論文的初稿,教師需及時指出問題,對未完善的論文,不得進行定稿和答辯。對于答辯,有些高??刂贫未疝q的人數,有的學生一次答辯很差,最后答辯教師出于人情也讓學生通過了,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在一次答辯過程中,如果發現質量低下的論文,不管比例多少,均應進入二次答辯,到二次答辯時,文章仍沒有改進,不能畢業。對于論文的質量控制要求,高校應嚴把質量關,改變“重格式、輕內容”的狀況。只有強化了制度的執行力度,才能徹底改變學生“論文重格式、答辯走過場”的觀念,提高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滿英.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3):443-444.
[2]房紅,于嘉,賈欣宇.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3):58-61.
[3]徐海成,芮夕捷,馬銀波.經管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09(9):88-91.
作者簡介:劉國曦,女,碩士研究生,武昌工學院,助講。
全 玲,女,碩士研究生,武昌工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