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眾創業,教育先行,“互聯網+”教育給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機遇。把互聯網的優勢引入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即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萬眾創新、大眾創業,以創業帶到就業的需要。“互聯網+”將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育內容的轉變。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下一步的目標是建設網絡強國。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更是將互聯網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行動計劃利用互聯網平臺與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優化,這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新元素,添加了新動力。互聯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傳統創業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也改變了傳統創業方式的手段。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9%)高于本科畢業生(2.1%)(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互聯網+教育為高職院校響應國家萬眾創新、大眾創業號召帶來了新的變革與機遇,促使我們以新的理念來看待高職創新創業教育。
一、高職院校創業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課程體系建設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因素和基本途徑。但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創新創業課程教育地位低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面向全體學生已經引入了創業教育課程,但是,并未形成全校的創業文化氛圍,許多教師和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開展創業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地位比較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二)創業教育理論教學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理論教學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教師仍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理論+案例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參與度低,課堂效率較低。
(三)創業教育實踐課程薄弱
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的創業實踐課程主要是創業大賽、校內開店,實踐活動層次比較低,參與的人數也非常有限。
(四)創業課程資源建設遲緩
我國目前已有數百所學校開設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課程, 但是創業課程資源建設遲緩,創業教育精品課程數量少,資源共享度低。
二、互聯網為創業教育帶來了機遇
(一)互聯網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更多機遇
隨著社交網絡扁平化,知識和技術的傳播更加迅速,創業主體逐漸多元化——由技術精英逐步拓展到“草根”大眾。目前的高職學生主要是95后,他們從小生活在網絡中,網絡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重要部分,他們熟悉網絡,又具備創新思維,在互聯網創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互聯網能夠去尋找人才、資金等,創業成本和創業門檻相對較。互聯網創業環境相對透明公平,以能力為導向,行業競爭更加良性。
(二)互聯網為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帶來了新要素
互聯網背景下的“共創”“眾籌”以及“VR”等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創業的形式,創業項目的選擇、市場需求分析、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商業模式甚至運營管理等都帶有互聯網思維。這些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創業教育的內容不斷更新,把互聯網、新技術融入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能力。
(三)互聯網為高職創業教育提供了新手段
相對于傳統的創業教育,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教育手段更加豐富與多元化。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在線學習,打破了時空限制;創業門戶網站、院校創業就業網站等都開辟了創業教育專欄;互聯網環境下的新興媒體,也豐富了教學手段;互聯網平臺支持的創業模擬實訓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了平臺。總之,互聯網豐富了創業教育和實踐的方式和內容。
三、互聯網+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踐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整合實現:
(一)互聯網背景下創業教育目標
創業教育課程目標體系的設定是實施創業教育課程的基礎。互聯網背景下創業教育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受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并且具備創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同時,能夠形成互聯網思維,掌握互聯網創業的技術和利用互聯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在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建設上,注重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把把最新的微商、APP、網絡營銷等課程和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中,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培養網絡時代下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開發了創業教育大規模在線課程MOOC,利用云課堂、翻轉課堂等,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更多的強調主動學習、互動參與。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
創業實踐體系建設上,第一,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互聯網創業的氛圍,開展第二課堂,如創業大賽、優秀創業校友分享會等;第二,開展SYB、GYB、創業模擬實訓,利用網絡平臺模擬創業經營;第三,建設校園淘寶平臺和大學生創業基地,并且引入社會資金成立AS1980創客夢工廠,對有條件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我院廣告與會展專業學生就利用自己專業所長,不斷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把VR技術運用到室內設計中,使產品與服務優于市場上傳統的室內設計,不僅取得省創業大賽金獎,項目還成功落地,企業運營很好。
(四)互聯網背景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創業教育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營銷能力、電子商務運用能力、創新思維等全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這不是一位老師憑借一門創業教育課程能夠實現的,需要建設一支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分工協作,全方面的提高創業教育效果。
總之,互聯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即是目前我國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步驟,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其方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對此,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時代發展趨勢,準確把握其對創業教育帶來的影響,圍繞目標體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和多元化師資隊伍建設四個方面進行,為實現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目標努力。
作者簡介:杜妍妍(1986-),女,漢族,安徽亳州人,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2013屆碩士研究生,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公共管理系,講師,主要從事會展旅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