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照生
摘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科學精神被細化為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三個要點。三個要點中,理性思維是基礎。《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也提到:“小學科學課程內容重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尋求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培植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一項設疑、激趣、引用的綜合性教學藝術。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行為,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能。因此,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的型態、不同教學環節設計、創設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會用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探索身邊的新疑問。本文以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教材《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一課為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問題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提問;學生;《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用疑障式問題,喚醒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巧妙提出問題是學習科學的關鍵。有了問題,學生就有了思考的動力,從課堂伊始就設計疑障式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如在《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一課的導入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情節:“老師今天第一次和同學們上課,帶來了兩個小禮物。請同學們猜猜是什么。”然后先出現一個什么標簽都沒有的七喜瓶,問學生:“誰來猜猜這是什么呢?”(學生不能準確猜到答案),接著再出示相同的有標簽的七喜瓶。借此引出探究問題:“相同的瓶子,一個很快就知道是什么,一個我們卻猜不出來,是什么原因?食物包裝上究竟會有哪些信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巧設問題,不僅可以為學生指出了思考的方向,而且還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把科學的認知過程轉化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意識,有效喚醒學生的思維。
二、用啟發性問題,打開思維
啟發性問題是活動中的靈魂,因為問題答案隱含著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的道理,它能開啟小學生的心智。此類提問,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能起到指導或引導作用,給學生指出大致方向或從哪個方面著手去探究。一個啟發性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實際上就是一個提示。如在 “探究影響食品保質期的因素”活動中,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光明鮮奶、旺仔牛奶糖、盒裝旺仔奶、罐裝旺仔奶等各種材料,都是奶制品,為什么它們的保質期長短會不一樣?是什么影響了這些食品的保質期?”
這樣的問題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了解了影響保質期的因素后,教師可逐步加大問題的難度,如:“你在選購食品時,特別關注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逐步引導學生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啟發性提問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也培養學生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用生活情景問題,促進思維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小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科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累生活經驗,促進思維發展。如在教學《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時,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并將學到的科學知識用于生活,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我創設了如下情景:“媽媽明天要到小明去白水寨游玩一天,小明喜歡喝牛奶,決定帶上一些,于是到超市里選購,他發現兩種自己喜歡喝的牛奶,一種是保質期只有7天的伊利鮮牛奶,一種是保質期為3個月的光明牛奶。請同學們幫小明選擇并說明理由。”
這是一種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實生活情景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借助以往的生活經驗,聯系實際對問題予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這樣的問題,可將學生置于真實的角色地位,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情況下進行聯想和想像。通過此種題型的活動,使學生明白了科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相關的教育理論指出:“學生的發展是在真實的生活中實現的,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真實的生活活動和需要。”現實的生活世界是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發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四、把握提問時機,激發思維
教師要善于利用或創設一個最佳時機,提出問題,喚起學生探究欲望。在科學觀察、實驗等活動中,當學生不能發現新的觀察內容或繼續探究活動時,學生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這是教師提問的最佳時機。如在教學《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了解食品的保質期環節中,通過先獎勵學生吃牛奶糖,在學生吃的過程中,老師突然告訴學生:“剛才獎勵給同學們吃的牛奶糖老師也忘了有沒有過期。”這時,一下子激發了學生查看食品生產日期與保質期的欲望,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思維。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于生活,通過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生。
新課標下的科學課堂教學,倡導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為主要方式。問題是科學探究的核心,也是科學探究的起點。課堂提問,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設置各種問題以引起學生反應,啟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學記》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自,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提問對教師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教育心理學家皮連生認為“提問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在教學中,提問是最有效的師生溝通手段,是教學成功的基礎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向學生提示重點,強化各教學活動間的邏輯關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啟發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