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即學習是一種環境、學習是一種交流、學習是一種整合、學習是一種責任、學習是為未來投資。作為培養莘莘學子的校園,我園將“全面學習、終身學習”作為學校教育的目標和教師發展的要求,倡導全體教師形成“讀書、學習、成才”的良好風尚,使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為。
關鍵詞:學習;文化;幼兒園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黨工齊心,營造學習氛圍促成效
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創建工作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源于黨支部和工會領導的正確引導,來源于全體教師的平等交往和積極參與。我們幼兒園嚴謹治學、規范管理,工會教師與領導之間平等交流,工作中相互支持,遇到問題及時溝通。真誠和諧的人際關系感染著每一位工會教師,使廣大教師建立與幼兒園共同發展的歸屬感,從而形成熱愛讀書、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校園濃厚的學習氛圍引導大家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從學幼教理論到學法規、學做人。這種校園文化環境激勵著大家不斷讀書、不斷學習的熱情,對全體教職工的思想起著無形的引領作用。
二、園本互學,實現個人團隊共發展
實幼工會依托團隊的力量,不斷推進園本互學工作,充分發揮每位教職工的聰明才智,互學互助、互思互進,致力使我們的團隊成為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學習型組織,真正實現個人團隊共發展。
1.以教研活動為主陣地,通過觀摩、自評、他評等形式,增強教師的教學機制
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如半日活動展示、同題開課、一課多研、教研課題匯報課等,初步形成了“發現問題(確定教研專題)——集體研討——解決問題——回歸課堂——再次研討——生成新問題(確定新的教研專題)”的模式。在園本教研工作中,老師們的教育理念、教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以教研組、工作室為單位,以骨干教師為中心,加強互相學習
首先,各教研組根據教研專題,在正常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緊緊圍繞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多樣性的學習活動,如集體備課、課題研討等。每位教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問”引“答”,以“問”促“疑”,以“問”導“思”,互動推進,實現教研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標。其次,我們以語言、音樂領域為切入點,成立“七色花”、“八音盒”工作室,推舉具有語言、音樂特長的教師擔任組長,制定計劃、確定工作室活動時間。工作室成員除了學習語言、音樂方面的相關理論外,還將語言、音樂領域教學中的優秀教材、案例等以講解、操作演示、課例展示等方式向大家做推薦,以實現教學智慧共享。另外,我們充分發揮學術、學科帶頭人等骨干教師的領頭雁作用,開展實踐課、研究課、示范課等活動。我們還將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一一結對,形成“師徒結對”制度,師傅、徒弟每月各兩次的匯報活動,不但增強了骨干教師的分享意識,也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3.發揮校園網的功效,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校園網是信息資源交流和分享的網絡平臺,我們充分發揮其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學習時間活的功效,不斷豐富教育專題交流內容,使其成為我們各教師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碰撞思想的有效平臺。如今,我園校園網的信息發布已初具規模:如每月一篇論文薦讀、讀書后感交流、每月一次的教育沙龍,即教學熱點問題研討、教學智慧共享、外出觀摩信息發布、科研專題學習、網絡資源推薦、課件制作素材庫等等,豐富的專題、大量的信息,校園網已成為我們教師互學的重要媒介。
4.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教師提供學習觀摩交流的機會
“走出去”: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外出學習者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參加活動,多視角觀察、多方面反饋。“請進來”:邀請專家指導我們的活動。借助專家不同角度的思考、精辟理論的闡述、對教師教學實踐疑惑的辨析,提升教師的理論與專業水平。在“走出去、請進來”的過程中讓教師既當參與者又當投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讓對話成員間的互動、經驗和思考成為一種共享的資源。
團隊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個人是團隊發展的基礎。在園本互學的過程中,每個活動我們都力求做到“小”、“新”、“實”,即“小”:重點突出,目標統一;“新”: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實”:選題準確,層層推進。各教師在實幼工會這個大集體中邊學習、邊理解、邊探討、邊應用,真正做到了個人團隊共發展的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增強個體學習內動力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加強各教師的自主學習,增強個體學習的內動力,是實現學習目標的根本。在園本互學的基礎上,我們鼓勵每位教職工堅持自主學習,向書本學、在實踐中學、通過網絡途徑學,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
1.向書本學
除了讀書、看雜志外,廣大教職工還能積極參加高一學歷的進修、普通話培訓等學習。如朱曉瓊、姚玉君、陸雯琳等教師通過函授、自學的方式,完成了學前教育本科段的學歷進修;徐玲芳、陳玲等老師通過了普通話的等級測試;章金鳳、王秀芳等保育員參加了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培訓等等。
2.在實踐中學
從書本獲得知識經驗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習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方式,那就是從實踐中學。我園的每位教職工珍惜每天的工作時間,將工作中碰到的困難當做對自己的挑戰,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進取、不斷學習,通過自身的思想內化,達到行為跟進。
3.通過網絡途徑學
我園為每個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鼓勵教師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黃靜、張莉等老師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的學習,高玉蓉、楊燕萍等老師參加了網上電子白板培訓,各教職工也經常點擊昆山教育信息網“教學研究”中幼教欄目內容,學習幼教理論,了解幼教信息。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業”,只有不斷充電,你才能續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學習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實幼工會的學習之路還在繼續,相信今后在蘇州市教育工會、昆山市教育工會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廣大教師必將在學習的海洋中乘風破浪,不斷前進,為我園的明天譜寫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