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輝
摘要: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性格、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等方面,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在評價學生時,要緊緊抓住“學生是主體”這個角度來分析,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而新課程標準改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新課程標準更加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性,力圖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
一、引言
小學階段除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語文課程是一門應用型和知識型兼具的學科,語文的生字詞學習、閱讀理解、寫作訓練等都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重點。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且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收獲的語文學習效果也并不理想。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空間發散思維能力,教師應該靈活掌握并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各個方面分析,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這個多元化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講解、點撥、分析等責任,這樣才能培養出全方位發展的多元化人才。
二、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對小學年齡段的學生
而言,他們的學習基本上是依賴于興趣的培養。但是興趣的挖掘與培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興趣的產生是需要教師采取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的,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體會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而并不是一種負擔和強制性要求[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評價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必須準確定位課堂身份,從一個引導者、評價者、擺渡人的角度看待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意識和創新意識,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點撥、設疑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
三、創新教學理念,合理靈活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落后陳舊的教學觀念仍然是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主體思想,盡管新課程標準改革強調語文教學要突出創新與實踐的重要性,但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觀念——“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工具性,輕人文性”已經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中國的應試教育實施已久,導致學校教育過分追求升學率,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關鍵。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帶給學生強大的心理負擔。此外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學生學”為主要模式,“填鴨式”教學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沉悶枯燥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厭煩、逃避的心理。
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實物教學、多媒體教學、計算機互聯網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比如在特定的模擬學習場景中引入語文知識教學和語言能力教學,讓學生在情景對話和情境體驗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此外筆者嘗試將案例教學法、對比分析法、游戲吸引發等多種新型的方式,從而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
四、改革傳統教學評價,采用靈活多元化教學評價標準
新課程標準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結果性評價方式為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評估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2]。由于語文課在應試教育中屬于基礎課程,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的成績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加之收到其他科目課堂教學評級模式的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過程性評價,沒有將學生的進步因素、突出優點等方面納入到實際的課堂評價體系中,忽視學生自主評價的有效性,
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不能從語文進步中獲得肯定性的鼓勵,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運用科學正確的教學評價這樣神奇的工具能夠實現“教與學”良性循環互動,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模式。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以結果性評價為主,評估學生的標準單一,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自我成長。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應該建立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模式,以學生的進步性、突出優點等作為評價標準。二是自我評價為主。有效的自我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錯誤糾正過程中改進自我,同時讓學生在評價過程重結果獲得進步和成功的喜悅。
五、結語
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方法的實現需要語文教師自具備身扎實而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不斷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積累并總結經驗,多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先進的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加強交流,進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見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