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市L縣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琳瑛 鄧正偉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云南西部特殊人群販毒案件實證分析
——以B市L縣為例
楊琳瑛 鄧正偉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近年來,毒情形勢越發嚴峻,公安機關的禁毒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在云南西部這樣一個與緬甸接壤的全國禁毒一線區域,全面打擊毒品犯罪,勢在必行,然而在禁毒實戰工作中特殊人群販毒案件頻發,且在打擊處理此類案件過程中困境重重,通過對云南省B市L縣122起特殊人群販毒案例進行分析,歸納此類案件的特點以及公安機關特殊人群涉毒問題處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期提出公安機關防范與打擊特殊人群販毒案件的對策。
云南西部;特殊人群;毒品
涉毒特殊人群主要指觸犯刑律,但因自身某些條件符合法律法規的有關保護性規定,從而逃避處罰的人群,包括懷孕、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傳染病、艾滋病、嚴重疾病的人,殘疾人及未成年人。特殊人群的販毒問題在云南西部邊境地區尤為突出。B市L縣地處云南西部,西與德宏州相鄰,南與緬甸接壤,G56、G320兩條國道貫穿其境,既是邊境縣,又是邊境市(德宏)往內陸的必經通道,當地的特殊人群販毒問題也極為突出,僅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的兩年多期間,該縣共受理特殊人群販毒案件122起,涉案人數達149人。從某種意義上說,L縣的特殊人群販毒問題是云南省、乃至全國的一個縮影。因此,該縣的特殊人群販毒問題既具典型性,又具普遍性;對該縣此類問題進行研究,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
本文案例樣本為B市L縣的122起特殊人群犯毒案件,涉案人總數為149名。樣本為云南省警務綜合平臺數據庫中搜集所得,以“特殊人群”“販毒”為檢索詞,案發時間限定在2013.9.11-2016.2.1;按案發時間的先后順序選擇其中偵查工作卷122份。研究前案例沒有經過刻意篩選,保證了樣本的隨機性,使得研究結論較為全面,同時研究樣本來源于案件電子文書中的偵查工作卷,對相關證據、卷宗進行了考證,案件均符合法定程序。另,受研究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犯罪人走訪、辦案人員回訪等工作,再者文書的內容較為簡略,難以掌握當時案件的準確信息,故,分析結論可能存有偏差或遺漏,特此說明。
(一)案件的來源及查獲方式
云南西部作為打擊毒品犯罪的前沿陣地,邊防檢查部門在打擊毒品犯罪中的作用十分巨大,這在122起案件的來源及查獲方式上得到印證。122起案件中,75起來自于邊境檢查站查獲后的移交,占總數的61.5%;公安機關在巡邏、例行檢查中查獲38起,占31.1%;群眾舉報9起,占7.4%,如圖1所示。

圖1
一般情況下,作案人運輸毒品至目的地,必須搭乘一定的交通工具,各縣市州交界處均設有邊防檢查站,嫌疑人在被檢查過程中只要表現出絲毫異狀就會被嚴查,同時,公安機關在高速公路收費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公路岔路口等地點設立了日常巡邏點并定期堵卡檢查。9起案件來源于群眾舉報,說明群眾具有一定法律意識和抵制、打擊毒品犯罪的覺悟,愿意配合公安機關打擊此類犯罪。
(二)涉案人員基本情況分析
從特殊人群的身份情況看,涉案149人中,懷孕婦女117人,占涉案總人數的78.5%,哺乳期婦女22人,占比約14.8%;嚴重疾病患者(高血壓、心臟病等高危疾病)5人,占比約3.4%;艾滋病患者2人、殘疾人2人,均約占比1.3%;未成年人1人,占比0.7%,如表1所示。顯然,從特殊人群的身份特征看,“兩懷”婦女占據多數,占比超過93%。
從性別及民族情況看,男性販毒者7人,約占4.7%;女性販毒者142人,約占95.3%。因云南省民族多元化,在查獲的特殊人群中,少數民族有一定比例,但總體上以漢族為主,具體數據為:漢族124人,占總人數的83.2%,景頗族、傈僳族均為8人,各占總數的5.4%,回族7人,占總數的4.6%,剩余彝族、傣族均1人,均占總數的0.7%。
從涉案人員的文化程度看,有116人都為文盲,23人為小學文化,4人為初中文化,4人為半文盲,2人未知。分別約占總數的77.9%、15.4%、2.7%、2.7%、1.3%。從總體上看,涉案人員的文化程度較低。
從涉案人員的年齡段看,涉案人在18歲以下為未成年人的僅有1人,占比0.7%;18歲至25歲之間的青少年人共68人,占總數的45.6%,25歲至40歲之間的中年人有71人,占47.7%;41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9人,占6.0%。案件最大的販毒者51歲,最小17歲,總體看,販毒特殊人群呈現年輕態,大多集中在18歲至40歲之間。
從涉案人員的國別看,在149名涉案人員中,中國籍的有10人;緬甸籍的有8人;國籍不明的有131人,近88%的販毒人員國籍不明。出現這種情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販毒者在走私運輸毒品入境前,幕后組織者為了掩蓋自己的身份,混淆公安機關的視聽,會故意禁止運毒人員攜帶身份證,之后讓其編造虛假身份,向辦案民警撒謊;另一方面,部分運毒者本身就無身份證明,屬無國籍者,這些問題增加了偵查員錄入、辦理案件的難度。
從涉案人員的職業看,122名涉案人職業為農民,剩余27人職業不明。大部分特殊人群由于自身疾病或者處于弱勢等情況,無法正常融入社會,既不能找到正式工作,沒有穩定經濟來源,也無社會保障。
(三)毒品種類及販運數量、方式分析
1.販運毒品的種類
經統計,販毒者運輸的毒品種類較多,主要販賣的有三種,分別為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和鴉片。在三種毒品中,走私海洛因毒品犯罪案件高居首位,攜帶人數有111人,占總數的74.5%;攜帶甲基苯丙胺的人數有31人,占比21.0%;攜帶鴉片的人數有2人占比1.3%。需要說明的是,有5名涉案人員販運的是2種以上毒品,其中1人販運鴉片和甲基苯丙胺、4人販運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如表2所示。

表2 毒品種類統計(單位:人)
2.販運數量
從販運毒品的數量看,幾乎全部案件涉案毒品數量都已達到刑法規定最大值,足夠判重型甚至死刑,而特殊人群因自身身份特殊、法律對該類弱勢群體的保護以及公安機關羈押條件的不足導致特殊人群販毒被抓獲后得不到相應的刑事處罰而逍遙法外。數據顯示,運輸海洛因、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的有143人,占總數的95.3%,10克以上50克以下的有2人,占總數的1.3%,10克以下的有3人,占21%,鴉片1000克以上的有2人占比1.3%,如圖2所示。

圖2

數量范圍販毒方式50克以下50克以上1000克以下1000-2000克2000克以上身體捆綁毒品20128物品藏匿毒品201517復合型41體內藏毒23其他2小計2672825
3.販運方式
嫌疑人采用的販運方式主要有利用隨身攜帶物藏毒、身體捆綁藏毒、體內藏毒和復合方式藏毒等,具體案件數量表現為:利用隨身攜帶物藏毒的有56起,占總數的46%;身體捆綁藏毒的有35起,占29%;體內藏毒24起,占20%;復合方式藏毒2起,占1%;其他方式藏毒5起,占4%,如圖3所示。

圖3
4.販運方式與毒品數量關系
販運方式決定了攜帶毒品數量,不同的販運方式可攜帶的毒品數量大有不同。使用身體捆綁方式運輸攜帶的毒品數量大多在1000克以下,運輸者在身上捆綁毒品數量太多容易露出馬腳;使用物品藏匿方式攜帶的毒品數量最大,且數量多少取決于使用何種物品;體內藏毒方式僅能攜帶1000克以下的毒品,體內藏毒會使人產生強烈的生理反應,增加毒品包裝破裂的風險;使用復合型藏毒方式為增加隱蔽性,攜帶數量不會多。其他方式主要為攜帶毒品直接見面交易,由于毒品價格昂貴,攜帶量較少,具體數據見表3。
(四)涉案人員販毒主要路線分析
L縣是境外毒品流經內地的主要通道,是境外毒品經德宏和本縣市販運至保山、昆明乃至內地的必經之徒。從上述122起案件查獲的149名嫌疑人看,途經L縣的毒品販運通道(路線)主要有三條,如圖4所示。

圖4
筆者將三條路線分別命名為中、西、東線,各線路在L縣的途經地點如下:
路線一為中線,該條線路是經德宏—L縣—保山—昆明的最快捷路線,其大致線路為:緬甸—瑞麗市—芒市—L縣—B市,其下又有3條分支路線,分別為:
1.緬甸—德宏州芒市—L縣龍山鎮—L縣黃草壩村—L縣鎮安鎮—B市。
2.緬甸勐洪—德宏州芒市—L縣象達鄉—L縣龍新鄉—L縣黃草壩村—L縣鎮安鎮—B市。
3.緬甸老街—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L縣勐糯鎮—L縣平達鄉—L縣龍新鄉—L縣鎮安鎮—B市。
販毒者根據不同的入境點選擇不同路線,如從瑞麗方向啟程,則前半段沿公路直走到達芒市后,要么通過芒市和L縣之間的木康邊防檢查站直接進入L縣龍山鎮,要么翻過山林走山路到達L縣象達鄉,最后均經過黃草壩村、鎮安鎮上G56高速;如以南傘鎮方向為起點,則經過勐糯鎮、平達鄉再從鎮安鎮進入高速B市公路。路線二為西線,行經路線為:緬甸木姐—德宏州瑞麗市—德宏州芒市—德宏州梁河縣—騰沖市—B市;販毒者過境至瑞麗后前往芒市轉乘至邊境縣城梁河縣,然后前往騰沖市后走老公路進入B市。
路線三為東線,行經路線為:緬甸—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L縣勐糯鎮—施甸縣—B市;販毒者從緬甸東部另辟蹊徑從南傘鎮與緬甸接壤的南傘鎮啟程經過連接L縣勐糯鎮和施甸縣的打黑大橋進入施甸縣后進入保山公速。
路線一查獲的案件數最多,共有65起,這與路線一路況好、路程短、耗時少有直接關系;而路線二和路線三基本是山路,公安邊防部門的檢查力度相對較弱,風險相對較小,兩條線路各查獲案件14起。但需要說明的是,該兩條路線在行經方向上有較為顯著的差異,路線二的走向為由南至北;路線三則先由南至北再由西向東。因此,可以推想,這兩條線路的毒品來源地存在一定差別。至于查獲的案件數相同,極有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2條線路的販毒情勢相差仿佛,警方的打擊力度也基本相當。各路線查獲的案件數見表4。

表4 各路線查獲案件數統計(單位:起)
(五)涉案人員處理方式分析
此處的處理方式是指公安機關在查獲嫌疑人后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及后續是否移交起訴。經統計,118起案件采取了指定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占總數的96.7%,3起采取保候審,1起拘留后逮捕,分別占2.5%、0.8%。但是,122起案件的149名嫌疑人均未被移送起訴。
從前述分析看,筆者認為,以B市L縣為代表查獲的特殊人群販毒案件有如下方面的特點:
(一)女性嫌疑人為主,“兩懷”婦女突出
從上文的統計結果可知,在近期查獲的149名特殊人員販毒案件中,有142人為女性,占比超過95%;其中的懷孕婦女和哺乳期婦女尤為突出,占女性嫌犯總數的97.9%,占涉案總人數的93.3%。此類案件具有“兩懷”身份的女性嫌疑人占比如此之高,究其原因,正如學界所分析指出的,“兩懷婦女”具有便于藏匿毒品、法律賦予特殊權利、被查獲后給偵查辦案帶來的難題以及處理的“輕刑化”等優勢。基于此,國內外的毒品販賣組織者,召集了大量社會地位低、經濟收入低、文化層次低、法律意識淡薄的“三低一薄”外省籍甚至外國籍的“兩懷婦女”充當毒品運輸工具。近年來,販毒團伙在境內外加大招募“兩懷婦女”的同時,更加對其進行如何藏毒、規避檢查以及被查獲后的應對等方面的培訓,加大了公安機關的辦案難度,也給案件和嫌疑人的處理帶來了難題。
(二)嫌疑人多境外居住,國別不明
從居住地看,上述149名嫌疑人中有140人的居住地(家庭所在地)為緬甸,6人為云南省內,2人為四川,1人為河南;同時,從自報的民族情況看,以漢族居多,達124人;但是,明確為中國籍的也僅就上述9人;因此,嫌疑人的民族與國籍明顯不符。究其原因,一是在緬甸生活的華人較多,多數自認為漢人(中國人)、以漢族自居,但國內并沒有其身份記錄;二是國內偷越出境的漢族人,雖居住在緬甸等境外地區,但大多仍具有中國籍,基于逃避刑罰、給偵查設置障礙等因素,不報自身的真實身份,乃至國籍。在筆者搜集到的122起案件中,除少數民族外,其他所有犯罪嫌疑人名字都為中文名字,這些人常被俗稱為“邊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民族與國別數據上出現的不一致性。
(三)毒品種類以海洛因為主,運輸數量巨大
作為毗鄰金三角的地區,以L縣為代表的云南西部地區具有獲取海洛因的地域優勢,該地區販運的毒品以海洛因為主,這在本次的調查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149名嫌疑人中有116名涉嫌販運海洛因。但是,海洛因囿于制作復雜,依賴種植,受環境、天氣、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產量有限,其市場占有率有一定程度下降。與之相反,冰毒作為化學合成藥品,不受種植、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產量巨大。因此,當地販運冰毒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上述149人中,有36人涉嫌販運冰毒(甲基苯丙胺)。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販運的是何種毒品,幾乎所有案件(98%以上)的毒品數量都稱得上巨大,其中1名嫌疑人1次販運冰毒20466克。
(四)運輸路線高速與鄉鎮道路結合,既快速又隱蔽
云南西部的販毒案件基本從境外開始,或者在境內一站一站接力式運輸,受當地交通狀況和地形影響,為躲避執法檢查,絕大多數嫌疑人采用走一段高速、再走一段鄉鎮道路、甚至直接走山路(翻山越嶺)的方式逃避打擊。但是,無論走前述統計的哪條線路,在L縣境內,有幾個關鍵的鄉鎮或高速路口值得特別關注,分別是象達鄉、勐糯鎮、鎮安鎮、黃草壩村、平達鄉和龍新鄉等地。象達鄉是從德宏州自西進入L縣的門戶,途經龍新鄉、黃草壩村等地,從鎮安鎮上高速(國道G56或G320)往保山去昆明等地。勐糯鎮則是自南從國境線進入L縣的門戶,途經平達鄉和龍新鄉等地,自鎮安鎮出L縣境。從德宏到騰沖經過L縣到保山的路線,具體進入L縣的地點不明(或走山路、或在騰沖即已上高速),但多在S10(保騰高速)和G56交匯處被查獲。因此,L縣境內的象達鄉、勐糯鎮是毒品進入該縣的門戶(犯罪人多走翻山越嶺走鄉間小路);鎮安鎮則是離開L縣的要沖;平達鄉和龍新鄉則是L縣境內販毒人員經常選擇的落腳、打尖點。從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公路經過L縣勐糯鎮、施甸縣后進入B市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在南傘紅旗橋、打黑大橋以及進入B市高速公路入口處被邊防官兵查獲后移送L縣公安機關處理。綜上,販毒者之所以有這樣的路線選擇,是販毒人員多方比較,在安全性和快捷性兼顧下的必然結果。
但是,正如統計所展現的那樣(見表4),基于成本考慮和僥幸心理,販毒人員選擇路線一的最多,被查獲的案件數也最多,是當地毒品販運的大通道。
同時,除本文因數據支撐力度不夠無法得出結論外,據相關文獻表明,特殊人群販毒案件還存在案件重發率高、人體藏毒案件大幅度增加、“個案”向“類案”轉變等特點。
(一)語言障礙普遍存在,偵查工作難以開展
在處理特殊人群販毒的案件中,語言障礙是影響偵查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從事毒品搬運的特殊人群多為緬甸籍人或不明國籍的人,他們之間使用緬語交流,在查緝過程中因語言不通,給邊檢人員和警方造成了很大的障礙,需外聘翻譯人員增加辦案開支,且在審訊的過程中,語言不通無法弄清嫌疑人的真實基本信息,導致案件無法跟進,盡管抓到犯罪嫌疑人,也無法鎖定“上家”,幕后黑手依然逍遙法外。
(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執行難度大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取保候審適用方式有財產保證方式和保證人方式但特殊人群由于特殊身份或者健康情況無固定的資金來源,因為對暴利的渴望,才會走上販毒這條犯罪道路,所以他們一般不具備交納保證金的能力,且涉案人大部分來自于緬甸,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以及責任轉嫁帶來的風險,很少有人愿作為其保證人,尤其對于殘疾人、艾滋病、吸毒人群等,他們既遭受社會歧視,又受到司法適用上的保護缺失,最后因既交不出保證金也沒有保證人以致取保候審無法實施。
無法取保候審則只能采取監視居住,特殊人群大部分屬于流動人口沒有固定居所所以公安機關只能采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但由于資金有限,當地公安機關沒有能力在指定居住場所配備相應的醫療衛生設備,也無法長期聘請醫護人員,更沒有足夠的警力來監管特殊人群,所以往往在將嫌疑人押至居住場所后任其去留。
(三)拘留、逮捕的執行存在難題
公安機關在拘留或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必須在24小時內送至看守所羈押,但看守所拒絕接收懷孕婦女和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和具有傳染性疾病患者。一是因為看守所經費緊張,特殊群體人員看守難度大,看守其耗費大量開支和警力;二是看守特殊人群壓力大、風險高。特殊人群一旦發病或者自殘,造成后果,看守所將承擔較大風險,所以,看守所往往要求辦案民警出具特殊人群的身體狀況證明,視其身體情況決定是否收押,辦案民警也無可奈何。
(四)特殊人群羈押中風險較大
民警在羈押特殊人群的過程中存在較大風險。首先是體內藏毒的懷孕婦女或者哺乳期婦女要將毒品排出體外,在排毒過程中往往面臨毒品破裂的危險,為了保障她們的生命安全需要給她們提供必要的醫療和照顧,但同時民警們也面臨沒有合適的關押和排毒場所和耗費警力、費用的問題。其次,哺乳期婦女被羈押的同時,她們的孩子該如何哺乳是一個大問題,一是沒有專門的哺乳人員,二是耗費資金較大,但即使面臨諸多困境,也不能置孩子于不顧。2004年成都市金堂縣公安局兩名民警在羈押吸毒女李某的過程中疏忽大意,沒有通知到相關人員照顧李某的3歲幼女李某某,結果造成某某十幾天無人照管,活活餓死的事例,類似事件雖然沒有發生在云南西部,但依然給辦案民警敲響了警鐘,必須重視、防止發生再發生此類事件。最后,艾滋病等傳染病患者的羈押也十分棘手,羈押中的種種問題以及承擔其帶來各種風險是辦案民警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五)特殊人群訴訟、移交問題多,刑事責任無法落實
首先因絕大多數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不明,無法移交起訴。自2010年以來,云南省抓獲的緬籍懷孕婦女、哺乳期販毒婦女中,90%以上自稱是緬中央管轄的果敢地區邊民,居住在緬政府和緬甸“民地武”交錯管轄的地帶。“8·08”事件緬政府收復果敢地區后,該地區戶籍管理混亂,沒有建立有效的身份登記管理制度,沒有專門機構負責接收和打擊處理我方移交的販毒特殊人群。“8·08”事件后,云南無一起成功移交緬方處理的特殊人群案例。2013年9月中緬雙方禁毒雙邊會期間,我方提出向緬方移交販毒特殊人群,緬中央肅毒委提出嫌疑身份需要緬移民局核實、若移交嫌疑人需要緬法院核準等理由。由于目前對這些緬籍販毒特殊人群只能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這些人很快回到境外,受長期盤踞在中緬邊境幕后毒販的煽動和蠱惑,多數又被境外的販毒團伙雇傭,再次成為入境販毒人群。
其次是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遵守規定,發生串供、翻供甚至逃跑等行為,導致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收集證據不足,或質量達不到定罪要求,從而使有罪嫌疑人逃避打擊。最后在審判活動由于法院在審判時會考慮到被告人的現實情況,通常審判決較輕,使其具有僥幸心理。
數據結果顯示,特殊人群運輸海洛因、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鴉片1000克以上的占總案件數的近96.6%,幾乎所有案件運輸的毒品數量都達到了《刑法》上關于毒品犯罪規定的“數量巨大”的量刑情節,而在實際公安機關辦理此類案件的處理結果均為指定監視居住、取保候審,出現犯罪事實與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嚴重不符的情況,一是由于犯罪主體的身份特殊受法律保護,二是由于公安機關無羈押條件、資金、警力不足等原因導致犯罪嫌疑人得不到應有的處罰。
(一)建立特殊羈押場所,協同政府有關部門綜合治理
針對不能在看守所羈押懷孕、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等販毒特殊人群的實際情況,應由政府部門推動,發改部門加強在特殊監區規劃立項、建設用地、配套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財政部門應加大對特殊群體收押監管日常工作的經費投入,對醫療設備采購、日常治療費用、人員培訓以及工作人員經濟待遇等予以專門保障,設立特殊群體收押監管專項經費,建立專項保障機制,加強對專項經費的管理和使用。衛生和計生部門應加強對特殊監區醫療衛生工作的支持力度,承擔特殊監區的疾病防控治療、醫療保健工作,也可對實施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的“兩懷”婦女施行集中式看管,以確保訴訟活動順利進行和婦嬰身心健康。同時,對于特殊人群,政府應當給予救濟。在證實其申報真實的情況下,根據困難程度及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社會幫扶措施,包括呼吁社會救濟、幫助找尋培養工作能力的機構進行工作能力培訓,使有限的資源進入最需要的地方,從而減少特殊人群因經濟困難販毒的發案數量。
綜合治理涉及公安、司法、婦聯、衛生、民政、計生、教育等政府多部門,涵蓋防范、打擊、救助、發展等多層面事務,事關國家政治、經濟和民族等重大問題。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把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性放在影響禁毒工作全局的位置來看待。
(二)完善辦案風險機制,確保民警執法無后顧之憂
針對民警在辦案過程中承擔著嫌疑人突然發病,排毒期間毒品泄漏致命等等風險的情況,為了保障緝毒警能順利開展相關措施手段,應當完善民警的風險保障機制,對于偵辦特殊人群販毒案件中發生事故的原因,應制定一套評判標準,以免讓民警背受不明處罰,這樣能讓民警放心,能依法對特殊人群采取相關措施,同時,在抓捕、審訊、羈押過程中民警要注意自我保護,特殊情況下要全程錄音、錄像。
(三)加強國際協作,促進禁毒工作順利開展
云南西部地區公安機關應在與周邊國家良好的外交關系基礎上拓展邊境警務合作機制,加強地方層面聯絡協調,搭建直接交流協作平臺,積極開展案偵交流和務實協作。在各國法律條款和國際條約的基礎上共同發展警務協作,以促進我國禁毒工作的推進,在辦理大要案時,國際條約更正式、更令人信服,在日常案件的辦理中,地方層面的聯絡協調,個案的直接交流更便捷、更高效。
(四)鼓勵當地民眾加入禁毒行動
禁毒不僅僅是公安機關自己的事,要想全面打擊特殊人群販毒,要學會向民眾尋求協作。向民眾宣傳禁毒知識,要讓百姓加入到禁毒工作中來,讓百姓建立身為禁毒一線人民應具備的責任意識,熟悉相關法律知識,能積極主動配合公安機關打擊毒品犯罪,敢于舉報販毒分子,為家鄉安全、禁毒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南西部特殊人群販毒案件數量任在逐年增加,販毒分子依舊猖獗,毒品犯罪形勢越來越嚴峻,社會、法律、大環境等各種復雜因素給公安機關的禁毒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沒有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以及群眾的配合,僅靠公安機關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特殊人群販毒問題只是毒品犯罪的冰山一角,卻是尖銳的一角,公安機關需要綜合全社會各方力量,對癥下藥,才能真正有效打擊此類案件,對于毒品犯罪,公安機關依舊任重道遠。
[1]昂鈺.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活動的方法和特點[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0(3):27-31.
[2]陳曦.毒品案件偵破中的執法困境及對策[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4):15-19.
[3]王亮,唐浩,關純興.特殊人群涉毒問題調查及對策分析[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5(1):52-56.
[4]包涵,顏增.涉毒特殊人群收治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50-156.
[5]李光懿.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問題的立法思考[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3):68-71.
[6]董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處理特殊婦女人群販毒中的運用——以臨滄市為視角[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34-38.
[7]羅毅.四川涉毒特殊人群治理工作的現狀和思考[J].中國禁毒,2014(3):44-47.
[8]陳帥鋒.“兩懷”婦女販運毒品問題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20-27.
D669.8;D
A
2095-4379-(2017)17-0001-06
楊琳瑛(1996-),女,漢族,云南龍陵人,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偵查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