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丁莉香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
從法社會學角度看聾啞人犯罪成因及預防
——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
丁莉香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與此同時,一個十分重要的不和諧因素是聾啞人犯罪不斷增長,在日益先進的科學技術條件下,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不能提高,但隨著聾啞人融入社會生活,自身生理缺陷、缺乏生活技能、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等因素,以及在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下,一部分聾啞人最終走上了犯罪歧途。聾啞人犯罪數量正呈逐年增長態勢,給社會和個人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危害社會和諧,聾啞人犯罪的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應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本文以寧夏地區為例,結合相關案例,分析近年的聾啞人犯罪情況,從法社會學角度探究該特殊群體犯罪的成因及預防策略。
聾啞人;犯罪;寧夏回族自治區;法社會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聾啞人數量居五大殘疾人數量的首位,為2057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67%。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與此同時,一個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的不和諧因素是聾啞人犯罪不斷增長,在日益先進的科學技術條件下,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不能提高,但隨著聾啞人逐漸融入社會生活,其自身生理缺陷、缺乏生活技能、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等因素,以及在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下,一部分聾啞人最終走上了犯罪歧途。聾啞人犯罪案件頻頻發生,呈上漲趨勢,如果任由其發展,勢必將會給社會、家庭、個人造成許多不利影響、危害社會團結穩定。當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聾啞人犯罪問題已經勢如水火、不容小覷,應當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關注。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區中國西北內陸,總人口大約667.88萬人①,隨著近些年西部大開發的深入開展以及與國外貿易往來的頻繁開展,寧夏逐步吸引更多的人口來此工作生活,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刑事犯罪案件量在西北地區首屈一指,以2016年為例,寧夏回族自治區三級法院共計判決一審刑事案件達2884件(數據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China Judgements Online),但是這其中包含的聾啞人犯罪案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從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判決情況來看,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在2013年至2016年間,共判決聾啞人犯罪一審案件(不包括裁定)37件49人,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和研究,筆者將寧夏回族自治區聾啞人犯罪情況現狀大概總結如下:
(一)聾啞人犯罪類型
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在2013年至2016年間,共判決的37件聾啞人犯罪一審案件中,侵犯財產類犯罪案件共計33件,占寧夏聾啞人犯罪案件的89.2%;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2件,占寧夏聾啞人犯罪案件的5.4%;侵犯人身權利犯罪案件1件,占寧夏聾啞人犯罪案件的2.7%;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案件1件,占寧夏聾啞人犯罪案件的2.7%。與此同時,筆者在分析數據的時候還發現,扒竊案件在侵犯財產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高達的78.8%。如圖1。

圖1 聾啞人犯罪案件類型圖
(二)犯罪聾啞人戶籍情況
在判決的49名聾啞人被告人中,寧夏之外戶籍的人員32名,占65.3%,另外還有5名聾啞人被告人身份信息以及戶籍情況不詳,占10.2%。如圖2。
圖2 聾啞人犯罪案件被告人戶籍情況圖

(三)犯罪聾啞人年齡結構
在判決的49名聾啞人被告人中,聾啞被告人年齡結構層次為:25歲以下(包括25歲)共27人,占55.1%;25歲至30歲(包括30歲)共12人,占24.5%;30歲以上共10人,占20.4%。如圖3。
圖3 聾啞人犯罪案件被告人年齡結構圖

(四)聾啞人共同犯罪情況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判決的37件聾啞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系共同犯罪以及團伙作案的案件占到了寧夏聾啞人犯罪案件的35%。如圖4。

圖4 聾啞人犯罪案件共同犯罪情況圖
(五)犯罪聾啞人受教育程度
在判決的37件聾啞人犯罪案件中,聾啞人被告人不識字人員占13.3%、小學文化人員占53.3%、初中文化人員占28.9%、高中文化人員占4.4%。如圖5。
圖5 聾啞人被告人受教育程度分類圖

(六)犯罪聾啞人就業情況
在判決的37件聾啞人犯罪案件中,聾啞人被告人系無業人員的占73.9%、農民占21.7%、個體經營者占4.3%。如圖6。
圖6 聾啞人被告人就業情況分類圖

通過對以上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的分析研究,可以直觀的看出寧夏回族自治區聾啞人犯罪類型較單一,主體身份特殊,犯罪的主要特征較為明顯、具有這個特殊群體所有的共性:
(一)侵犯財產犯罪突出且以扒竊為主
從聾啞人犯罪類型上看,寧夏回族自治區聾啞人犯罪主要以侵犯財產犯罪為主,聾啞人由于自身條件的影響制約,其在犯罪類型上較為單一,罪名多為盜竊,且盜竊物品多為手機、現金等小件物品,而且作案地點多選擇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如公交車站、繁華商業街、管理松懈的網吧等,利用這些地方人流量大、環境比較擁擠的特點,能很好的為聾啞人實施扒竊犯罪提供“掩護”,有些聾啞人長期在固定路線的公交車、特定商場、集市連續或者多次實施犯罪。
(二)犯罪主體以外來人口居多且部分人的身份信息難以查證
聾啞人犯罪流動性大,犯罪嫌疑人以外來人口居多,絕大多數來自較為偏遠的山區、農村,通常情況下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有一些犯罪嫌疑人甚至連自己的基本身份信息都無法說清楚,只能用無名、代號XXX等代替其姓名,還有一些因為信息不詳導致司法辦案過程中無法查清其年齡,只能通過做骨齡鑒定確定其是否已成年。如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某縣人民法院審理的聾啞人被告人李某盜竊案,李某的姓名是其自報的,通過李某的自報姓名無法查證其年齡及身份信息,最終只得通過骨齡鑒定的方式確定李某骨齡19歲以上,認定李某達到完全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三)犯罪主體跨區域犯罪案件增多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鄉差距逐漸拉大、西部地區與中東部地區經濟差距明顯顯現,勞動力資源自動涌入大城市,人口快速流轉,與此同時,聾啞人跨區域犯罪案件的數量與刑事犯罪案件總量的上漲呈同比,加之部分聾啞人身份信息不詳、難以管控等因素,造成聾啞人跨區域犯罪案件增多。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某區人民法院審理的蘇某等人盜竊案,蘇某等人先后在河南、山西、寧夏等多地實施犯罪,最終在寧夏銀川市再次實施犯罪時落網。
(四)犯罪聾啞人年齡結構以青年為主
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聾啞人犯罪案件的主體年齡上來看,多為青壯年,也有少量少年犯罪主體,但通常為伙同成年人共同犯罪,同時,女性聾啞人犯罪也呈現出上升趨勢,寧夏回族自治區的49人聾啞人犯罪案件中,女性與男性犯罪嫌疑人數量相近,男女比例近于平衡。
(五)共同犯罪案件多、結伙作案明顯
聾啞人因自身條件有限,往往很少選擇獨自前往作案,而結伙作案可以“彌補”自身缺陷,事前計劃、事中相互配合、事后分贓,互相“掩護”,伺機下手實施犯罪;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聾啞人犯罪還逐漸出現集團化的趨勢,有的組織擁有嚴密計劃和等級,帶頭人往往為年齡較大者或犯罪經驗較“豐富”者,由其分工、調配,組織各聾啞人犯罪成員按照嚴密的犯罪計劃實施犯罪。有些犯罪集團幕后操縱者以找工作、談戀愛等名義將聾啞人從外地誘騙至寧夏,利用聾啞人不能充分表達的特殊性和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組織聾啞人實施犯罪。
(六)犯罪聾啞人多為文化程度較低以及無正當職業者
從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聾啞人犯罪嫌疑人為小學文化程度,其次為初中文化,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根本寥寥無幾,通過分析數據,筆者還發現,聾啞人犯罪嫌疑人基本上為無業人員,少量為農民,有工作者僅僅2名,且為自主經營的小型個體經營者。
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之一,為何有如此之多的聾啞人走上犯罪道路?究其根本原因,有聾啞人自身方面的主觀因素,也有許多來自于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深層次的客觀因素。
(一)自身及家庭原因
聾啞人因自身身體條件而難免產生自卑感,有些聾啞人的原生家庭難以感受到應有的溫馨和愛護,這些人流入社會往往又遭遇各種歧視和不公正待遇,他們無所依靠、無經濟來源,更有甚者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時刻受到威脅,當他們在社會上遇到和自己相同境遇的聾啞人,相同的遭遇和相似的狀況使得他們之間更易于迸發出所謂的“認同感”,相互之間更能給予彼此溫暖和照顧,這使得他們更加容易融合為群體,進而發展成犯罪團伙、組織、集團,誤入歧途,走上犯罪不歸路。
(二)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身體的缺陷,聾啞人大多數都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培訓,一旦走上社會,身無所長,又有生理缺陷,加之社會就業歧視等因素的催化,遂無所適從,更易犯罪。這一點從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數據分析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很多的犯罪嫌疑人僅僅是在接受了初等的教育后就離開學校的教育走上社會,也有一部分聾啞人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不足以支持其繼續接受教育,從而放棄受教育的機會走上社會。這使得聾啞人們自身受教育程度低、不知法、不懂法,更易于被社會不良風氣感染,被別有用心之徒蠱惑,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聾啞人易受人利用而犯罪
有些不法分子專門利用聾啞人性格單純、身體有缺陷、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充分表達的特殊性,教唆、引誘、威脅聾啞人實施犯罪。同時也因聾啞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法治意識淡薄,對不法分子的利用和引誘毫無知覺,常常誤入歧途還不自知,甚至是幡然悔悟之后欲擺脫困境卻不知如果自救。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某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周某、尚某等人盜竊案,周某尚某因年齡較大,在小團伙中較為權威,遂經常指使、調配劉某等其他幾名聾啞人到繁華街區以及人流量較大的公交車上扒竊。
(四)女性聾啞人犯罪人數增長與其本身心理特征有一定關系
絕大多數女性聾啞人處于弱勢地位,在社會上易受到他人左右、自身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控制力,這使得女性聾啞人常常處于盲從態勢,易被利用、欺騙、威脅進行犯罪。同時,女性聾啞人因身體的缺陷造成她們在社會中是孤獨的自卑的,在與其他聾啞人交往中親和心理使得他們相互之間容易依附,逐漸產生追隨心理,這也是女性聾啞人為何常常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現的主要原因。
(五)社會保障體系滯后也是導致聾啞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我國殘疾人保障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聾啞人的學習、生活、工作條件不斷改善,但是仍然存在教育機制不健全,對聾啞人的正規特殊教育不夠普及、無法接受高等教育;崗前培訓不到位、工作競爭激烈、教育就業受歧視、得不到基本尊重;公共救濟機制不完備、基本人權無法及時保證,稍受不良影響熏陶或陷入生活低谷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過上文的分析探討,可以看出,對于聾啞人犯罪這一特殊的社會現象,其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還是源于作為一個人,當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難以保障而又缺乏必要的救濟時,就只有通過非正常的途徑來解決問題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完善制度,保障聾啞人的權利,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和預防聾啞人犯罪。
(一)完善聾啞人的社會保障制度
相對于多數發達國家來說,我國聾啞人社會保障制度起步晚、水平低,絕大多數無業失業聾啞人唯有依靠社會救濟得以維持最低生活標準,但是與此同時,聾啞人想要謀取就業機會、自食其力維持生計的時候往往會遭遇到就業歧視和不公正待遇,除此之外,聾啞人甚至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中享受到的合理待遇都明顯不足。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我國2千萬多殘疾人口中,僅275萬城鎮殘疾人口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鎮殘疾人口總數的13.28%;農村有319萬人殘疾人口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農村殘疾人口總數的5.12%。要想有效預防聾啞人犯罪問題,關鍵一步是著力解決他們的生存顧慮,盡快填補制度漏洞,使聾啞人在社會生、勞動就業等各方面都能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受到公正的對待。
(二)建立家庭-社會預防機制
家庭是一個人的避風港,沒有什么比家庭氛圍更能影響人的環境了。應當充分發揮家庭這一穩定劑的作用,親人的教育和關懷對于聾啞人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聾啞人犯罪的數據統計分析中可以明確的看出,大部分犯罪的聾啞人都處于青年時期,這個時期正是脫離家庭、走向社會并且遇到各種問題最多的階段,如果能通過家庭的作用改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聾啞人犯罪的預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應當加強聾啞人教育
盡管我國早已經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也為殘疾人進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的政策,但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殘疾人教育體系,殘疾人的受教育情況很多情況下與正常人相比都處在劣勢地位。筆者認為專業的知識訓練是聾啞人學習知識技能、為自食其力奠定良好基礎的必備因素,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一門生存技能、能依靠自己自食其力,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更加能改善聾啞人的生活現狀。
(四)為聾啞人提供的法律保障有待完善
美國前統奧巴馬在《紀念美國殘疾人法》演講中說道:“當許多人錯誤地懷疑殘疾人能否參與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經濟作出貢獻或者養活自己的家庭時,《美國殘疾人法》斷言他們能夠這樣?!雹谙啾让绹臍埣踩吮U?,我國對于殘疾人的保障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聾啞人保障體系,并在相應的基本法律中都設立了相關保護的條款,但是系統具體的殘疾人法制建設還不夠全面、相關法制體系還不完備,有些法規制度落實不到位,法律援助效果差強人意。保障聾啞人合法權益,填補法制漏洞、完善體制機制必不可少。
(五)改善社會氛圍和環境
包括聾啞人在內的殘疾人,走上社會常常受到歧視,這使得聾啞人的身心遭受到傷害。我認為,整個社會高度的紀律性和自覺性,是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基礎。全社會應以積極端正的態度面對聾啞人生存、發展的社會問題,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聾啞殘疾人,正視他們的特殊困難和需求,用愛心和熱心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享受公民應有的權利。
[ 注 釋 ]
①寧夏回族自治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第1頁.
②看得見的尊嚴——美國殘疾人的生存保障[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30/11/8768559_289183628.shtml.
[1]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2]張寧生.聾人文化概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0.
[3]王志新.聾啞人犯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困惑[J].法制與社會,2009(10).
[4]肖志勇.關注聾啞人犯罪[J].法庭內外,2007(11).
[5]周曉.論中國殘疾人勞動權救助的法制保障[J。貴州社會科學,2014(1).
D
A
2095-4379-(2017)17-0044-03
丁莉香,寧夏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