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珊(西安科技大學陜西西安710054)
陜西師范大學“夜跑”現狀調查
——以長安校區為例
□蔡珊(西安科技大學陜西西安710054)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夜跑”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我校長安校區“夜跑”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學生都是個人或零星進行夜跑,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和放松身心,男女比例女生大于男生,女生不能在運動負荷上達到標準。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大部分參與者運動負荷不合理,健身效果不明顯;參與者夜跑知識匱乏,缺乏科學的指導;組織性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促進陜西師范大學“夜跑”的健康發展。
夜跑高校現狀陜西師范大學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夜跑”活動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夜跑”、“跑步”、“健身”等作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百度搜索等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共20余篇,為本文研究設計及開展撰寫提供理論支持。
(2)調查問卷法。
針對大學生參與“夜跑”活動的動機、運動負荷、參與時間地點及“夜跑”的相關理論知識,制定調查問卷。并請我校田徑教研室7位老師對問卷有效程度進行評價。在陜西師大長安校區隨機選擇500名“夜跑”學生進行調查,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45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80%,其中男生150人,女生250人。
(3)數理統計法。
將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所得數據用運用Exexcel2007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學生夜跑的參與動機
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理解、對體育運動的價值取向是影響學生從事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正確的體育意識與積極參與課外體育行為之間呈強相關關系。
表1顯示:男女學生自主參加“夜跑”活動的比例占總體43.75%,陪同他人“夜跑”占總人數18.75,其它動機如:曬跑步app、班級臨時活動等占21.25%,打發時間占總人數16.25%。總體來看,本校學生對“夜跑”態度相對積極。大學生參加“夜跑”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身心健康和放松身心,充分體現了大學生把“夜跑”作為增強體質、提高生活效益需要的同時,將體育視為發展和追求心理滿足,休息娛樂的同時調節緊張的學習,也有提高運動技能、審美、促進人際關系和參加比賽的需要。

表1 參加夜跑的學生動機統計表(N=400)
2.2、“夜跑”參與者分布情況
調查參與“夜跑”的男女比例可以更好的了解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夜跑”的發展現狀,參與者性別比例合理,并且各類參與者的性別分布的均衡,是“夜跑”在長安校區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表2 參與者性別比例統計表(N=400)
通過表2可見:參與者性別情況,其中大一男生占總人數的13%,大二男生占10.50%,大三男生占總人數的8%,大四男生占總人數的2.75%,研究生占總人數的4%,女生方面,大一女生占總人數的20.75%,大二女生占總人數的15.5%,大三女生占總人數的16.25%,大四女生占總人數的5.50%,研究生女生占總人數的3. 75%。從以上的人數百分比變化可見,女生人數多于男生,原因除了師范類院校外女生比例偏高外,還有重要的原因是“夜跑”雖然適合各種人群但是它對運動技能要求低,更受到女性的青睞,而男生更喜歡通過足球或籃球來進行健身。數據顯示隨著年級的上升“夜跑”人數呈現出下降趨勢,原因為,隨著年級上升,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就越來越少,到大三大四又面臨就業壓力學生們就更無閑暇時間進行“夜跑”。
2.3、“夜跑”的運動負荷特征
想要更好的調查“夜跑”的發展情況,需要對“夜跑者”的運動負荷進行調查,運動負荷過高或過低都代表了“夜跑”發展狀況,“夜跑”運動負荷適中表明“夜跑”人群的鍛煉情況良好。

表3 “夜跑”學生運動負荷情況調查統計表(N=400)
通過表3從運動負荷的統計結果可以總結出,運動負荷很大的學生和運動負荷適中的學生一共有79人,占總體的19.75%,而運動負荷比較小和非常小的學生一共有225人,占總體的56.25%。說明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大部分人在運動負荷上能夠達到標準。從“運動負荷非常小”這個指標來看,男生所占比例為8.5%,而女生所占比例為26.25%。調查顯示,女生體育鍛煉時,不能夠在運動負荷上達到標準。
2.4、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1)大部分參與“夜跑”的學生是以健身為主;(2)性別分布女生多于男生;(3)“夜跑”活動缺乏正確指導,負荷較低;(4)“夜跑”組織形式單一。當前長安校區學生進行“夜跑”活動基本上都是個人行為,沒有學校相關部門參與組織,社會上派出所、街道治安點等,也沒有就“夜跑”活動提供任何有效的安全保障。由于個人健康、安全等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在校外馬路上進行“夜跑”人數很少。學生進行“夜跑”的路線相對固定,容易產生厭倦、抵抗心理,這就限制了鍛煉的效果以及身體素質的提高。他們只有在相對安全或者是相對明亮的校道進行夜跑活動。
3.1、結論
目前“夜跑”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項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調查發現,學生的參與屬于自發性的,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和娛樂身心,女生參與人數要高于男生,參與度較高。學生運動量不能循序漸進,學生樂于參與卻缺乏科學指導“夜跑”的人數已經初具規模且人數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但是由于參與者人數眾多,且沒有組織,對參與者的人身安全,與參與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樣將打擊到參與者的積極性,對“夜跑”的的健康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3.2、建議
(1)合理、科學的引導大學生有計劃,有組織進行夜跑。
學校、社會應該重視大學生“夜跑”活動,并且成立機構給予一定程度的指導和管理。學校應該根據學生自發進行“夜跑”的這種現象,制定出有助于大學生“夜跑”的方案和措施,體育部、學生處、團委、保衛處和學生會共同協調。根據當前各個高校大學生自發進行“夜跑”的鍛煉方式,由學校大力倡導,形成有計劃、有措施、有方案、有保障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方式。把單一的學生自發“夜跑”推向全民健身運動的體育鍛煉方式。引導廣大市民積極的參與到夜跑團隊中去。擴大體育鍛煉的隊伍,保證體育鍛煉過程交流和相互寫作配合,提高學生鍛煉的安全性,建立相互交流的平臺。
(2)通過宣傳欄、廣播、網絡,介紹“夜跑”的知識及注意事項。學校應組織相關人員,針對“夜跑”的相關知,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宣傳。另外,還應該對學生宣傳在跑步過程中的自我調控、出現的身體不適應該如何自救。利用體育課堂,使學生了解更多知識,提高“夜跑”人員處理各類突發狀況的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在參加“夜跑”活動的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3)把學生“夜跑”納入學校體育教學課后延伸的工作。
在當前大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教學管理部門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應積極引導大學生課外進行體育鍛煉。現階段學校每年根據教育部要求,對大學生身體素質進行常態化的測試例如800m和1000m以及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體前屈等等。所以,體育教學部門應該利用廣大學生進行“夜跑”的積極性、自發性給予指導和支持。在條件成熟和依據充分根據校區特殊地理位置和環境把“夜跑”納入體育課的第二課堂。
[1]張博.“夜跑”好處多鍛煉需注意[J].家庭醫學,2014,3(12).
[2]舞皋吠.夜跑夜快樂[J].科學健身,2010,21(9).
[3]徐延龍.吉林省普通高校體育場地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體育研究,2012,7(338).
[4]劉軍,朱早林,葉航成.淺談高校田徑場健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2011,6(33).
[5]楊方方,趙吉爽.山東省體育考研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J].當代體育科技,2013,5(34).
G812
A
1006-8902-(2017)-07-ZQ
蔡珊(198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現任西安科技大學助教,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