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廣忠
【摘要】:近年來建筑工程中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已經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加強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對保證工程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對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樁基礎施工;施工技術;建筑應用
【導言】: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的腳步越來越快,再加上人們對建筑物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居民住宅也逐漸趨向高層化。建筑基礎是建筑物整體結構最主要的部位,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樁基礎施工質量就顯得十分重要。提高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水平,不但提升了建筑物的質量,還加快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所以,加強樁基礎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是對現代建筑行業最重要的運用體現。
1、樁基礎施工技術概述
1.1樁基礎概念
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時采用一種由樁基和與之連接的承臺共同構成的地基土體結構處理施工技術。樁基礎承擔著上層建筑工程與地面的連接功用,將上層建筑結構的荷載向下傳遞至地面,從而提高建筑結構抵抗外部荷載的能力、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等,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基巖承載力,有效防止建筑結構沉降。樁基礎施工技術主要有單樁基礎施工技術、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和高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單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基礎通過樁與樁相連而形成建筑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基礎樁身全部在土中,承臺的底面與土體進行連接而形成建筑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高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露出地表,承臺底面高于地表的一種施工技術。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中的樁基礎結構多采用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
1.2樁基礎施工技術特點
樁基礎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主要特點有:在施工過程中,樁基必須具備很強的承載能力,不管在堅硬的基巖、硬質黏土還是中密礫石地層,必須具備承載上部結構的承載力;每一個單樁的豎向承載力必須足夠大,不會出現太大的沉降或者傾斜,必須保證上部建筑結構的穩定,并且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震、臺風等情況引起的水平荷載;施工過程中,樁基礎必須嵌固在堅硬度基巖上,具有不受淺土層下陷偏移影響的能力,保證建筑結構不發生傾斜。
1.3建筑工程采用樁基礎施工技術的原則
在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時,選擇合適的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必須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施工情況選擇與工程相適應的樁基礎類型,保證整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最合理、造價最低。因此,在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采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工程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水文條件以及施工環境選擇樁基礎類型以及相適應的施工方法;必須滿足建筑工程的建設要求,根據相應的建設要求確定樁的承載能力,保證建筑結構的安全穩定;必須滿足整個建筑工程工期要求,選擇的樁基礎施工技術必須與工程進度相適應。比如在工期較緊時,采用灌注樁顯然是不能滿足要求的,灌注樁工期較長,而采用靜壓樁施工則可以滿足工期要求。
2、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2.1準備工作的開展
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需要預先完成施工準備工作。首先,需要詳細勘察施工現場,以便掌握現場詳細資料數據,從而為施工方案的編制提供科學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完成地質條件、水文情況、氣候環境等內容的勘察,然后通過綜合分析勘察數據確定樁基礎施工的類型、深度等內容。同時還要加強周圍環境勘察,以便了解建筑物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繼而在做好施工防護的同時,掌握地下管線分布情況;其次,需要完成施工方案的編制,以確定施工類型、方法和施工設備,從而確保工程施工的實用性、經濟性和環保性。為確定施工技術參數,還要開展基樁試驗,以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再者,需要做好施工設備性能的檢查,必要時需要開展相關試驗。設備進場后,則要加強維護保養,以確保設備處在待用狀態。
2.2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
使用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樁基礎施工,可以使用沉管灌注樁和鉆孔灌注樁這兩種施工技術。使用沉管灌注樁,具有工藝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只需要借助外力將樁打入指定土體位置。但受到外力作用,樁基容易被損壞,所以施工時需要加強樁錘力度控制。目前,可以使用復打法、單打法和反插法等工藝。使用復打法,需要進行局部復打,并在同一樁孔位置進行連續單打。使用單打法,需要在每將樁拔出0.5~1.0m時振動5~10s,然后通過重復操作將管道拔出。使用反插法,需要每拔出0.5m就下插0.3m,直至將管道拔出。使用鉆孔灌注樁施工,需要利用機械鉆孔,然后完成樁基澆筑和保養。作為常用的一種灌注樁施工技術,使用該技術施工需要使樁位中心與護套中心保持50mm內的偏差,并且做好回填處理,以免在樁基澆筑過程中出現漏漿問題。注漿時,可使用分層注漿法,每層厚度在50~60cm。具體在施工過程中,需先根據施工平面圖進行樁基位置的確定,然后進行護套埋設,以便使樁孔的位置得到固定,從而避免孔塌陷或地下水流入。通常的情況下,將使用4~8mm鋼板制作護筒。相較于鉆頭直徑,護筒內徑要大100~200mm,頂面超出地面0.4~0.6m。如在砂土中,護筒的埋設深度最小為1.5m。在黏土中,最小為1m,泥漿面需超出地下水位1m。在粉質黏土或黏土中,需將泥漿密度控制在1.1~1.3g/cm3。在卵石層,需要將泥漿密度控制在1.3~1.5g/cm3。而泥漿黏度通常在18~22,含砂率不超過8%。準備好泥漿后,可以采取回轉鉆成孔法進行成孔作業。樁孔合格后,需要完成樁孔清理,確保孔低500mm內的泥漿密度小于1.25g/cm3。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護層厚度需不小于35mm。
2.3預制樁施工技術的應用
使用預制樁施工技術,需要根據工程對樁基要求提前完成樁基制作。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則可以直接將預制樁打入地層。目前,可以采取鋼管預制樁和混凝土預制樁兩種施工技術。使用前一種施工技術,主要可以使用H型鋼樁和鋼管樁,通常只在特殊工程中使用。使用混凝土預制樁,需要選取堅固和耐久的混凝土進行樁的預制。在打入樁時,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樁尖方向打樁,并將預制樁索具捆綁在樁上端吊環附近30cm范圍內,以確保樁尖與樁位中心垂直對準。將樁緩慢插入土體中后,需利用小落距完成1~2次錘擊,并確保樁身垂直度不超出0.5%。然后,可以使用落距小于1.0m落錘打樁,從而形成樁基礎。灌注時,則需要從樁頂灌注。目前,可以使用的沉樁方法包含靜力沉樁、振動沉樁等。在沉樁過程中,為避免土層遭到破壞,需要完成沉樁順序合理規劃,并且合理確定樁基數據和間距。為達成這一目標,在施工前需要完成施工區的探查,并利用全站儀進行樁點位置放樣校核,然后鋪設20cm碎石壓實,從而完成網格控制。
結束語
樁基礎施工技術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已走向成熟化,合理使用適宜的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對保證建筑物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在樁基礎施工過程中,應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樁基礎施工操作。所以。建筑行業必須充分認識到樁基礎施工基礎給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的穩定的一面,我們還應在實際建筑施工過程中,根據豐富的工作經驗,讓樁基礎施工技術更加完善,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安全穩定,帶動建筑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春花.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影響[J].江西建材,2016,(23):90+93.
[2]蔣雪峰.淺談樁基礎技術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1):266.
[3]陳建康.淺談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6,(16):112+115.
[4]吳忌,汪旭.樁基礎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