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惠良+++李潔
【摘要】本文從探究小學英語教學“失寵”原因(學習難度的逐漸增大;課堂教學的枯燥、單調;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脫節;英語課外活動的乏力)入手,采取著力捕捉興趣增長點;力消除優差分化線; 大力擴大課堂訓練面; 努力搭建教學“過渡橋”四項措施來破除“失寵”魔咒,求得小學英語教學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失寵”原因; 對策
現如今,英語已然成了小學的必修課,不少地區不僅在小學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程,甚至連幼兒園也有興趣銜接班。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看到這樣的態勢無疑是欣喜的,因為這門學科越來越受重視。但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剛開始學英語時,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都興致盎然,教師課上的一些日常用語,常常會被他們掛在嘴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英語學習情況迅速地朝“兩極分化”方向發展,部分學生依舊興致不減,但另一部分學生卻逐漸沉寂。亦如省特級教師錢希潔調查的結果: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知識的遞增反而呈下降趨勢。外界的重視卻換來了主體的冷漠。筆者將這種現象稱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失寵”現象。這種“失寵”現象制約著小學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如果得不到解決,必將使小學英語教學形成惡性循環。
那么,造成小學英語教學“失寵”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難度的逐漸增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既能理解、掌握知識,又要讓他們會靈活運用知識。英語教程的安排也是循序漸進,由易而難,隨著課程的加深,學習難度逐漸增大,尤其是詞匯量的增加很大。例如,譯林版新教材三上只有33個“四會”單詞,而三下卻增加到近48個,還有10個“四會”句子。學習過程中,簡單機械的記憶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它需要學生去理解、辨析、掌握,甚至是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還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這樣,學生逐漸產生畏難情緒,由樂學而怕學,而“避”學,課堂成了幾個好學生表演的舞臺,部分學生課上卻總是“啞口無言”。
二、課堂教學的枯燥、單調
由于英語學習中需識記許多單詞、句子,當然,這也是考試必須要掌握的,于是,不少教師將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來處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老化,讀背寫成了英語老師的“殺手锏”,卻也使英語成了學生心中“永遠的痛”。天長日久,英語課堂成了“應試”場所,造成了許多學生只會讀,不會說,更有部分“差”生完全成了英語“啞巴”。
三、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脫節
雖然一直在強調中小學要注意銜接,但事實上,語文和數學都還沒有很好地做到,英語的銜接更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學生在小學接受了四年英語啟蒙學習后,進了中學,有的內容仍需從頭學起,由此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產生了這樣的誤導:反正進了中學仍要再學一次,現在可以不予重視,先學好其他課程再說。這也使很多學生對英語是“愛你在心口難開”。
四、英語課外活動的乏力
相對于語、數等其他學科,學校在英語課外活動的安排上,除了學校少年宮的“快樂英語”外(常常是由英語尖子自愿參加),幾乎沒有什么課外教學活動,如補差、競賽、語境創設等。而在小學生的周圍,平時交流和接觸的都是母語,幾乎沒有英語學習的氛圍,學生也就談不上關注英語學習了。
針對以上原因,應采取何種對策,破除“失寵”魔咒,求得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著力捕捉興趣增長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常常因教師對一些教學細節的處理得當與否而產生強化淡化甚至消逝。因此,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起親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應著力捕捉教學過程中閃現出的興趣增長點,并及時渲染,使之擴大,從而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學習內容的新鮮度
所謂學習內容的新鮮,是指呈現知識時要能足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只有眼前一亮,才能過目不忘。 例如,教師教授顏色類單詞,如果能采用變魔術的方法出示顏色并進行相關單詞的新授,相信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從而也就會更投入到學習中去。
2.注意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游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兒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那么,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愉悅的游戲中學習,必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動物單詞的時候,可以分組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或形象,以此來鞏固和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3.注意教學方法的動態化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體態語言,教師在課堂上合理使用體態語言,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從側面了解一個國家,也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簡單直接的學習英語。例如在教授譯林版新教材四上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我運用了“body language”,做投籃、踢足球、游泳等動作,教學生說“I can play basketball.”等。
在教學人體部位單詞時,動態教學法往往也能讓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愉快。例如Touch your eyes, Show me your hand等,使學生在“聽聽、說說、動動”中輕松愉快地掌握單詞。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一些平時不愿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也會受到感染,加入到主動學習的行列中,教師就應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這部分學生多加鼓勵和指導,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能持久一些。
4.注意擴大英語的生活外延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許多英語標記,如家用電器上的on、off、play、stop等。倘若在教學中適當地補充一些這類單詞,讓學生逐步懂得這些標記的意思,則會使學生興趣大增。
二、全力消除優差分化線
從英語會話能力的掌握情況來看,學生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這也是使小學英語教學難以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個癥結所在。必須縮小這種差異,乃至消除這條分化線,才能使英語教學避免惡性循環。
教師可將其他學科的“補差”方法引入英語教學,對后進生適當地“開小灶”,使之學得早或鞏固及時,跟上班級整體水平。也可以建立“英語角”,讓學生以優帶“差”,以生教生,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并得到提高。
再如,將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編組,在教學中看哪一組表現最佳,哪一組進步最快,哪一組配合最默契,使學生既能通力合作,又能積極參與競爭,也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教師還要能及時抓住因為偶然成功而激動不已的學生的上進心,及時激勵他們,幫助他們由短暫的成功喜悅上升為對英語逐漸穩定的興趣,以至達到更多次的成功。因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苍S,這小小的激勵能幫助他們逐漸消除心中的優差分化線。
三、大力擴大課堂訓練面
英語課堂教學要力戒成為少數尖子生的表演場,而要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這就必須扭轉傳統教學中師生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擴大課堂上聽、說、讀、寫的訓練面??刹捎肞air work, Group work等方法,使全體學生都能動起來,而不是坐在一旁當聽客。例如教學Is this your...?句型時,可讓學生用手頭的物品進行小組操練,同時也可適當加入已學內容,使之變成較生活化的會話訓練,效果較好。
四、努力搭建教學“過渡橋”
針對目前中小學英語教材、教學脫節的現象,在無法自行選擇更改教材的情況下,教師應努力搭建向中學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過渡的橋梁,如完形填空、短文閱讀一向是學生的弱項,但在小學一般不作重要考試內容,但在中學,卻是必考內容,跨度較大。這就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適當增加這一方面的訓練和考查。再如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是英語的基本功,為保證學生能講一口動聽、流利的英語,教師就應在學生聽、說、讀的訓練中不斷強化,并使之有較好的語感,能夠與中學教學完全接軌。
總之,為了能從培養興趣著手,著力捕捉學生興趣增長點,以課堂聽、說、讀、寫為抓手,以單詞識記和句型操練為突破口,大力擴大課堂訓練面,以課外教學活動為輔助手段,全力消除優差“分化線”,并努力搭建與中學英語教學相適應的過渡橋梁,小學英語教學的“失寵”現象就不難解決,小學英語教學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 昝淑華. 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成因分析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 2010(01).
[2] 林志堅,彭冬秀. 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導刊, 20013(05).
[3] 錢金金.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低效現象分析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01).
[4] 武留營. 試析制約農村中小學發展的瓶頸[J].新課程(教師), 2014(05).
[5] 錢希潔.找尋屬于自己的教學[M].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