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征
【摘要】伴隨著課改之后對學生素質提升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求老師在教學理念、及教課方法上進行適當創新,從而將歷史課堂經過教學革新之后以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老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時刻圍繞學生展開教學任務、并采取策略將歷史課堂呈現的更加充滿趣味,促使學生以主動的狀態加入到歷史課程的學習當中。本文通過對課改之后對歷史教學的新需求為依據,探索歷史教學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55-01
前言
針對歷史課堂的教學現狀與課改要求的差距,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使歷史課堂呈現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堂狀態。同時,幫助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更加高質、高效。
一、革新教學手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呈現的必要性分析
針對高中生展開歷史教學對其在事物看法上提供知識基礎,同時對其在歷史文化的認知呈現高層次,對文化的傳承呈現積極作用。然而,在以往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在教學理念及方法上限制于應試觀念[1]。無法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創新,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積極性,對課程效果的整體提升產生不利作用。
通過將歷史教學任務與學生實際需求結合下開展對授課方法的創新,可以將課堂充滿趣味的呈現給學生,對學生提升對歷史內容的主動探究、呈現課堂主體很有幫助。有助于學生在掌握歷史基礎內容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呈現良好的文化修養去適應社會變化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二、創新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實際舉措探究
(一)講談-接受法教學
老師在針對歷史課程展開實際授課時,要注重更新以往單向性的課堂教學,將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手段轉換為圍繞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教學方法開展歷史課程。在課上,老師要注重針對學生的課上表現進行全面觀察,主動和學生展開關于課堂內容的有效探討,從而清楚掌握學生對于歷史內容所呈現的真實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將課堂內容進行合理調整。類如在講解《鴉片戰爭》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展開交流,促使學生與老師所闡述的歷史看法達成一致。
(二)自學-指導式教學
歷史課上,老師需針對課上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展開相關內容的探究,訓練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的學習形式加強對歷史內容的掌握。從而深入理解歷史中蘊含著的文化,有助于學生整體思維、及品質的提升[2]。老師要結合課本知識有效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從而滿足課改之后的背景下學生提出的新的學習需求。
老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建立相應的情景,將歷史內容進行有效精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形成準確思考方向。例如在講解《古中國政治制度》時,鼓勵學生針對課本內容進行總結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有哪些專政制度,老師在旁邊進行適當指導有助于整體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三)問題-探究式教學
老師可以結合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設置系列問題為學生創立思考的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主動加入到問題的探索當中。首先,老師要注重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相應的問題情景[3]。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考察了老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及對課程的調控水平,同時,要注重所設立的問題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符。
例如在講解《十月革命》時,老師可以結合現實對學生展開提問“假如你生活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會結合當時的社會形態做出怎樣的決定?”。這類問題的優點就是并沒有準確的答案,促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看法進行大膽闡述,有助于學生整體思維的發散。
(四)變式教學
通過變式教學,可以顯著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促進歷史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針對歷史情節創建與生活相關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變式練習。在創設情境時注重豐富情境中所引用的材料。將改編之后的材料與思考題相結合,從而實現變式教學活動的構建。類如,在講解《侵華戰爭》時,老師可以結合電視劇“亮劍”視頻,為學生創建情境,進行情感的融入,在結合思考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感悟中華兒女奮勇抵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
(五)自主評價式教學
老師在針對學生的表現要做出合理的評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在評價中除了注重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還要注重考查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及針對歷史文化的認知程度,結合學生經過學習之后表現的綜合素質對其作出科學的評價。
結論
以往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呈現出嚴重弊端,不適合學生對中華歷史的傳承形成準確認識。因此,老師必須針對這一教學現狀在理念及授課方法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增加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此外,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設立,通過問題及實際情境將課上歷史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整體思維水平的上升。
參考文獻:
[1]郭彩霞.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亞太教育,2016,(11):125.
[2]楊宏艷.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8):301.
[3]彭沙.新時期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