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霞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適應大腦記憶、發散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對于初三英語復習過程中大量需求的單詞、課文、例句背誦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能夠大大地提高復習的效率,提升孩子們對于復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英語復習 發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20-02
思維導圖是一種適應大腦思維模式的記憶工具,由英國人東尼·伯贊先生開發,它適應了大腦的思維模式,強調將一系列的知識點根據大腦放射性思維的模式,在大腦中繪制出以一個中心無限發散的思維地圖。思維導圖的革新之處在于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鏈接,提升記憶的牢固度和系統化。在初三英語復習的過程中,孩子們面臨著大量的默寫和背誦,將思維導圖引入到單調的背誦過程當中,對于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初三英語復習的現狀
在初三階段,孩子們所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點逐漸減少,新課在學期中旬已經結束。這個時期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對于整個初中階段學到的知識進行重新記憶、鞏固,并通過大量的練習達到融會貫通。
這是一個非常枯燥、單調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在第一輪單詞默寫當中能達到90%的孩子,在第二輪默寫當中能提升到100%只有寥寥數個;第二輪默寫分數持平或者低于第一輪默寫分數的孩子占到20%以上。在這個階段中,孩子面臨的背默任務并不僅僅只有英語一科,政治歷史等文科科目也要求大量的背誦。能夠分給每一個科目的時間十分有限,加之英語的背誦與其它科目相比,缺乏邏輯性和情節性,使得孩子們在多輪的復習當中,得到的提升十分有限。
作為一門外語,英語本身的邏輯和語素構成都不具備母語的各項優勢,并不是孩子們掃一眼就會明白的東西。一些在初一初二期間單詞默背較差的孩子,在初三的時候可能連看懂課文都需要花巨大的力氣。很多孩子進入了背不了單詞——看不懂課文——上課聽不懂——錯過更多新知識點的惡性循環。通常情況下,進入這種循環的孩子,本身可能已經對英語學科喪失了信心,后期要追上教學進度也十分困難。這部分孩子急需一些有效的學習手段,幫助他們迅速記憶單詞,迎頭趕上。
二、引入思維導圖的操作方式
(一)思維導圖在單詞背誦當中的應用
在初中的英語學習過程當中,每一個單元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圍繞這個相關的主題引申出一系列的常用詞匯。教科書這樣的編寫模式,能夠有效地保證學習內容的系統性,保障每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淺顯易懂,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這樣的編寫模式同樣也十分有利于我們借助于思維導圖,幫助孩子們記憶每一個單元的單詞。在復習的過程當中,我首先要求孩子們將每一個單元的名稱作為一個中心點,進行有效的發散,記住在這個單元當中出現過的生詞。
以“Our school life”單元為例。單元的topic是“school life”,那么出現的生詞毫不意外的都是與學校有關的。Topic這個中心點下的一級目錄是come to school、at school、after school等圍繞學校的時間段,每一個大類下面還有具體的某一類活動的名稱,比如walk、study、play football。而所有的這些活動,又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標注,有一些是動詞或帶固定搭配的不及物動詞,有一些是名詞。
每一個單元都可以發散成一張簡明易懂,富于趣味性的思維導圖,我將一個單元稱作一個“一級子目錄”,在完成了每個單元的記憶之后,下一步的要求是以學期為單位,記住學期當中每一個單元的主題。整個初中的英語單詞背誦,可以用不到90張的思維導圖來進行很好的概括。除了單元主題之外,還有過去式主題、冠詞主題等等適應單詞集群記憶的種種要求。這樣的集群記憶也能夠有效地提升相關詞匯在語法題當中的正確應用。
(二)思維導圖在課文背誦當中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在初三復習的過程中,不會再反復強調過往學期的課文背誦。主要是因為任務量太大,擠占的時間過多,收效并不顯著。但是我在教授語法的過程中就發現,脫離了課文的語法,單調、枯燥,學生的認知度十分低下。往往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孩子們還是一頭霧水。
針對這種現狀,我仍然將課文背誦作為我初三復習的一項重點。在這一項復習當中,我要求學生記憶的并不是整個初中過程中要求背誦的每一篇課文。而是對應于每一個語法要點的經典句型,和句型在不同的時態、語境下的經典組合。在以往的教學實踐當中,我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脫離了課文的上下文,這樣的句型往往過于松散、零碎,在實際操作中不利于孩子們記憶。
思維導圖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及物動詞作為一個大類,將它看做思維的中心點,從這個中心點,我們又可以進行細致的分散,哪些是后面跟to 走的,哪些是后面跟at走的……這樣的思維導圖記憶模式實際上還是跟著單詞本身在走的,所以我們就能夠將這些固定搭配很好地融入到單詞記憶的思維導圖中,在原有的思維導圖中做一個分支更為細致的發散。
還有各種時態、疑問句、被動句等等……都可以作為思維導圖的一個中心點進行發散。在這個過程中,我只做簡單的指導,將每一種固定搭配和句型作為一個統一的知識點進行集中講授,并不對孩子們建立的思維導圖進行具體的要求。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工具對每個階段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自由的組合和搭配。或在原有的圖樣基礎上進行調整,或建立新的思維導圖。每個孩子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一樣,建立的圖形模式也不一樣,收到的效果卻是一致的。
三、思維導圖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對策
無可否認,思維導圖在記憶和背誦各類知識點的過程中,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但是這個工具本身是存在其局限性的。
思維導圖強調的是圖像記憶和基于某一個確定中心點的自由發散聯想。“記住一個圖像”的模式,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記憶的效率。但是這種天馬行空式的記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打亂了學科的固有結構。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我十分強調思維導圖運用的方向及中心點的確定。對于單詞、句型等這些缺乏內在邏輯聯系,零散的知識點,我在復習時有意識地將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一類作為一講,潛在地引導孩子設立思維導圖的中心點。中心點和中心點之間又存在著橫向的勾連關系。以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對整個英語學科建立一個立體的思維模式。
簡單地說,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使用者在腦海當中構建的一張圖片。這張圖片能夠提升記憶效率,卻沒法加深孩子們的理解和應用。在實踐思維導圖使用的過程中,我就發現,許多孩子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很好地記憶單詞句型,面對具體的例題時,卻還是一臉茫然。所以,在記憶的過程中,適量的練習是非常重要的。邊記憶、邊訓練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單純的強調記憶,我們得到的只是一本不具備任何自主思考能力的字典。
在引入思維導圖之后,我還會額外多花一兩個課時,進行詞義辨析。這方面也是思維導圖的一個短板,僅能用于記憶而無法進行深入的辨析。相近或相似的詞在完形填空和選擇題中的辨析,必須通過在課堂上的反復強調來進行彌補。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記憶模式,其對于初三英語復習的有效性,是得到了實踐的有力檢驗的。在引入思維導圖后,中考中,孩子們出現的單詞錯誤降低了8%。這是一個十分令人可喜的成就。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存在其局限性的。我們必須分兩面認識這種方法,準確地了解這種方法存在的弊端,并采用其他的手段加以彌補,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愛平.思維導圖在初三英語復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黃亞萍.運用思維導圖提高九年級英語復習效率[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4,(11):14-16.
[3]郭酈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